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乾隆粉彩从转心瓶谈起
2020-06-15刘婵
刘婵
康熙晚期粉彩尚处于发展提高时期,绘画及烧制工艺还不是十分精到。雍正粉彩瓷无论从造型、胎釉和装饰图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也是当时的主流产品,其质量之高、工艺水平之精湛,令历朝都望尘莫及。雍正彩料提炼之纯净、施彩及洗染技法之精确熟练、绘画之生动绝无仅有。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在继承雍正瓷彩绘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这时粉彩的艺术风格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工艺上高超复杂。乾隆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制瓷工人已广泛制作粉彩,民窑也在生产,制瓷工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且器物造型奇巧,图案新颖,因而乾隆一代粉彩瓷器形成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造型上,常见的器物主要有天球瓶、葫芦瓶、龙凤穿花瓶、鹿头尊、花觚、扁瓶、多角瓶、花盆、佛教用品、各类碗盘和笔筒、笔杆、镇纸等各种文房用具,创新品种有转心瓶、转颈瓶、百鹿尊、贲巴壶等,另外还仿制了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睢肖。当时凡是日常生活中所用器物均可用瓷器来仿效或取而代之。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制作往往集压印、剔刻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民国邵蛰民《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载:“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乾隆一朝,制瓷技术的高超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载:“……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足见后世对乾隆瓷器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装饰上,品种除白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各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创新技法上有在色地上用极细的竹条或金属刀具轧出缠枝蔓草、忍冬等连绵不断的纹饰环绕瓷器通身,常和开光进行综合装饰,称之为轧道开光。开光内绘画或镂雕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
纹样上,品类繁多,绘画题材广泛。一类是单纯的纹样,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如各种缠枝花纹以及龙、凤、云龙、回纹、海涛纹、凤尾纹等。另一类是以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为主题的图案画面,同时盛行粉彩轧道工艺,故有“锦上添花”之美称。绘画方面讲究精细,所绘走兽、历史典故人物等都是毫发可见。
款识上,乾隆官窑粉彩瓷器多见“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款及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金彩、蓝料彩等。款识大都字体工整,青花色调深沉,红字款则是在乾隆过生日的万寿圣典时所造的喜色款。
乾隆粉彩将中国瓷器推向了富丽繁缛的顶峰,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器型之一就是转心瓶,此乃乾隆朝杰作。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下转心瓶的由来和特征,以飨读者。
转心瓶由外瓶、内瓶、底座分别烧造组成,其根据陶车旋转原理而制,外瓶套于内瓶外,内瓶与底座有轴碗相连,外瓶多装饰镂雕花纹,内瓶转动时,透过外瓶镂空可看到内瓶的通景纹饰。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日‘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转心瓶在《清官档案》中与转颈瓶统称为转旋瓶。“转旋瓶”三个字,要到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才正式出现。《乾隆记事》五月十二日载,“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江西烧造斗龙舟打劬斗人转旋瓶一件。”转旋瓶是清代宫廷中的一种御用赏玩器,盛行于乾隆时期,有掐丝珐琅和瓷制,因其工艺极其复杂,故传世品极少。
转旋瓶的结构有转心瓶、转颈瓶、转心(颈)瓶和外转瓶四种。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腹部都是内外两层结构且瓶的某一部分可以旋转。其结构上的差异为:第一,转颈瓶的外套瓶一般不镂空,转心瓶、转心(颈)瓶的外套瓶一般都镂空,它借鉴了走马灯的表现手法。观赏时,纹饰变化有立体感;外转瓶的套瓶则有镂空与不镂空两种。第
二,旋转的部位不同。
乾隆八年(1743)唐英“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所特制的新式品种“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但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因担心新品不合乾隆帝心意,唐英诚惶诚恐地说明“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拟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因其精雅玲珑,弘历自此规定此式瓶于年节时成对烧造进呈。原为试新之作,却因此误打误撞成就了此类器之罕见。
转心瓶的外瓶一般都使用镂雕,以镂空工艺所造之瓷器,均繁丽富雅且颇得皇家尊贵典雅之韵。由于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各部分单独烧绘,在工艺过程中收缩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组装、粘接、补彩后出现纰漏。唐英在《制造瓷器则例章程册》中记载道:“各种琢器,每尺镂雕工饭银四分九厘”“雕镂玲珑一项,如外面玲珑内夹宣花胆瓶是也,透漏里层与一切雕镂者有间”。由于此项镂雕技艺较之普通的玲珑要难,故唐英在《制造瓷器则例章程册》中将其制价银定为每尺八分,可见此种工艺相比普通琢器,其成本之高、难度之大。
转心瓶烧制费工费时,烧成后运输的难度也不小。《造办处各作各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也只有少数年份烧造过,当时存世量就极为有限,如今更为稀世珍贵。流传下来的多数收藏于两岸故宫,國内其他博物馆仅个别馆有收藏,如南京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藏品也多源自清官旧藏。已知的流落海外与民问总共还有十余件。海外收藏在博物馆的见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近些年在各大拍卖会上也出现了几件乾隆官窑转心瓶。
