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三四五”工作法建好职工创新工作室

2020-06-15袁民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会

袁民

摘要: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企业广大职工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作为企业的创新源头之一,是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重要方式。运用“三四五”工作法即:形成“三个机制”,突出“四个特性”,明确

“五个重点”,建好职工创新工作室。

关键词: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会;工作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在全国总工会的大力号召下,中国中铁各级工会组织持续推动职工创新工作是创建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企业广大职工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作为企业的创新源头之一,是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重要方式。职工创新工作室能够激发广大职工改革创新的智慧和激情,有利于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和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笔者所在的企业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围绕如何建造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提炼出一套“三四五”工作法。下面就形成“三个机制”,突出“四个特性”,明确“五个重点”进行阐述。

一、形成“三个机制”,完善工作格局

(一)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推进”的党建服务机制

笔者所在的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涉及的建设领域不断拓展,2018年收获了国家级优秀QC小组4个,省部级优秀QC小组24个,科学技术奖18项,省部级工法24项,专利授权183项,科技成果收获颇丰,但是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步伐有所滞后,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在今后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上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将创建活动纳入党政重点工作计划,大力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完善学习型、创新型、核心型党建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人才、技术支持和政治保障,加强工作室的党建思想引领;同时在创新工作室创建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和行政的沟通,将工作室的创建和施工生产、队伍建设、安全管理等内容有效结合,避免闭门造车;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活动不是工会的单打独斗,必须要多方联动,借助公司党委、行政和各部门的支持,形成“工会搭台、专业唱戏”的良性运作机制。

(二)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舆论宣传机制

职工创新工作室对于项目而言暂时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寻,甚至只停留在劳模创新工作室认知的层面上,对于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认识还不够深。因此,在创建初期要对创新工作室的定义、理念、意义进行宣传,发动,把工作室的创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企业施工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意义说清楚,将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为导向、团队建设为核心、创新创效为重点的理念道明白,鼓励有创新想法以及鼓励哪些已经有初步创新实验的职工,并且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帮扶,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实践;在创建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劳模创新先进事迹,组织编写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典型成果,并通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总结推广经验。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能够有效地扩大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能够聚集越来越多的职工关注创新工作,增强工作室人员的创建热情,提升工作室的“归属感”。

(三)形成“科学、完善”的检查考核机制

职工创新工作室不是简单地挂个牌子、凑个人数,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成立一些无规划、无项目、无人员、无资金、无制度的“五无”工作室,工作室除了要硬件设施,还要配备相应人员尤其是配备带头人,更重要的是要完善相应的检查、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将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与基层单位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三级公司及其以上单位要组建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于有新立项的工作室要有相应工作组进行检查,对于常年没有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要及时清理,并对于在创建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要给予帮助,指导各工作室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突出“四个特性”,提升创新能力

(一)突出“学习性”,打造人才高地

在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上,工会要积极发挥教育职能,将外面相关优秀导师、带头人请进来为各个工作室指导授课,把外面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等带进来,并且针对企业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重难点工程,工作室面临的瓶颈将外面专家请进来帮助指导,不断为工作室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还要把富有经验的技术创新能手、身怀绝技的劳模通过师带徒的模式带领年轻人才的成长,不断培育一批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打造企业人才高地。

(二)突出“交融性”,融合先进理念

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加强内部和外部,内部之间的工作交流,要向成果突出的兄弟单位的工作室进行对标学习,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不断总结他人成功经验,达到查缺补漏、资源整合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各工作室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每年适时组织各个工作室骨干互通交流等活动,结合各单位交流管理、研发等方面的平台,达到各工作室之间的优势互补,融合先进理念。

(三)突出“创新性”,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创新工作室的主线,工法、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就是重点,在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服务施工现场的价值导向,以施工生产为立项研究的出发点,既要有大型机械设备、关键工法等“高大上”大项目,也要有围挡、吊装等“小而实”的小革新,在立项过程中坚持实用性原则;要打造创新型团队,营造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通过严格的创新工作室创建审核验收机制,大力的奖励表彰机制,让创新工作室行而有力、为而有奖,实现从“要我创新”向

“我要创新”的转变。

(四)突出“广泛性”,实现全员参与

群众是工作室创建的基础,在创建过程中要坚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注重收集职工群众合理化建议,注重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广发调研,主动吸纳有想法、爱创新的职工群众到工作室中来,多开展跨班组、跨项目的团体交流合作;创新工作室是成果的“转换站”,也是广大职工群众掌握新技术的“加油站”,要注重将创新成果积极在职工群众中推广运用,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再次开展调研活动,总结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循环往复,才能保证创新工作不脱离实际。

三、明確“五个重点”,服务中心工作

(一)以活动场地为出发点

活动场所是工作室创建的最基本的条件,在有带头人的前提下,在工程项目职工小家有形化建设方案制定之初就要将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场所、设施设备纳入进来,为了规范创新工作室场所的建设,要对创新工作室的标志、面积、布置、办公设备、研发器具进行统一规范,力求节约、高效;对于各工作室主攻的方向不同据实配备必要的相关器材工具、科研仪器、办公电脑、信息网络以及专业书籍、电子资料。

(二)以人才引领为支撑点

工作室必须要有至少一名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军人物挂帅,同时,领头人还要有用于探索的创新意识以及带领团队创新创效的强大责任心,除此之外工作室还要担负人才培训的功能,将那些擅长于学习、敢于创新的青年人才融入工作室中,将其打造成高素质人才,结合创新项目、生产实际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全公司职工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深厚的知识积累。

(三)以劳模精神为切入点

劳模在其专业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引领作用,同时更具“名人效应”,大力发扬劳模精神,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劳模的时代特征,保持和发展企业的先进性,而且能够为广大职工树立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能够把企业强大竞争力与职工价值自我实现结合起来,激励广大职工争相创新、争当先进典型。

(四)以班组建设为着力点

优秀班组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与班组形成命运共同体,帮助班组提高管理水平实际上就是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工作室要切实结合一线班组的需求,就重点安全风险源、最繁重艰苦工作与班组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班组建设紧密结合,为班组创新创效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五)以创新创效为落脚点

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阵地,也是职工提升技能水平、管理水平的“训练场”,是职工展示聪明才智的“大舞台”,通过工作室的创建以及相关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营造“职工创新活动得到支持、职工创新才能得到发挥、职工创造成果得到表彰”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阵地。

猜你喜欢

工会
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通知工会
工会是什么公司
工会“共享梦”
电影明星是工会会员吗?
加强工会财务管理确保工会经费合理使用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北京市旅游委机关工会第四届摄影展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
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