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论干部政策》看陈云的“用人之道”

2020-06-15廉昌毋娆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陈云领导干部

廉昌 毋娆

摘   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干部的作用。陈云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对干部政策问题更是高度关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干部政策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理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用人之道”。《论干部政策》是陈云“用人之道”的重要体现。在文中,陈云以“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为切入点,分别从这四个维度生动清晰地阐明了“用人”的基本前提、关键所在、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为我们系统地诠释了自己的“用人之道”。

关键词:陈云;用人之道;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3.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3-13-06

“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之道。”[2]109193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抗日军政大学向即将奔赴前线的毕业学员发表题为《论干部政策》的讲演,这篇讲话为在民主革命时期建设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将其全文发表,供全党领导干部学习,对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干部“用人之道”的形成影响深远。此文当中,陈云以“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为切入点,分别从这四个维度生动清晰地阐明了“用人”的基本前提、关键所在、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为我们系统地诠释了自己的“用人之道”。

一、“了解人”:用人的基本前提

“了解人”是用人的基本前提,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了解人”的能力。既要了解人的短处,又要了解人的长处;既要了解人的过去,又要了解人的现在。陈云敏锐地洞察到党内干部在用人上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只用一只眼睛看人,不够全面;二是只看人一个时期的表象,不看人整个过程的本质。因此,他也相应地提出要全面地看人和发展地看人。

(一)要全面地看人

在“了解人”的过程中,只看到坏的方面或者只看到好的方面都是不可取的。而在彼时的情况下,只看到人坏的一面的情况较为突出和常见。陈云就此问题,专门从“自高自大”“懦弱无能”“个人背景复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辩证全面的分析。

“自高自大”从表面上看肯定是缺点,说明这个人恃才傲物、飞扬跋扈,这于革命工作和党的事业都是不利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陈云认为,矛盾双方是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自高自大”在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这个人确实是有一定才华和能力的,否则他不可能有“自高自大”的资本,不可能过分地自信。作为领导干部,不能简单地看到他性格上的缺陷而忽视他的能力。我们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必须尽最大可能吸收和使用一切愿意跟党走的人才。领导干部任用这一类人,要注意使用扬长避短的策略,给他一个正确的方向,再给他限制一个范围,他是可以干出成绩来的。陳云说:“对这种人,给他不十分重要的工作,使他放胆做去,发挥他的长处,在工作的过程中间,随着经验的增加,他的弱点就可以慢慢克服。”[3]9

“懦弱无能”之人在革命斗争和处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够果敢、能力不足,从表面上来看肯定也是相当大的问题。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陈云认为,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因为能力欠佳而在做事的时候谨小慎微、小心翼翼,这又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去做一些要求精细严密的工作,比如机要工作和调查统计工作等。

陈云讲,“个人背景复杂”的情况也要辩证地看待,不能只看到这类人背景复杂就不敢吸收和任用,这是很荒谬的。“背景复杂”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此人定当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社会经验充足,无论他过去怎样,只要现在愿意信仰共产主义、愿意共同革命,也是完全可以吸收和任用的。陈云还现身说法:“我先是相信吴佩孚的,后来相信国家主义,后来又相信三民主义,最后才相信共产主义,因为经过比较,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最好的主义。”[4]而且他认为,就人的认识而言,经过复杂地比较和辨别之后确定的信仰更加坚定。所以说,背景复杂的人本质上并不一定复杂,也可以是很纯洁的。

可以说,“在革命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5]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到全面地了解人,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给其安排一些有利于扬长避短的工作,使其在工作中得到发展和进步,这对革命事业也大有裨益。

(二)要发展地看人

在“了解人”的过程中,只看到人的昨天或只看到人的今天都是不正确的,这会导致只见昨日功不见今日过或者只见今日过不见昨日功,对人的认识不能有一个根本的、发展的估计,就会出现随意提拔和随意下放的干部任用问题。

