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比建模让“猜想”之苗在物理情境中生根发芽
2020-06-15徐杰
徐杰
摘 要:类比建模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在对物理概念的建构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猜想是物理探究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笔者从“电功”案例入手,通过类比建模,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理清本应在高中才掌握的知识——电流做功的微观过程,在启发学生猜想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电功概念的初步建立,为后面的探究验证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后续电热的学习做了铺垫。
关键词:类比建模;猜想;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5-0026-2
类比建模是用已知的事物或知识来类比学习陌生的知识[1]。根据新课程理念,“猜想”是探究性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正确的猜想应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立在一定经验和基础之上的合乎情理的猜想,而合乎情理的猜想除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有关,与老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情境”也是密不可分的[2]。
1 缘起:在电功概念引入时直接先告诉结论再进行验证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5章第1节《电能表与电功》中对于电功概念的引入,教材直接给出概念——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电功大小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和通电的时间有关。特别是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教材中直接给出了结论,导致学生产生很多认识上的障碍。因为在初中物理中,影响因素一般都是通过实验现象、猜想、探究等模式分析出来的,很少有直接给出影响因素然后进行探究验证的。在学生感到困惑的同时,很多老师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先对电功的影响因素进行猜想、探究,而是直接给出结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难点:教材编写的现实考虑
旧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中有先猜想、再探究的模式,后来将之修改。因为依据学生刚刚学习的欧姆定律的有關内容,较多学生也许能够猜想电功大小与电压、电流有关,也有学生猜想与电阻有关。但学生无法解释为什么与这些因素有关,这与没有相应的物理情境作为铺垫有关。这样的猜想只能是无本之源,就算是猜想也是伪猜想或者是看了书“帮”老师猜想。影响电流做功大小的因素涉及到高中物理知识,即电功是因为电场力推动电荷在做功,由W=Fd,因为F=EQ、E=U/d得W=UQ,而Q=It,所以最终W=UIt。但由于知识的限制,初中学生无法理解电场力等,故无法从微观角度去解释。
由于电功是学习电功率、电热等后续知识的基础,故而编者只得直接先告知结论,等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或进入高中再去解决。所以,编者把旧版教材中的猜想、探究等环节删除,直接告诉电功的公式,进行了验证性实验,但这样做也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一定的障碍。
3 策略:基于类比建模的改进方法
首先,用类比的手法解释为什么电流能做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将电流类比成水流,在有水位差时就可能形成水流;同样,如果有电势差(电压)时,也可能形成电流(通路)。水从高处落下水被做功;电荷从电势高的地方被推向电势低的地方同样被做功。
解决电流做功与电阻无关的问题,通过前面机械功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平推力在对地面上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功时,由W=FS可知,推力所做的功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无关。学生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能够很快意识到,与此类似,电流做功与导体的电阻也无关。
创设情境:装有相同水量的箱子从不同高度落到同一地面上,重力对水箱哪一次做的功多。通过前面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水箱从较高处落下时重力对水箱做功更多。同样,如果装有不同水量的箱子从同一高度落下,重力对水箱做功又是怎样的?
这里将不同高度差类比成电势差,即电压大小,将装在箱中的水量类比成电量的多少,将重力对水做功类比成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从而由机械功的W=Gh,类似得到电功W=UQ(Q为电量)。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箱中放入水量的多少,可以设想将水箱放在水龙头下,由放水时水流的大小和放水的时间所决定,所以同样电量也由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决定,这与Q=It不谋而合。由Q=It,最终推出W=UIt。
这样的推导看似繁琐,但每一步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逻辑推导,通过熟悉的情境自我生成、自我构建,比直接告诉学生公式然后进行验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 拓展:类比建模在猜想电热与电阻有关时的作用
这样的类比建模,这样的情境创设,对于后面电热的学习也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在研究电热时,在猜想电热为什么与电阻有关时,学生可能联想到以下猜想依据:
(1)箱子在地面上被推动时,地面有阻力,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发热;
(2)水在小溪里流动会撞击水中的石块,这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撞击带正电的原子实而产生电热异曲同工;
(3)水从高处落下的时候击打树叶,树叶会跳动,树叶跳动的能量就是来自水落下做的功,会把部分能量传给阻碍(树叶),这部分能量可以看成是内能。
5 结 语
通过类比建模和巧妙的情境创设,再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的猜想有根可寻,概念的建立有据可依[3]。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促进学生形成物理学习的积极心理。帮助学生逐步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转化[4]。所以,类比建模不光可以解决电功的影响因素,也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去追求,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蒋新.让“猜想”与“情境”融合共生[J].物理教师,2018,39(3):49-51.
[2]唐安琪,黄云,袁海泉.基于“类比脚手架模型”的电流概念教学研究[J].物理教师,2018,39(9):30-32.
[3]张静,郭玉英.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类比脚手架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启示[J].大学物理,2013,32(3):19-22.
[4]马佳.类比生活物理情景化解物理教学难点[J].物理教学探讨,2016,34(12):7-9.
(栏目编辑 刘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