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0-06-15汪义军
汪义军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应从教学目标“能力”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多维”化、教学过程“课外”化和教学环节“闭环”化等方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自主学习与实践、实训教学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运营管理”教学模式,以解决当前“运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运营管理人才。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运营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6-0009-03
运营管理是企业的三大主要职能(运营、营销、财务)之一,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职能。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社会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使得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现代管理者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都将“运营管理”设置为专业主干课程。作为一门融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运营管理”课程技术性强,且与实践结合紧密,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当前“运营管理”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运营管理人才。
一、以学生为中心“运营管理”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能力”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长远发展[1]。“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工具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将来相关管理岗位上应该具备的通用能力和专业素养。以生产计划管理为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步骤、方法等。但是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生产计划的实施效果除了取决于计划本身的科学性之外,更多地取决于计划人员能否用计划来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运作,此时,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更重要。再以供应商管理为例,供应商的选择方法、评价体系等诚然重要,但企业和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更取决于采购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双赢”的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除知识目标外,更应关注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营管理”课程具有管理和技术交叉的属性,许多具体运作活动的运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模型和公式的运用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学生具有较大难度,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运营管理的管理对象除了企业外,也包括社团、班级、宿舍乃至家庭和个人,使学生将运营管理与他们生活联系起来,或告知学生本课程和他们某些利益的相关性。以ERP为例,学生往往对于MPS、BOM、工艺路线、工作中心等概念缺乏兴趣,此时可以以家中请客吃饭为例来进行讲解,以一定顺序列出要做的菜单为MPS,每个菜要用到的材料及数量为BOM,完成菜品制作的洗菜、切菜、炒菜等为工艺路线,主要工具微波炉、电饭煲等可以视为工作中心,在此基础上再来讲ERP的发展演变、核心思想和应用条件会更容易。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讲解ERP,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更能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运营管理。教师在进行每一章内容的课程设计时都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来进行,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式“多维”化
“运营管理”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并未主动参与其中,听讲、做笔记和简单的思考、问答等只停留在“布鲁姆认知模型”的低阶学习,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运营管理知识的有效应用需要的是高阶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角,而不是听众或观众[2]。所以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践实训教学以及翻转式教学等多维立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课堂的“主演”转换为“导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可以通过应用、分析、评价、决策等高层次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相关运营管理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学有所用的满足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3]。
(四)教学过程“课外”化
所谓教学过程“课外”化是指“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组织和运营相关社团活动,参加相关运营管理比赛以及到企业进行参观和社会实践等。由于“运营管理”课程内容庞杂,除了经典生产管理的内容外,还涵盖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大量管理类课程的内容,教师根本无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系统、完整地讲述所有知识点,因此必须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学习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将课堂时间用于对知识点的分析和应用,这也是课堂案例分析、翻转教学等教学手段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4]。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课堂各种活动都是在一种模拟的运营环境中进行,学生往往不需承担真实的风险和损失“责任”,也无法体验在具有一定悖反关系的“运营管理”三大目标“质量、成本、交貨期”之间进行权衡和决策,这些只有在真实的社团运营和企业实践过程中才能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环节“闭环”化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教学只是手段,“学到”(即效果)才是最终目的,教师要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运营管理”课程应改变以期末考试作为单一考核模式,通过采用“形成性考核”来检验具体“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随时为学习提供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使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鉴于“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具体实践项目,将实践类项目作为一个考核项,例如某企业生产计划执行现状及改善对策、某企业运营流程及布局优化设计等都可以作为考核项目。为了加强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记、总结或随机的阶段性在线测试等均可作为考核项。一个“闭环”的综合性形成性考核方式既可以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能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化。