陈云特别针对此类问题指出:“我们共产党中也有过这种情形:今天这个干部表现得好一点,就把他一抬抬上了天,同一干部明天表现得坏一点,就把他一打打到地下去。”[2]111他认为这种干部政策是极其错误的,是对革命同志和革命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任。如果任用干部一天一调任,那就无法培养一大批熟悉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革命工作就难以正常维系了,更谈不上什么革命成功了。陈云列举了毛泽覃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在苏区的时候,有人认为毛泽覃犯了错误,不适宜再委以重任,就让他靠边儿站了。后来由于红军扩大队伍的需要,又安排他去地方上负责工作。他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超额高质量地完成了。经此一事,很多人又把毛泽覃捧得很高,调任他到湘赣边界的游击队工作。时隔数月,毛泽覃又因在“邓毛谢古”事件中说了一些所谓的“右倾主义的话”,再加上当时他负责的扩红工作没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被认为再也不能从事重要工作而被四处排挤和打压,没有一个地方和机构愿意接收他。最后,在红军退出江西的战斗中,毛泽覃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了。毛泽覃的例子是领导干部看待革命同志有失偏颇的具体表现。从这个典型案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以发展的和长远的眼光“了解人”是非常重要的“用人之道”。

所以说,“我们看人不要只看一时,只看一面。对于一个人没有根本的估计,用人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2]112“了解人”的过程中,必须要看人总体的、长期的表现,然后再给予一个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和岗位。

二、“气量大”:用人的关键所在

“气量大”是用人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必须有宽宏的气量和广阔的胸襟,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勇气和魄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尽心出力。陈云解释道,之所以谈此问题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许多人归向了共产党,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6]342他还进一步提出千万不要怕情况复杂,要善于任用形形色色的人才。

(一)不要怕复杂

“干革命如果怕复杂,便会愈弄愈复杂,不怕复杂,革命就好办。”[7]随着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革命队伍势必会不断壮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革命成员个人背景复杂的情况,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这一点,不能一味地回避。

陈云认为从1928年到1938年,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形势有了显著的转变。他回忆到:1932年的时候在上海开办学校培养工人干部,可是学生只有6个,也只有区区6天的课。而如今的延安仅抗日军政大学就几千学生,再加上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和中央党校,延安就有一万多学生了,这在数量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抗大在报纸上声明不再招生,可是毫无用处,男女老幼、各界人士都纷纷奔赴延安,有的甚至是用两条腿走到延安的。这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已经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他们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推翻“三座大山”的根本途径,所以必须跟着共产党走。这些人形形色色,里面什么人都有,革命青年、青年参观团、新闻记者、大学教授、各党派的人基本都有。从这一点看,确实较当年要复杂很多。可是复杂有复杂的好处,这样革命队伍就有各种丰富的人才。以前6个人的时候是很简单,可是总这样是不行的,“只有几个人,不要发展,才简单,但是革命一定不会成功”[2]11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必须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那么就必然面临着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一定要勇于迎接复杂的挑战。

(二)要善用各种人才

“我们要有大的气量,善用各种人才。单枪匹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8]96中国革命是需要中国各行各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共同进行的,不是少数人就能完成的,所以必须善于任用各种人才为革命事业服务。

陈云提出“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后,为什么十几个省就能迅速响应”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阐释和论证。在他看来,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孙先生气量大。他网罗人才不论党派出身,红枪会、哥老会、三教九流的人只要愿意追随的他都要。正是有了如此庞大的人才资源作为基础,孙中山先生才得以做成大事。同时,陈云深刻指出,共产党员不要自以为很了不起,社会上有很多非常厉害的人才都不是党员。面对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领导干部就应当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不仅要用而且要善用,这对我们成就大的事业是大有益处的。他还特别向毕业学员们强调:“到敌人的后方去工作,在那些地方用人,更要有大的气量。”[2]114他指出,敌占区后方有很多从大城市跑去避难的人,这些人当中既有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又有政治家、经济家,只要我们党的组织工作做得好,时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他们中的很多人肯定会愿意加入我们的革命队伍。此时我们就必须以大度的气量来接纳吸收他们,并且根据各人所能将其安排在合适的重要岗位上。陈云还举例补充到,山东的一处地方,当初就是只有1个八路军干部和几个党员在工作,后来他们以很大的气量积极发展队伍,最后竟发展至一万多人。这些都极其有力地说明了“用人”的过程中,“气量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用得好”:用人的核心要义

“用得好”是用人的核心要义,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把各类人才都“用得好”的重要本领。只有“用得好”才能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使他们在参加革命的过程中能够人尽其才,感受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陈云认为“用得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让下级敢于说话;二是要學会采取使别人敢说话的方法;三是要使人敢于做事。

