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导师制度的几点思考

2020-06-15牛杰苏伟立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牛杰?苏伟立

摘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导师制的应用可以为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证。作为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导师制度,丰富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的同时,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本文就如何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导师制度进行了一些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导师制度

导师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对学生全过程的教育和指导,其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近年来,国内大部分高职类院校在开展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的过程中,开始引入导师制,这不仅是高职类院校内部学生党员发展模式的探索,更是一种创新。导师制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有担当、有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一、学生党员导师制的含义

所谓导师制,其实就是高职院校党委组织综合考虑党建工作实际,根据学生党员的实际发展情况,组织和安排学校内具备丰富经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党员教师,当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的指导教师。导师的主要工作任务不仅是辅导和引导学生,还需要针对学生生活、学校以及工作做好及时的沟通和引导。在开展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工作过程中,导师应该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党员意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新内容

我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高职类院校都先后开始推行学分制,学校公寓、社团活动也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校园意识以及班级意识不断淡化,怎样才能合理的设置党组织,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是当前党建工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

日前,随着各大高职类院校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以及学分制度的推行,使得学生自主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不断扩大,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综合概括: 一是价值取向更具多元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抵抗;二是自主意识增强, 学生了解新事物之前,会先进行自我思考,同时更加愿意主动地获取知识;三是求变创新意识的增强, 反感一成不变的形式,憧憬多样化的意识创新形式。大学生思想的这些特点也给党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及时的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党建工作开展的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

和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一般较为单纯,而且实用观念较强,另外,入党情绪不高,不愿意参加党员活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党建工作和谐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应用导师制模式培养学生党员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党员培养模式

一是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导师制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常规模式,并将其纳入正常的学生党建工作中来。二是制定相应制度,明确导师的职责,将导师对学生党员的指导工作纳入教师工作绩效体系,并且将其作为教师党员职称评聘的标准之一。三是建立完善、科学的导师制培养量化考核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可以制定党员导师量化考核指标,然后制定学生党员在培养和发展各个阶段的量化考核指标。

(二)建立学生党员培养导师队伍

在组织导师队伍的时候,可以通过组织选派、民主推荐等方式,选拔一些业务能力较高、思想觉悟水平较高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导师队伍。对导师进行分组,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过程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根据其从事的工作对导师的岗位进行分工,保证可以更加全面、细致地对学生党员的专业、思想、生活、心理等进行指导和管理,纠正传统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偏态”现象。

(三)前置培养指导时间,实施全过程指导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内部,学生党员培养普遍存在着时间滞后的问题,为了糾正这个问题,在学生入学后,立即成立导师指导小组,对于递交入党申请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指导,保证可以选拔出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培养,保证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导师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时候出现“赶工期”的现象,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质量。

(四)建立学生党员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

在传统的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较低,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水平也大打折扣,使得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党员和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提高学生党员和导师之间的互动性。在双向选择模式下,学生往往会选择工作能力更强,更加熟悉的教师党员作为自己的导师,另外,教师党员也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指导,总的来说,在双向选择模式下,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沟通会得到有效增强,导师为学生提供的指导也会更具针对性。在高职院校内部,导师制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学生党员全过程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发展导师制是一种更加积极和有效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充分的探索、调研和实践,才能使导师制发展为更加有效的育人机制。

【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GXDJ2019B262)“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规划项目2019~2020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JKT20194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崔联合.关于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82-85.

[2]张利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导师制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142.

[3]曾晓彤.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8-9.

[4]张强.关于顶岗实习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3):251-252.

[5]邱兴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几点思考[J].求实.2011(A01):271-273.

[6]陆少梅.对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3-04.

[7]张俊.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6(23):237.

[8]郑月圆,刘战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0-52.

[9]韩丽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9-90.

[10]何婷婷.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现状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6(11):215.

[11]邬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4(29):66.

[12]吴军箭,何翠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J].恩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87-90.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