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平:因“迁”而变的时代画卷

2020-06-15顾玉雪

齐鲁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西王东平县东平

顾玉雪

东平县大羊镇西王社区。

筑巢:一个小社会的搬迁

2017年4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顺利搬迁入住,大羊镇西王社区创下东平易地扶贫搬迁最快速度。这项涉及到西王村全村一千多人命运的工程,从规划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复杂和艰难。

“下雨天,俺再也不用打着伞上厨房盛饭了。”东平县大羊镇西王村村民刘含运形容自己搬到新社区后的日子,“好像变了个天地”。

5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大羊镇驻地西南的西王社区,走进刘含运的新家。69岁的老刘一看就是个利索人,100平的房子收拾的整洁干净,白色电视柜上摆放的铁牛工艺品,阳台上郁郁葱葱的绿植和一把老藤椅,酒柜里的几瓶老酒,都显示着主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客厅墙上挂着一帧电脑数码万年历,上面镌刻的“易地搬迁政策好,村民心中感党恩”两行红色大字尤为醒目。

这看来寻常的家居环境,却是他搬迁之前没有条件“享受”的。

西王村是省级贫困村,有村民286户、10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4户397人。地处地质塌陷区,住宅多为平房宅院,居住零散,村容破败,公共卫生条件、环境设施条件差,不仅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地质塌陷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

“原来村里旱的时候刮大风,雨天院子里拔不出脚,上厕所都要戴着草帽打着伞;在外的年轻人有时间都不愿回家住,厕所是旱厕,没有太阳能,好多村民别说洗澡了,连脖子都不洗。”

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 要打开贫困落后枷锁,只有大破大立,挪穷窝。从农村到社区,从村民变居民,西王村人要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

易地扶貧搬迁工程是改变村子落后贫穷的重大机遇。

2016年,西王村被列为《山东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的易地搬迁村。在多次走访入户、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西王村确定进行社区建设,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低洼易涝、基础设施匮乏的平房、简易房和危房,从偏僻的西王村整体搬迁到位于镇驻地、靠近105国道的马楼村。

2017年4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顺利搬迁入住,大羊镇西王社区创下东平易地扶贫搬迁最快速度。

记者走访中看到,新社区共有4幢6+1多层,8幢11+1小高层,全部为电梯房。柏油大道、林荫小道,多种景观苗木立体搭配,配套完善,富有城镇气息而又不失乡村风情。谁也不曾想到,两年前的这里还是七零八落的荒地,还有废弃多年的养殖场。

从协调两个村达成一致到清苗补偿、地上附属物清理、坟头补偿,历时4个月之久。西王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华介绍,“西王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9600万元,占地68亩。为方便居民办理各项业务,社区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了让群众存储生产车辆和工具,社区建有地上储藏室2144.92平方米,地下储藏室3246平方米。”

村里创造性地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棚户区改造政策叠加在一起,这样一来,镇驻地完善的配套可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便利。

“现在有条件了,大家天天洗澡,穿的也干干净净的,看着就舒心。一到周末,社区里的车都停的满满的,孩子们都愿意回家了。”刘含运把村民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总结为“人创造了条件,条件改变了人。”

但易地扶贫搬迁毕竟不是人口的简单空间位移,这项涉及到全村一千多人命运的工程,实际的扶贫搬迁过程中阻力重重。

72岁的贫困户刘桂水,从一开始就不支持搬迁工作,“俺是个农民,去楼上住啥呀,家里的地不能种了,鸡、羊、猪、牛也不能养了。”刘桂水不愿搬迁的另一层原因则出于对土地的眷恋,“守着祖宗的地,过着祖宗的生活”是他头脑里难易的观念。

群众不买账,“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让搬迁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让刘桂水们从“要我搬”到“我要搬”?

最大的担忧仍然来自生计,“搬出去吃什么?”这几乎是每一个面对面动员群众搬迁的镇村干部需要解答的首要问题。

引凤:“两区共建”和土地流转

通过做好“两区共建”和土地流转两篇文章,实现搬迁户既能“安居”,又能“乐业”——大羊镇西王村以产带迁、以业促搬的迁建过程,是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从西王社区驱车不久,便可抵达旧村复垦区。正值初夏时节,大片绿色田野里,农人们在阳光下繁忙劳作的场景恍若一幅田园画卷。

近处的田畴中,一群戴着草帽的妇女正在地里锄草,脚下茂密的植株有着微微打皱的绿色大叶子,阳光下带白粉霜。这片地种植的是菘蓝,“地上大青叶,地下板蓝根”,其根茎叶皆可入药,经济效益可观。

她们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土地流转了,我们上地里干点活,一天50块钱。”

东平统筹实施搬迁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图为西王社区北侧的盛世长青电缆有限公司。

土地,对农村来说,就是最庞大、最基本、最可靠的财富。让土地生财,必须建好集体这方“池塘”,才能引来活水,让土地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富。

西王社区有2700亩耕地,760亩土地前几年实现了流转,效益比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几番。土地经营合作社在为已流转土地做好服务的同时,打造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将旧村周边1600亩全部流转,由东平县谷雨家庭农场培育小麦、玉米良种,每亩一年有930元租金。旧村复垦的344亩土地流转后,用于蔬菜、土豆、黄金菊等经济作物种植。

“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基地务工有收入,实现了‘双薪。”西王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华说,“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绿色采摘,不仅土地收益提高了,个人收益也大幅增加,促进了村集体的增收和群众的脱贫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旧村复垦和“四清理一增收”等政策机遇,西王村集中清理整治原有坑塘、荒片和边边角角的土地资源,“积零为整”重新规划、连片利用,一举清出183亩闲散土地,既唤醒了沉睡资源,美化了乡村环境,也为集体增收提供了源头活水。

