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诂学在写作中的应用

2020-06-15廖承奇

课外语文·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训诂学写作

【摘要】训诂学研究字音、字形、字义及其变化,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但有利于准确引用文言经典和凝字炼句,而且还可以根据“象形字体”形成“画面”来拓展想象描写空间,把生活中“发生运动着的人、事、物”定格化、照片化、静止化,继而进行形象生动细腻传神的描写。

【关键词】训诂学;写作;凝字炼句;画面定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109-02

【本文著录格式】廖承奇.训诂学在写作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19(16):109-110.

引言

训诂学是一门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学科,通过考究字形、字音、字义的来源、变化等了解文字的“前世今生”,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识别、理解和运用能力,继而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的运用、思维的提升、审美的创造、文化的传承最后要落实到行动中,要亲身实践才能真切感受。而写作是实践的重要形式,训诂学对学生的写作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训诂学有利于写作时引用文言经典

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里,认为训诂学就是来识字记义、学文言文、读古书用的,在以现代文为主的写作过程中不会用到,这样的观点实属“大谬”。写作时要经常引经据典,尤其是一些文言成语、名句、诗词,但是只有真正了解它们深刻的意蕴才能合理灵活使用,如果错解或者误解其义,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运用成语“络绎不绝”,有些同学写成“络驿不绝”或者“骆驿不绝”,误认为是有车马往来驿站之间,更应该是“马”字旁。《汉书》有“骆驿道路”,《后汉书》有“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也是指人流车马往来不断,似乎佐证了“马”字旁的正确性。更有些同学认为“络绎不绝”是接连不断的意思,在写作时用来形容阅兵式的接连不断也可以,导致其用法模糊。《说文解字》中“络”表示絮,棉絮或者丝絮。而篆文是由(糸表示丝)和(睪表示选择)组成,造字本义是将乱丝抽出,不能是“马”字旁。“络绎”是“茧或絮中抽丝”的意思,那种“抽丝”的画面应该是“藕断丝连,绵绵不绝,源源不断,相互交错缠绕”,绝不可能是整整齐齐的,所以“络绎不绝”一般形容来往不断、人群稠密的集市道路。

在引用古诗词时,诗词理解正确与否关系着诗词意境情趣的领略和思想内容的开掘,继而影响写作中的合理引用。李煜的《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句话中的“莫”字被很多人注解为否定副词。其实“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是由(表示林莽)和(日表示太阳)组成,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造字本义是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日”另造“暮”代替。所以李煜的《浪淘沙》中“莫”字应该解释成“黄昏”,“带着悲痛之情熬到黄昏独自一个人凭栏远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这样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更加哀婉感人,运用起来也就会更加准确契合。

二、训诂学有利于写作时凝词炼句

在凝词炼句方面需要学生对文字有相当的感知能力,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古有贾岛“推敲”之典故,时至今日现代文写作也需要精准运用字词,使之凝练冼达、词约义丰、生动形象、细腻传神,尤其是在对人物、事物进行细节描写时,更需要如此。比如描写内向人物因委屈而哭泣:“眼里流着泪”,“流”字是一种简单、平常的动作,感情表达不够。“含”可不可以呢?“含”是带有某种意思、感情等而不完全表露出来的意思,突出人物的内向和委屈,那还有没有更好的动词来表达呢?如果对文字有足够的了解和敏感度,可以用“汪”,此字本义是“水多而聚集”,多用作量词和形容词,词类活用为动词表示因嫉妒委屈而又强忍哭泣时眼泪蓄满眼眶内的情态,符合人物的矜持腼腆性格,这样描写出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达出的情感更加耐人寻味。又比如“小草从土里长出来”,“长”字和“钻”“露”“探”“挤”“闯”“逃”相比较,到底哪个字更好呢?这几个字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到底在何种环境用何字?这就需要学生对文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以及敏感度。朱自清在《春》中用“钻”:小草从土里钻出来。“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使小草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文章更加充满趣味,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悄然而至的景象。

