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苗如何保护高风险人群?

2020-06-15霍思伊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陈薇受试者抗体

霍思伊

陈薇团队公布新冠肺炎疫苗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后,与网络上爆发式的欢欣鼓舞相对的是,业内人士普遍对其持谨慎乐观态度。

单看任何一组数据都没有太大意义。需要结合现实来考虑新冠疫苗的可行性,这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否免疫应答不强的老年人能得到足够的保护?二、是否能在可接受的成本内规模化生产?

结合陈薇团队的Ⅰ期报告看,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目前并不乐观。首先,该疫苗对剂量依赖性很强,高剂量组的三级不良反应率为17%,这个数字是明显偏高的。为了更精准地评估老年人对这款疫苗的耐受程度,II期试验取消了高剂量组,引入了60岁以上的受试者,年龄最大的受试者是一名84岁的老人,这在业内都是破纪录的。

与之相对,低、中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虽然只有6%,但诱导出中和抗体的水平偏低。而高剂量组在中和抗体效价上虽然也表现一般,但显著高于低、中剂量组。这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了挑战。初步结果看来,高剂量对病毒有更好的预防能力,但却有更大副作用。

另外,陈薇团队采用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路线有先天缺陷,抗体预存效应会对人体内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正如一位接近陈薇团队的疫苗研发人员在采访中对我说的,没有十全十美的疫苗路线,每条路线都有各自的利弊。腺病毒载体路线虽然有先天不足,但优点是相比灭活疫苗,对生产的工业要求不高,适合大规模量产。

无论如何评估,开头的两个问题都至关重要。如果一种疫苗只能保护有限的特定人群,它抑制传染病流行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在新冠疫情中,如何实现疫苗对老年人这个高风险人群的有效保护,是下一步人类赢得疫情胜利的关键。

封面反馈

19/2020 总第949期

@一个人的旅行:个人认为,疫情持续的几个月后,是世界各国人民都没钱消费的时期,和为了应对风险進行存储货币的一个心理安全期。企业生产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让不安全感降低才能迎来春天。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万有引力之虹〉:一本根本读不懂的神书》

难懂一点的书更能激发想象力,因为这些书看起来更有趣,让人更加有思考余地。那些一看就懂的书,不一定会有如此高的价值。(@凌波仙子)

猜你喜欢

陈薇受试者抗体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通过饲喂特异性卵黄抗体控制猪肠道疾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