大河有水小河满。西王社区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减免了老百姓物业费、电视信号费,真正做到了“惠泽百姓”,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产业振兴、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发展路子。

搬得进、稳得住是基础,能发展、过得好才是关键。

东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典鲁说,“在大力推进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筑巢的同时,东平始终将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就业问题放在首位,统筹实施搬迁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

围绕这一目标,社区建设伊始,西王村就超前谋划产业发展,做好土地这篇大文章的同时,确定了“用产业支撑社区、以就业加快脱贫”的工作思路。多次前往北京、济南等地,通过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2018年以来,通过将扶贫资金和社区闲置房屋作为投资,并且提供部分优惠政策,西王村吸引了类似利平手工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社区附近建设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增收。

刘华介绍:“我们村已建成制衣项目、电缆项目、手套项目、超市、电商等一批产业搬迁项目,提供了近300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以入企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融入到产业链中。”

在社区北侧,105国道和250省道交汇处,有一排宽阔的厂房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豪迈,这里是盛世长青电缆有限公司,也是泰安线缆生产行业内的翘楚。公司副总经理李恒瑞介绍,2019年,盛世长青纳税超300万元,在项目具体从事建筑零工工作的贫困户个人年收入万余元。

在社区东侧,红尚制衣有限公司年纳税150万元,2017年10月份投产运营当年就实现了贫困户分红受益;恒瑞泰手套厂项目可提供30余人的就业岗位,每年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

当年扶贫干部们每次都和老刘一家人仔细算好一笔账:搬迁后全家人居住条件会得到彻底改变,即使搬迁后不能种地,政府會引进些企业,到企业打工赚钱,或通过土地流转来解决种地远、种地难的问题等,让群众既能住上楼,又能有钱赚。

“两区共建”和土地流转两篇文章,给刘桂水们写出了鲜活的答卷——既能“安居”,又能“乐业”,才能真正实现村民向居民的转变。

在东平,易地扶贫搬迁总搬迁规模为157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72人,与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搬迁群众“三留守”现象突出。

50多岁的刘桂海是搬入西王社区的贫困户,家里2口人,搬迁后,没有土地也没有经济来源,一年的收入不足万元,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自从在社区北建起淀粉厂后,刘桂海就积极响应并成为该社区工厂的首批工人,同时他还动员周围的邻居到厂务工,该厂现已吸纳群众30余人,其中贫困户3人。如今,刘桂海和他的邻居们,凭借辛勤的劳动,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仅能照顾家庭,每月还有2000余元的收入,经济来源有了保障。

西王社区物业管理人员白广杰以前在外地服装厂打工,她说:“搬进社区以后,我就在这里当管理人员,离家也近,可以照顾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引进项目、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西王社区为搬迁群众寻找脱贫致富路径,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其以产带迁、以业促搬的迁建过程,是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按照东平“两区共建”的思路,每个社区附近规划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方式,确保每个搬迁村都有12个致富项目,每个搬迁户尤其是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利益联结项目。

“不是政策不实际,而是工作不到位。只有多为老百姓着想,把事情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老百姓才能心甘情愿的买账。”赵典鲁说。

党建引领,拔山举鼎

“东平湖里风光好,只见哥哥不见嫂。”这是东平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是对十几年前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东平境内库区、山区、滩区“三区”叠加,贫困人口规模大、脱贫攻坚任务重,也是山东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最重的县份之一。

泰安市委、市政府和东平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上下联动,强势发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东平县确定将地处深山地区的老湖镇南山头村、马凉村,接山镇朝阳庄村;地处稻屯洼湿地的东平街道百户庄村、老湖镇王台村;地处地质塌陷区的大羊镇西王村;地处东平湖库区、防洪区的老湖镇展营村、烟墩村;地下沙层较多,地质灾害严重的彭集街道后亭社区;交通不便利,地质灾害较多的老湖镇段庄村、赵庄村、接山镇尹山庄村13个村列为整体搬迁村,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了年度搬迁计划。

大羊镇西王村村民刘含运搬进新社区。

西王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华在搬迁村民家中。

市委书记崔洪刚到泰安工作后的第二天就立即到东平调研,期间多次现场察看督导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东平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

从政策宣传到方案制订,从手续办理到测量评估,从项目建设到拆迁回迁,时时处处在彰显党员的奉献精神。

有些村党支部书带头签字,带头为群众做思想工作,在分房时主动将自己抽到的序号让给了其他村民,让其他村民优先选择位置和户型;有些老同志不顾年老体衰,加入“五老”组织,按照网格承包责任制,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专门记录村民在分房后遇到的问题,写在记录本上。哪个地方存在安全隐患?谁家的地砖板开裂?谁家的门窗有问题?谁家的插座需要改动……他们知道,对于村民来讲,这是家里的大事,是挂在心上的事。

在东平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车水马龙的社区建设工地上,在走村入户的群众工作现场,在培植产业的两区共建项目现场,从指挥运作“实体化”,督导调度“常态化”,工程推进“高效化”,质量监管“多元化”,资金管理“规范化”,问题整改“精准化”,基础配套“生态化”到社区服务“便利化”——

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项项模式被创新,一道道鸿沟被填平。各个社区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所谓梦想,不是带给人们黯然销魂的空中楼阁,而是所有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心怀使命的行走者,才绘就了东平改天换地的历史画卷。

东平县发改局副局长赵典鲁在西王村旧村复垦区。

猜你喜欢

西王东平县东平
西王特钢1#高炉焖炉快速恢复生产实践
西王,玉米铺就的“金色大道”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①
Semantic image annotation based on GMM and random walk model①
西王食品陷百亿互保危机
Exploiting PLSA model and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for refining image annotation*
东平县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初探
The Story of Beiting
泰安市民宗局、道协为抗洪抢险捐款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