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改编古曲的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2020-06-15包慧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曲钢琴教学

包慧琴

摘 要 通过对经典古曲进行改编并用钢琴进行演奏,从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现性及继承性。而古曲的编曲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也有以隐逸思想为题材的,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编曲,都将编曲时的情景毫无遗漏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并将我们代入到编曲人的丰富情感中,仿佛自己身在其中。将经典古曲进行改编并应用到钢琴教学中是个大工程,一旦改编得展现不出应有的风采,就相当于“毁经典”。所以将经典古曲进行改编并应用到钢琴教学中不仅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而且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中国古曲的审美。本文将对经典改编古曲的钢琴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典改编 古曲 钢琴教学

0前言

古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而运用古琴、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来进行古曲的演奏,更是将古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古钢琴于明朝时来到中国,但并未受到大家的关注。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喜欢音律并且注重西学,他是中国帝王亲自学习西洋乐器的第一人,也是在古钢琴上弹奏中国古曲的第一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钢琴对古曲进行改编,既丰富了钢琴曲库,也将原本的古曲进行重新创作,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1中国古典改编钢琴曲的发展历程

经典古曲是我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保留下来的文明之一,有些古曲甚至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传承着编曲人的意志信念以及曲中所要传达的意蕴精神。这些经典古曲大多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现今还在被人们经常用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演奏。而钢琴作为明朝时期流入中国的西洋乐器,在当时并不是很受人们的关注。自从清朝以来,人们才注意到钢琴这一西洋乐器,甚至去学习如何演奏它。在那之后,钢琴与中国文化发生碰撞并且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右,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喜好乐器音律的人开始尝试将样板戏的旋律改编为钢琴曲的形式,并且用钢琴进行演奏,效果也十分明显。有了这一先例,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尝试将中国古曲进行改编,并且运用其他乐器进行演奏,这里面就包括了将中国古曲改编为钢琴曲的过程。而这些经过改编的古曲不仅没有失去它们原本的意蕴,更有能力出众的人将原本的古曲上升了一个境界,用钢琴将这古曲所要带给人们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听众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这才是将古曲进行改编的真正意义所在。倘若改编之后的钢琴曲表达出来的情感不如原来的十分之一,那也是极为失败的。正是如此,优秀的改编曲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赞美,在学习西方乐器的同时,没有忽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两全其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优秀的改编曲具有着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是两国文化的结合瑰宝。

2经典改编古曲在钢琴教学方法中的继承性

2.1钢琴改编曲对传统民族乐器音色的继承

众所周知,每一件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而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大多是弦乐器,对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进行考虑,用钢琴改编古曲不仅是单纯的改编更加适合钢琴的弹奏古曲谱,还要结合钢琴的音色力图将原乐器的音色以更加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出于对传统民族乐器丰富的演奏手法的考虑,对其音色合理的考虑和继承,才能更好的演奏出原乐器的神韵和气质。通过对传统民族乐器音色进行继承,从而达到形音的效果,使改编曲能够充分表达原经典古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更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改编曲感受到原经典古曲的意蕴所在。

2.2钢琴改编曲中对传统民族乐器和声的继承

传统民族乐器不仅具有独特的音色,而且对于弦乐器来说,其演奏可以通过多音齐发的方式,从而营造出和声的效果,更有“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弦乐器演奏过程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民族乐器的和声进行继承,从而使得改编过的钢琴曲达到原经典古曲同样浑厚且富有灵魂的演奏效果,更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熟练运用到更多的钢琴技巧,意识到乐器之间的互通之处以及曲谱之间的互通之处。

3古曲在钢琴改编曲中的创新性表现

钢琴作为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它的音域几乎包括了音乐体系中的全部乐音。就如钢琴改编曲对传统民族乐器音色的继承所提一般,将古曲改编为钢琴曲,最终改编曲所展现出来的音乐应该是包含着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即特色,在此基础上,又对改编曲进行创新,将其加入钢琴的音乐风格特色,使得原有的古曲得到创新和升华,从而得到更加深层的内涵。针对传统民族乐器与钢琴的特色不同,多注意传统民族乐器的音乐节奏变化,研究其音乐节奏的变化特点,对其舒缓力度、演奏快慢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与西洋古典乐器钢琴之间的差异与互通之处。将钢琴的本身长处暴露出来,并将其与传统民族乐器的长处相结合,使得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听起来更加的灵活自如,衔接巧妙。在此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乐器與乐器之间的演奏方式不同,从而演奏的音乐节奏变化不同。通过将传统民族乐器所演奏出来的古曲进行深入研究与创新,使得钢琴曲也达到传统民族乐器所拥有的特点,充分展现出钢琴本身拥有的张力特点。