二、以学生为中心“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开展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应进行充分的双向交流[5]。启发式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过程,而是通过运用提问,设置悬念等环节,将各种现象、观点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6]。教师每次课不能直接开始讲授知识点,而应以学生能够理解的背景知识问题作为开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而引出本次课程的内容。例如,在讲述生产能力规划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手机品牌在发布新品时要进行预售,实行所谓的“饥饿营销”?在讲述大规模生产方式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当劳食品营养价值低却能长期获得大量消费者的青睐?在讲述设施规划与布局则可以让学生思考,超市为什么要将口香糖放在收银处?类似的问题将学生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和每次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布置相关课程活动或实训任务之前,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与之相关的管理困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走出困境,使学生在自身感触的困境中体会理论的作用。以库存ABC分类管理法为例,让学生来思考,如果你是学校附近某家超市的店长,你如何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有效管理数万种商品的库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ABC分类,为什么只分成ABC三类,是否可以分成四类或者更多类,怎么分类以及怎么进行区别式管理。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不断设疑,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和矛盾,并鼓励学生质疑和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是实现管理类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根据不充分的信息对复杂的形势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决策,既可以加强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烈的讨论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增强本课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选择要恰当。教师应从“运营管理”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案例。许多教材中的案例年代久远,或是讲述国外一些较为陌生的企业,学生对该类案例缺乏兴趣也难于理解。因此案例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减少学生的距离感;案例还应能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的熟悉度和亲切感。教师可以利用行业内最新发生的财经类新闻以及学校当地发生的管理实例,结合“运营管理”课程目标和内容将其加工成教学案例,以丰富案例资源。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学校周边餐饮企业很多,但很多店铺经营一段时间就会转让。笔者根据学生的调查并结合本课程内容将其加工成“白云学院周边餐饮店缘何经常旺铺转让”的教学案例,里面包含了运营战略、设施选址、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等知识点。学生在分析此案例时讨论非常激烈,教学效果良好。第二,案例教学课前准备要充分,组织要合理。课前应该把案例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讨论的问题预先告知学生,要求学生熟读案例,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制造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的机会。讨论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对应的处理方式,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深度。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运营管理”教学模式下,课堂应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学习”,对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记忆和理解等“低阶学习”则放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建立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主要资源包括基本知识库、常见问题库和相关参考资料等。基本知识库包括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每一个概念、原理、方法及其描述形成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碎片”;常见问题库则讲述每一章学生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参考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运营管理课程相关方向的专业书籍,关注真实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经常上网查询各类行业或企业网站。学生对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关注可以培养管理思维方式,更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降低对本课程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为了督促学生有效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在线测试的方法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课外阅读则要求学生完成读书笔记,每次阅读之后将自己感兴趣的、有收获的内容进行简要记录,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可以建立“运营管理”课程互动讨论群,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群里相互探讨和交流。自主学习的读书笔记、心得以及互动情况可以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个项目。
(四)强化实践实训教学
相对于其他课程,“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更鲜明,因此必须充分采用实践和实训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前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典型的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例如去制造企业参观生产布局、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作业方式、工作岗位职责等。参观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对企业运营流程和岗位职责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完成相关章节的理论学习后,可以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专题,上文提到的企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运营流程及布局以及库存管理情况、质量管理情况、5S管理及实施效果等都可以作為学生的备选调研专题。学生在进行充分的调研后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初步的解决对策,最后形成书面调研报告。
在现实“运营管理”教学过程中,受时间、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此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或校园周边资源——学校内部的图书馆、食堂、便利店和学校周边的店铺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调研对象。笔者曾让学生对本校图书馆图书布局、图书馆藏书周转率、食堂的服务质量、便利店的商品采购策略等进行调查分析。教学结果显示,此类实践活动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法也是解决企业实践资源有限的一种实训教学方式。情景模拟法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创造一定的任务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引导学生思考场景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例如让学生分别扮演5S小组检查人员和生产现场人员,结合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创造出一定的冲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有效实施5S管理的條件和注意事项。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场景的不断变换来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运营管理”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结合“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特点,围绕“目标、活动、评价”,始终回答“运营管理”课程应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活动去实现,并采取什么有效方式评价教学活动和目标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本文提出的关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方法针对其他课程,特别是管理类课程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建波,董礼,曹宇,等.课堂教学改革应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
[2]余亚微,邓春生,朱根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6,(11).
[3]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8).
[4]滕志霞,李实,王育英,等.“翻转+对分”混合模式在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
[5]冯其红,杨慧,马建山,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6]邓成飞.生本课堂教学的学本价值诉求[J].教学与管理,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