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塔瓦河畔的波西米亚小城
2020-06-15叶克飞
叶克飞
与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的初见,是我旅途经历中最为难忘的初见之一。
在山间公路上兜兜转转,导航显示的剩余里程越来越短,直到数字变成一公里时,眼前仍是连绵的小山和山谷间的小村落。正诧异间,车子驶过一个弯道,眼前随即一亮,克鲁姆洛夫最显眼的彩绘塔与城堡出现在视线内。
在“世界最美小城”之类的帖子中,克鲁姆洛夫总是位列其中,但只有亲身探访,才会知道“童话之城”并非虚名。
在小城每个高高低低的角落,每条石板路上,抬头总能见到彩绘塔和克鲁姆洛夫城堡。
如今的城镇格局大致始于13世纪,南波西米亚的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和老城。14世纪,维特克家族没落,取而代之的是罗施姆别克家族。16世纪是小城的盛时,其后城堡相继被哈布斯堡家族和爱根堡家族接手。到了18世纪,城堡又被史瓦森伯格家族所控制,直至今日,产权仍属于该家族后人。
旧城区与彩绘塔。
克鲁姆洛夫老城就在这一次次权力更迭中逐渐成型,大多数建筑完成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二战”时这里被德军占领,幸未遭破坏,不过在冷战期间终究未能逃过一劫。上世纪90年代初,捷克政府对其进行了修旧如旧的整修,小城方恢复旧时风貌,并在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克鲁姆洛夫的拉丁文和老德文本意均为“河湾中的浅滩”。老城被伏尔塔瓦河一分为二,一边是立于山上的城堡区和山脚下的拉特朗区,一边是被河流四面围绕的旧城区。
旧城区实则可算一个小岛,中心是协和广场,一条条道路由此发散出。旧城区里处处景致,清一色的石板路,勾勒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线。两旁是外观各异的房子,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与巴洛克风格完美融合,墙身上总有各种纹饰或浮雕,玻璃橱窗、窗台和店门都是店家或居民挥洒美感和创意之处。
河边的老街名叫帕康街,街上多是旅馆和餐厅,与城堡和彩绘塔相对。另一条热闹街道名为宽街,顾名思义是旧城区里最宽的街道。这里原本是市集,如今店铺云集,售卖着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儿。最吸引人的当然是波西米亚提线木偶,各种童话人物齐聚,让一家家小小店铺仿若奇幻世界。
行至河边,有一座拉塞尼基桥横跨伏尔塔瓦河,对面就是拉特朗街。小城太小,步行从南至北不到半小时,让人甚至注意不到这个街名。当年,应贵族之邀前来此地的众多艺术家、炼金术士和工匠就聚居在这条街上。
拉特朗街15号被称作画家之屋,在罗施姆别克家族掌权的时代曾是一位画家的居所,上世纪初被改造成咖啡馆。一楼的拱形落地门古朴大气,墙上还有文艺复兴式的格子纹饰。奥地利鬼才画家席勒是这里的常客。
这位28岁便因西班牙流感去世的画家一向离经叛道,为了逃离维也纳的沉闷与循规蹈矩,1911年他携女友来到母亲的家乡克鲁姆洛夫。在这里,他继续描绘着少女裸体,毫不畏惧人们的指责目光。如今克鲁姆洛夫旧城区的一家酿酒厂被改为席勒美术馆,收藏其手稿八十余幅,多半是裸女素描。
旧城区里清一色的石板路。
沿拉特朗街而上,就是克鲁姆洛夫城堡,这是仅次于布拉格城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堡。14至17世纪,罗施姆别克家族是波西米亚地区最为强大的贵族,有着极深的底蕴和艺术修养,如今的城堡风貌基本在当时奠定。城堡内分为五个广场,层层深入。
最外围的第一广场原为城堡的马房、骑士宿舍、酿酒场、药房、监狱和仓库等,因为城堡的修建跨越数百年时光,建筑风格也极为多元。
第二广场前有个深沟,沟里养着两头熊,是小城最著名的“宠物”。但这两位神出鬼没,我在桥上站立良久,始终未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第三广场和第四广场都很小,被宫殿所围绕,宫殿外墙上均是壁画,一望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风格。
第五广场在城堡剧院前,这个巴洛克式剧院建于17世纪,如今仍保存有三百多套舞台布景,涵盖各个场景,可以用木制滑轮按需更换。
城堡内部可以看到几任主人的喜好和审美:对熊极为喜爱的罗施姆别克家族留下了熊皮地毯和精美壁毯,偏爱黄金的爱根堡家族则留下了完全由黄金打造的马车。
彩绘塔是小城地标。它最初是哥特式风格,13世纪后被改为文艺复兴式风格。塔身有各种壁画,均为彩绘,远看梦幻,近看精致。登上塔顶,可以看到旧城区,亦可见到周边环山而建的民居。黄昏时分景致最佳,高低起伏间,一栋栋红顶小屋曲线灵动,仿若童话。
在这大片红瓦中,有一座绿色穹顶极为抢眼,这就是圣乔斯塔教堂的塔楼。圣乔斯塔教堂建于14世纪,旁边设有医院。早年不少贫民围绕此地建房居住,旁边的城堡主人亦不干涉。1790年,教堂和医院出资将这些贫民住宅买下,予以重建。
相比之下,圣维塔教堂外观更美,黑瓦斜顶的教堂和黑白相间的塔楼结构简洁,静静立于旧城区。它建于1407年,是克鲁姆洛夫最经典的哥特式建筑,几百年来也经历数次外观改造,融入了巴洛克式风格。
黄昏时分,我站在一座小桥上望着圣维塔教堂。它立于斜坡之上,伏尔塔瓦河缠绕在它脚下。不知是哪里传来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波西米亚人》,在这个最具波西米亚气质的小城上,这一曲堪称“标配”。
波西米亚式的自由奔放,在克鲁姆洛夫人身上却表现为一种故土难离的固执。2002年,小城曾遭遇洪灾,许多建筑被淹没,如今屋顶还留有当时水位线的标记。洪水过后,人们都回到了小城,没有兴建堤坝,没有整治河道,仍然依偎着伏尔塔瓦河,一如这数百年来的依恋。
入夜之后的旧城区,游人渐稀,石板路的巷子幽深。小城的日与夜,就如这记录着斑驳岁月的老街区,几百年来未曾改变。
路边店铺的摆设。
小店里售卖着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儿。
著名的波希米亚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