4古典改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

4.1音乐标题具有诗性

音乐标题是曲目的点睛之笔,拥有一个优美的标题对听众来说更加具有代入感,对曲目来说是对其所要表达内容的浓缩概括。虽然它不能让听众直接感受到曲目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但是它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使得听众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编曲者的所思所想,更加容易理解编曲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我国传统的表达手法中包括写意和写实两种手法,这两种手法也被应用到音乐编曲中。有些曲目运用到的是写意的手法,通过乐声的轻慢缓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描绘出编曲者的精神世界,使得听众跟随演奏者走进编曲者的那一片精神花园。而写实的手法多是对自然美景、人文场景进行描绘,也有对历史故事的重现。在这两种情况下,音乐标题的作用就是介绍编曲者的思想感情及编曲者所要描绘的场景。古曲本身就是古典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具有的诗情画意也是一般钢琴曲所不具有的,将古曲进行改编为钢琴曲,原古曲的音乐标题自然就是改编曲的音乐标题,其中具有的诗性更能体现出古典改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

4.2音乐结构的写意性

音乐结构是整个音乐的骨架,也是编曲者在编曲时应该考虑的重中之重,在整个音乐结构中,如何将写意性融入到其中是编曲的难点。而中国传统的写意是对形式上的追求创新和不拘一格,编曲者无论是何种音乐的段落结构,都可以将其自由发挥,表达出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结合钢琴的演奏特点,将原本属于古曲的写意性全面地展示出来,使得古曲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加深厚,更是古典改编钢琴曲的重难点。如何更好地发展经典改编古曲的钢琴教学,是当前钢琴教学要全力突破的难关,使乐曲的情绪表達贯穿全曲,既不失原曲目的情景意蕴,又展现出钢琴曲的自由随意性,充分展现出古典改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

4.3音乐织体的多层型

钢琴较传统的民族乐器来说更具立体型和多维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将原乐曲的写意性融入其中,丰富钢琴演奏时的情感,增加整个乐曲的厚重感。在演奏时运用钢琴指法技巧将古曲中的和声部分进行还原更使得乐曲增添几分民族特色,融入中国的古典音乐文化,也使其感情更加深厚不失细腻。古曲的高低婉转倘若能够用钢琴演绎出来,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改编曲有其可取之处,倘若钢琴能够模仿出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那么就可以说能给听众带来一些古曲原有的风味,又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充分体现出古典改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

5经典改编古曲的钢琴教学意义

将经典古曲改编为钢琴曲在中华经典艺术的教育上起了极大的推广作用。现今时代,人心浮躁。相对于中华经典的曲目,年轻人似乎更喜欢那些西洋乐曲,因为他们觉得西洋乐够酷,也够潮。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问及年轻人不喜欢经典古曲的原因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了解,没听过。所以,对于那些经典古曲,他们真的不喜欢吗?大部分人来源于不了解,因为不懂,所以就不去喜欢。因此,将经典古曲改编为钢琴曲,在一定程度上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古曲,等他们真正了解了之后,他们会发现,经典曲目相当于西洋音乐更酷,更潮。

在另一方面,经典古曲由于年代久远,在创作时不免收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家国情怀影响。在对历史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理解错误,甚至出现照猫画虎反类犬的笑话。所以在学习古曲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欣赏上,都略有难度。而将其改编为钢琴曲,在帮助欣赏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学习上的难度。而且带着学习钢琴曲时的理解去学习古曲也会相对容易很多。

6结束语

经典咏流传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将经典创新,让人们自发保护经典、传承经典是一直以来国家关注的重点。将经典古曲进行改编并用钢琴演奏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钢琴曲库,而且开辟了创新性的钢琴演奏方式,同时使得经典古曲得到传承。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右就将一部分的经典古曲进行改编,并且用钢琴弹奏出来,整个曲目得到升华,又不失民族底蕴,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创新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这些曲目不仅融合中国瑰宝,而且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增加了中国古典曲目的艺术表现力。将古典乐曲进行改编后得到的钢琴曲,它的音乐标题具有诗性、音乐结构具有写意性、音乐织体具有多层型,都体现出古典改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而钢琴改编曲对传统民族乐器音色的继承和钢琴改编曲中对传统民族乐器和声的继承都体现出经典改编古曲在钢琴教学方法中的继承性。在原有的曲目上进行创新,巧用传统民族乐器音乐节奏变化特点,展现钢琴式的表现力更是将西方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栾锡玲.古琴与钢琴的对话——古琴改编钢琴曲《梅花三弄》的改编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04).

[2] 何俐.古曲艺术留芬芳洋为中国添新彩——谈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夕阳箫鼓》[J].钢琴艺术,2004(02).

[3] 罗华颖.中国钢琴作品之美的教学探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4] 陈浩月.我国古曲改编钢琴曲的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猜你喜欢

古曲钢琴教学
弦索古曲《松青夜游》对话南音古谱《八面金钱经》——以三弦为切入点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浅谈古曲的演唱风格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