(一)要让下级敢于说话

陈云首先讲到了什么样才算“用得好”的问题。他认为在各级干部领导下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能够安心高兴、积极努力地工作,这样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得好,那么就算得上是“用得好”。他还强调要“用得好”就要“上级要信任下级,下级也信任上级,上下互相信任。”[9]这也对领导者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让下级敢于说话,把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在党的工作、军队工作和地方工作当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开会的时候,领导干部提出一个什么主张或者建议,问同意不同意的时候下级都会举手表示同意,可是并不是打心眼里心服口服地同意,有的甚至还有很大的不同意见。究其原因就是领导干部做得有问题,没有使下级敢于说话。这样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解决不了具体问题,贻害无穷。这个毛病必须坚决改掉,领导干部必须要积极鼓励下级说实话,即使说错了也要有容人之量,绝不能打击排挤,这才能让下级人员有强烈的工作热情。

(二)要学会采取使别人敢说话的方法

1.领导者的态度要好。陈云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架子很大、表情死板严肃,在机关里面大家见了都躲之不及,那肯定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因为大家都怕你,什么话都不敢说、什么事都不敢做,所以说领导干部不一定非得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大家都喜欢亲近他,都爱和他说话,这个领导者一定很能团结人”[6]344。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对领导干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平时要对人态度良好,给下级以平易近人的感觉;开会时也要随意一些,没必要太过正式,因为有些同志可能不太擅长在正式公开场合讲话,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言者无罪、热烈讨论,这样开会才能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要少戴大帽子。在陈云看来,对于偶尔说错话、做错事的同志不能戴大帽子,不能动不动就是“左”倾错误或者“右”倾错误,更不能什么事都上升到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的高度。这样一来二去的就没有人敢说话,一个人才慢慢就被埋没甚至毁掉了。他还特意讲了三个故事来说明:一是一位女同志藏了一把剪刀,被扣上了“个人主义”的帽子;二是一位同志吃菜吃得多,被批評是“自私自利”;三是陕北公学一位学生丢了一把洋刀纪念品后心情沮丧,有人看到后就指责他没有一点儿“牺牲精神”。这三个评价表面看起来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总体上讲还是太过头了,三顶帽子中随便一个压下来普通人都受不了。因而陈云强调:“我们不应该机械地去看事情,一定要分出是不是错误,错误的大小轻重,不要随便乱给别人戴大帽子。”[3]17

3.批评人要指出错误的根源和纠正的方法。陈云一直坚持“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出气,主要是在于真正帮助人家纠正错误”[8]98的观点,他认为和颜悦色、态度温和、善意地指出下级的错误和缺点并且帮助他纠正错误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也是人愿意真心接受并且会有所长进的方法。上级领导对于下级的批评不同于同级之间的批评,绝不能随性任意,必须要正确适当,否则会给下级带来很大的误会。同时,还要注意到: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对象,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老干部还是新干部。对于老同志则可以相对随意一些,因为老同志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很多细节的东西他不太在意,一心想着把工作做好就行。而批评新同志则要特别注意不能太过火,他们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心理上相对脆弱一些、承受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要以更加温和的方式和态度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导和说服其改正错误。

(三)要使人敢于做事

用人用得好,最重要的还是要使人敢于做事。陈云深刻指出党内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事无巨细、不分轻重,凡事都喜欢让下级先请示自己、征求自己的意见。在他看来,这种习惯是很不好的,会严重妨碍革命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一方面,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精力再旺盛,他的个人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必须紧紧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犯了这种毛病,会降低干部的责任心,妨碍下面同志的工作自信力和积极性”[2]118。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件事做得好,那是领导安排我这样做的;一件事做得不好,那也是领导安排我这样做的。下级会不自觉地把功劳和过错都归于领导,那么他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就减弱甚至藏匿起来了,他所具有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自信心等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其工作能力也就很难得到提高和进展。针对有些认为让下级放手做事容易犯错误的质疑声音,陈云回应道:“一个人犯了一次错误,同时也就是得到一个教训,不断地取得教训,方能不断地改进自己。”[3]19他还列举了科学家发明汽车的例子来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完美到更加完美的,刚开始可能比较稚嫩,随着不断地试错和改进而不断地趋于成熟。因此,领导干部都要使下级敢于做事,不要怕出错。