三、训诂学有利于拓展写作时的想象描写空间

训诂学对于学生写作最大的帮助则是可以借助“象形字体”而成为“画面”来拓展学生的想象描写空间,在中国传统文论里,“象”是文学审美的重要因素,是语言与意蕴的纽带,是写作的关键。基于传统文论的写作指引,写作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确定主旨,依据主旨塑造形象,借助形象表达韵味。学生如果不懂得“画面描写法”,写作很容易写成比较枯燥的“旁白式”“说明书式”“自我介绍式”“流水账式”“打电话式”毫无趣味、毫无美感、毫无情感的“三无”文章。“画面描写法”是指通过描写特定的单个形象或一组形象,使其构成蕴含情理的特定画面,借助画面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简单地说,“画面描写法”就是把所有生活中“发生运动着的事、人、物”定格化、“照片化”,然后再对其进行描写,比如刘翔跨栏这样一个动作可能只需要一秒钟,而我们可以把它分割成“起跳画面”“跨栏画面”“落地画面”这三个画面,每个画面有人物不同的动作和神态,写作可以“分帧(一幅字画叫一帧)描写”。这样的画面描写法使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又可以借此传情达意,形成形象化丰富化的语言,改变了作文中详略不分、枯燥无味地记“流水账”的现象。写作语言的生成需要大脑的思考和想象,优美的语言源自丰富的想象,而想象也要求符合生活逻辑,要有“本体”来源,而用本身就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作为“本体”再方便恰当不过了。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了,那是因为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中国的甲骨文、部分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簡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文化的底蕴积累,是原始祖先描摹事物、记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文字,所以中国文字如果认祖归宗的话,它们的“祖宗”都是一幅画,不管这幅画多么简易,但人们总能根据生活经验把其想象补充得相当完整和生动。比如“走”这个字,金文,(彳表示行进),(夭表示挥舞双臂),(止表示脚)。它的本义是挥动双臂、奋力逃跑,后来引申出“双脚走路”的意思,一种昂首阔步、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由此可以把“走”定格成一个人“挥摆双臂,奋力奔跑,勇往直前”的画面,也可以联想到夸父追日的传说、刘翔跨栏的画面等。还有“爱”这个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篆文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繁体字“愛”比较清楚。想象“爱”的画面是:一个人用心疼惜呵护对方,向他喃喃倾诉着柔情,并为其幸福而奔波辛劳。当然为了通俗易懂,愛可以分成三部分,(爪)、、友。这样也可以和同源字“乳”相联系,让人想到亲情,想到母亲温柔地托着婴儿的小脑袋喂母乳的场景,连羊也懂得跪乳之恩,自然会让大家想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柔情。而让人想到所谓的“爱情”无关乎金钱名利,只是朴素无华的房子里两个人心心相印,敞开心扉,两心合一的纯真相对。友,甲骨文,两手相连,表示握手结交,本义是两人结交,协力互助,手拉手一起走,朋友绝不是酒肉同伴,而是需要相互扶持的,所谓患难见真情。“爱”这个字是不是“活”了,生动形象、活泼调皮、丰富有趣起来了呢?爱,有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纯真,友情的可贵,一幅幅画面呈现在你的脑海里。“恨”这个字:艮,甲骨文,本义是回望怒视,字形采用“匕、目”组成会意字。匕目,犹如说目光如剑,相逼视而不相让,也可以说是怀里藏着匕首而回头怒目圆瞪地望着对方,《易经》中“艮其限”就是“目光紧盯腰部的界限”的意思,再加上“忄”偏旁,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一个人心里怀着满腔怨恨而怀里偷偷藏着匕首,回头愤怒地望着你的肚子或者心脏等要害部位”,这样一幅画面把“恨”字阐释得如临其境,有点战栗害怕。如此,文字也就成了图画,成了故事,成了情感的具象表现。作文通过描写这些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领略故事画面,品味生活细节,体味作者情意,与文章对话,和作者交流,作文也就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训诂学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准确理解文言字词、古诗,追溯文字原始形体、蕴意,继而可以对文字保持敏感度和熟悉度,提高自己在写作中旁征博引的水平、增强灵活运用文字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画面想象思维。

参考文献

[1]周国胜.用画面描写改变作文中“流水账”现象[J].语文知识,2017(1).

作者简介:廖承奇,1990年生,山东聊城人,硕士,中一,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训诂学写作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反训”之说不可信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