洛川会议召开前后敌我军事力量情况的调查分析
2020-06-15吕秋霞
吕秋霞
摘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洛川并无盛名,真正闻名全国的,还是由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大好形势,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为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如今洛川会议旧址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革命遗址之一。本文将分析洛川会议召开前后敌我之间的军事力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洛川会议;敌我军力;调查分析
一、会址为何选在洛川
1937年1月,张学良的东北军撤离延安后,中央机关已从瓦窑堡进驻延安了。那么如此重大的会议,为什么要选择在国统区的洛川召开?首先从政治策略上讲。既有利于表明共产党在联合抗日方面的诚意和决心,又有利于考验国民党的立场和态度,还有利于联合和动员一切抗日力量。第二是当时统战工作在国民党高层人物中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洛川会谈、延安会谈,中共与东北军就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达成了协定:双方互不侵犯,解除封锁,互派代表,我们党的代表就长期住在东北军和第17路军中,形成了红军、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统一战线。第三是洛川交通便利,方便代表们前来参会。这么高级别的会议放在洛川召开又是否安全?当然是安全的。一是西安事变爆发后,驻守洛川的东北军已经撤回到西安周边地区进行布防,洛川完全处于我军控制之内;二是安保工作周密到位,形成了大中小三道防卫线。大范围的防卫有渭河两岸和陕北根据地的红军大本营。中范围的防卫有驻扎在黄龙、白水的红军主力部队。小范围的防卫有咸榆公路沿线28个村庄驻扎的红军。三是洛川群众基础好,有着丰富的斗敌经验。冯家村各方面条件也比较理想。村子四周都是沟壑,红军随时都可以撤离,同时冯家村距离介子河只有几公里,当时以介子河为界,以北是红区,以南是白区。冯家村有五六十户人家,在当时的陕北可以说是一个大村子。村口有庙宇和戏楼,方便宿营;村旁有个大池塘,方便饮马;村里有五六十户人家,又能容纳较多的人员;村周围有围墙和城门,便于防守;有冯建勋老人家的私塾小学,桌椅板凳齐全,便于开会使用。
二、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机构
早在1933年以后,洛川县境就有红军和游击队时常活动。1936年冬,洛川成立了旅外学生抗日救国会(后来改称洛川各界抗日救国会),他们和红27军政工人员组成宣传队,宣传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抗日救国八大主张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组织训练人民群众,建立农会,筹备粮款,支援红军。1937年2月,京兆来往村就成立了来往青年抗日先锋队。1937年秋成立了八路军总部直属炮兵团,随后八路军总部直属炮兵团又迁驻县城以北的后子头村。1935年到1937年,北至永乡,南至京兆20余公里的咸榆公路(咸阳——榆林宋家川)沿线,至少有28个村庄都驻扎着红军的抗日随营学校、七分校八分校、骑兵、炮兵、医院,县城关帝庙内还驻有中国工农红军的洛川办事处(今天洛川中学的西面)。
1937年8月之后,八路军驻洛川办事处在县城西街屈崇福家院成立,办事处实质上是中共洛川地区特别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机构,所辖区域涉及洛川、中部(黄陵)、宜君和鄜县(今富县)四个县,办事处主要是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地下组织,筹办“派报社”“新书报推销点”和“农民政治夜校”等,启发教育进步青年学生、手工业者和劳苦大众的革命觉悟,激发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为了便于办事处开展工作,办事处的对外代号相继为“警4团政治部”“抗大六大队随营学校政治部”等,后来办事处也迁到县城以北的后子头村。到1939年1月,八路军驻洛川办事处迁至宜君店头镇(今属黄陵)。洛川会议召开的时候,林彪率领的抗大七分校就在县城以北的后子头村驻扎着,毛泽东让他不要回延安,在洛川原地待命。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时我军在国统区洛川的军事力量还是比较雄厚的。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军事机构
1935秋,洛川行政专员公署设立了洛川保安司令部,隶属于陕西省保安处。第二年,省保安处在洛川又设立保安团,保安团的编制为三个大队,大约1400余人。1935年夏,蒋介石仍奉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退让不抵抗政策,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忙于围剿红军和消灭各地的反对派,甚至把张学良的东北军从安徽调到陕甘地区进行剿共。到1936年初,张学良在前沿洛川设立 “西北剿匪副总司令行辕”, 又称“西北剿共前进指挥部”,来协调指挥各路“剿匪”部队。1936年3月3日,张学良从南京回到西安的,4日亲自驾飞机飞抵洛川和李克农进行“洛川会谈”。最终双方商定:由张学良在里面劝,红军在外面逼,内外夹攻,逼蒋抗日。这次会谈,就成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和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契机。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从瓦窑堡迁驻延安以后,洛川就成为红白两军斗争的前哨,从此以后,驻守洛川的国民党军日益增多。王以哲率领67军尾追红军,辗转陕南、陕北后,于8月进驻洛川县城,驻扎在洛川县城关帝庙内。同年国民革命军某部营长张靖也驻扎在洛川。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骑兵团团长孟庆鹏也率部驻扎在洛川。还有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也一直驻扎在洛川。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当时国民党在洛川的军事实力也是非常雄厚的。在当时敌我之间军事编制和配备悬殊的情况下,洛川会议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不仅因为当时国共两党刚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缓和。还因为经李克农牵线搭桥,洛川会谈和延安会谈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洛川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纲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抗日的政策。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这是同国民党领导集团所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的正确的抗战路线,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洛川会议”的政治主张,被真心抗战的国军所接受,普遍认为只有实行这样的抗战路线,才能引导中国的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敌我”彼此之间形成了互不侵犯,解除封锁,互派代表的局面。我们党的代表就长期住在东北军和第17路军中,形成了红军、东北军、17路军三位一体的统一战线,实现了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大联合。“西安事变”后,东北军67军大部分已经撤到西安周边地区布防,洛川基本属于我军的控制范围之内。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开会的时候,洛川周围就部署了大量的部队,大中小范围内的安保都十分周密有序。当时大范围的安保有渭河两岸和陕北根据地的红军大本营。中范围的安保有由陈光、罗荣桓率领的驻扎在白水、黄龙一带的红军主力部队。小范围的安保有咸榆公路沿线28个村庄驻扎的红军,尤其是靠近冯家村周围的霍家村,刘家尧科,南北贺苏等村庄的驻扎红军。冯家村四面都有沟沟壑壑,同时离红白两区的分界线介子河只有十公里,如果一旦发生紧急突发情况,游击队能够配合红军及时撤离,能够第一时间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后来又听到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是洛川会议之后改编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學步兵学校(亦称“庆阳步校”),决定将大部分人员分配回部队,其余部分人员改编为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对外称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是在1938年2月初洛川县后子头村驻扎,8月返回延安驻扎。由此可以推断出,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就是洛川会议召开的时候改编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步兵学校(亦称“庆阳步校”),就是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的前身,洛川会议召开的时候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还没有进驻洛川。
四、结语
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讨论并决定了在全国抗战到来的新时期中党的基本行动路线和工作方针。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使自己成了全国抗战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编辑部.洛川县军事志[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09.
[2]编辑部.洛川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