四、“爱护人”:用人的本质要求

“爱护人”是用人的本质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用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爱护人”并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陈云提出“爱护人”重点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不要像打桩一样使用干部;二是要想法子解决干部的任何不安心问题;三是要很慎重、很谨慎、很细心地处理关系干部政治生命的问题;四是不要“抬轿子”和只说干部的好处。“做到这些,才能算真正的爱护人。”[2]122

(一)不要像打桩一样使用干部

陈云一贯坚持:“使用干部不要今天拉起来,明天又放下去,好像打桩一样。”[3]20老百姓盖房子一上一下,桩打得越多越好,可是使用干部却不能如此,一个干部经不起这么上上下下地来回折腾。他认为,提拔使用干部的时候要慎之又慎。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考量,看其是否具备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旦确定具备条件之后,使用起来就要多加爱护、多加培养。当他难以胜任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帮助,不能等其犯了大的错误就直接严肃追责、撤换降职。还要特别注意避免的是:今天有功今天升,明天有过明天降,后天有功又再升……这对培养干部、革命工作以及党的事业都是很不利的。

(二)要想法子解决干部的任何不安心问题

要想干部积极努力工作,首先要使其安下心来、踏实下来,不被其它一些琐事所羁绊。陈云以自己领导工作的切身经验告诉我们:“对下面干部任何不安心问题,都要想法子去解决。”[3]20他讲到自己当年住在山上办公的时候,总有些不速之客来找他,他本来很犹豫要不要见这些人,后来换位思考一下,还是决定见一见。因为人家能找他,说明确实存在不安心的问题需要帮忙解决。所以他总是全神贯注地耐心倾听并解答各种问题。有时候即使花费了一些时间,可是只要能帮干部解决困扰他的实际问题,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做干部工作就是要不怕麻烦,既然管了就要一管到底、彻底解决。

(三)要很郑重、很谨慎、很细心地处理关系干部政治生命的问题

陈云认为,参加革命工作的绝大部分同志都是视政治如生命的,他们有时即使牺牲了肉体生命都不愿放弃自己的政治生命。就此而言,在处理关系干部政治生命的问题时,一定要非常谨慎,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开除党籍,否则这个人的政治生命就被宣告结束了。同时,陈云还讲述了他曾花两个月时间拯救了一个被开除党籍的干部,以及他用两星期时间摘掉了一对男女被扣上的所谓的“托派”帽子。针对这两个典型案例,陈云深刻指出发生这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同志怕自己受到牵连,不敢站出来为受冤屈的同志作证明人。因此,他要求无论是领导党的工作还是军队的工作,都要特别注意这一情况,慎重处理革命同志,避免出现含冤不白的悲剧。陈云还突出强调“共产党爱护党员也并不下于父母爱护子女”[2]121。我们在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时,应该秉持着宽容理解、综合考量、帮助改正的原则,不能一棍子打死,不给翻身的机会。要看其过去的功过和现在的功过,放在一起比较,尽可能地挽救更多的犯错误同志,只要愿意认错、改错的都应该允许人家将功补过、继续革命。

(四)不要“抬轿子”和只说干部的好处

“如果对于下面干部只说他好,掩饰他的缺点,以致养成他自高自大,工作不求实际,这样只会害干部,而不是帮助干部。”[3]23干部当中存在这样一部分人,只喜欢别人说好话,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这是很危险的。一方面,往往只说好话的人大多都是“拍马屁”的,并不是真正认为你好才夸你,只是为了奉承你或者怕得罪人;另一方面,“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明白勇于批评错误的同志才是真正的革命同志,那些逆耳的反对声音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见,这对革命事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坚决避免“抬轿子”,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下面的干部,这才算是真正地“爱护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10]“用人之道”可以说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之关键。陈云同志80多年前的《论干部政策》是其干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党和国家选用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这一重要文献也为当代的各级领导干部用人提供了“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这12个字的经典归纳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这必将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办好中国的事情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七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62.

[2]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111,112,113,114,118,121,12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9,17,19,20,23.

[4]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41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28.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延安时期党的重要领导人著作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42,34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66.

[8]迟爱萍,熊亮华.陈云在历史瞬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6,98.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传(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69.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2.

责任编辑:秦利民

[收稿日期]2020-03-20

[作者简介]廉昌(1997—),男,陕西西安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共产党历史;毋娆(1996—),女,山西晋城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ZDA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陈云领导干部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陈云拒礼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另一面的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