典例有以下几件:北京故宫博物院9件,国家博物馆l件,沈阳故宫博物院1件,南京博物院1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清乾隆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图1),口径7。2、足径11、高3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束颈,垂腹,圈足。颈部两侧各有一象首耳。瓶外颈部饰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饰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四面圆形开光内镂雕绿色蟠螭纹,足部饰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全器在颈、腹处分为外瓶和内胆两部分。瓶颈与内套瓶相连,可以旋转,内瓶白地粉彩绘婴戏社火图。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图2),口径31、足径28、高7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长颈,颈部两侧各有一金彩蟠螭耳,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內收,圈足,外撇,瓶底有五个小圆孔。瓶由颈、腹、底座三部分组成,用铜铆钉固定。通体以天蓝釉为地,上绘青花蟠螭纹。腹部四面开光,镂空粉彩窗栏,瓶中套一筒式瓶,套瓶通体以粉彩绘西洋人物风景。瓶底座呈莲瓣状,莲瓣内绘折枝花。外底十字交叉署“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此瓶天蓝釉与金彩、青花相映,色彩华贵典雅,瓶体结构巧妙,镂雕精湛。
清乾隆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图3),口径6.5、足径9.8、高3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长颈,颈部两侧各有一金彩夔凤耳,溜肩,斜腹。颈部及肩部饰蓝地粉彩花卉纹,瓶腹中部施松石绿釉饰镂空云龙纹,上下饰紫地粉彩勾莲纹。足部饰仰莲瓣纹,连接仿黑漆描金底座。内瓶中绘红蝠纹。足底署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此瓶连座烧制,工艺水平极为高超,装饰手法奇巧别致,匠心独运。
清乾隆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图4),口径9.2、足径11.3、高1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短颈,斜肩,扁圆腹,圈足外撇。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内壁施松石绿釉。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足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款。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清乾隆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图5),口径19.2、足径21.1、高4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短粗颈,颈两侧各堆塑一金彩象耳,斜肩,鼓腹,圈足。瓶内套一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转动。内瓶白釉地上饰粉彩。瓶颈与肩部各绘十二个开光,上下相对,颈、肩部开光对合组成一部万年历。颈部开光中,有楷书“万年”“甲子”及篆书天干名,肩部开光内篆书地支名。腹部饰黄地轧道的缠枝花纹,并镂空出四组四季园景开光景窗,透过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婴戏图,童子们或骑马、或打太极旗、或持伞盖、或击鼓、或打灯笼,千姿百态。瓶内施松石绿釉。足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款。
清乾隆粉彩暗八仙纹双耳转心瓶(图6),口径16、足径13、高37.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长颈,折肩,斜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有一红釉描金螭龙耳。内壁施松石绿釉。颈部饰紫地粉彩缠枝花卉纹,腹部饰金彩镂空雕暗八仙纹。内瓶可以转动,以粉彩绘八仙人物纹。底部施松石绿釉,无款。
清乾隆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图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直口,长颈,溜肩,斜腹,圈足。口部绘一圈“卍”字纹,颈部两侧各有一珊瑚红釉夔凤耳,颈部饰黄地粉彩蝙蝠纹,肩部饰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有四组海棠形开光,开光内绘粉彩山水画,腹部饰绿彩镂空云纹,下端有莲瓣纹。内瓶绘粉彩,可以转动。
清乾隆青花粉彩鱼纹转心瓶(图8),口径4.5、足径9、高3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体分内外两层,直口,短颈,斜肩,肩置四环形系,敛腹,瘦胫,圈足外撇。瓶外壁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饰蕉叶纹,肩部绘环形花叶纹,腹部四面海棠式开光,余地青花绘缠枝莲纹。内瓶白地粉彩绘四游鱼、水藻、落花等。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仿哥釉粉彩镂空转心瓶(图9),口径7.7、足径10.3、高24.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该瓶式样为琮式瓶,敞口,短颈,腹部为长方形,四面有上下对称的如意形镂空,圈足。腹部及圈足施仿哥釉,釉面有大小不一的开片纹。瓶颈部及内胆饰紫地轧道缠枝花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粉彩镂空夔龙纹转心瓶(图10),口径8.5、足径10.5、高30.3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束颈,垂腹,圈足。颈部两侧各有一蓝釉螭龙耳。瓶外颈部饰胭脂红地粉彩八宝图,腹部饰绿地粉彩花卉纹,四面圆形开光内镂雕粉彩夔龙纹,足部饰胭脂红地粉彩云头纹。瓶颈与内套瓶相连,可以旋转。底足内施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粉彩镂空三友转心瓶(图11),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瓶,瓶敞口,束颈,斜肩,圆腹,圈足外撇。颈部饰有胭脂红地轧道粉彩蕉叶纹,瓶腹饰霁蓝釉地轧道粉彩花卉纹,中央有三处圆形开光,内为镂空雕刻的松、竹、梅等花卉图案。圈足饰有黄地轧道粉彩蕉叶纹。
清乾隆霁蓝镂空转心瓷大瓶(图12),口径20、腹深52、高60.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这件转心瓷大瓶,带盖,盖为覆钵形,饰如意云头纹,钮圆形,施珊瑚红彩。敞口,直颈,斜肩,圆腹,圈足。颈上部饰变形蕉叶纹,下部饰如意云头纹。通体外施霁蓝釉、金彩,如意云头与莲瓣纹内均施仿青铜釉,腹部四面开光镂空饰山水图案,内瓶主题纹饰为“乾隆行围图”的皇家行围盛大场面。霍华老师对此瓶进行过专门研究,此瓶由盖、颈、外瓶、内胆、夹层、底盘六个部分装配而成。内胆内由瓷板、泄水孔、瓷销、中轴、内胆罩、铜管、叶轮扇片、铜丝支架、花瓣形转盘、十字枨铜片等构件组合而成,方才具备转旋功能。该瓶的造型、工艺,借鉴了珐琅、镶嵌、园林、牙雕、绘画、青铜、小木作、玉石等工艺手法。
转心瓶是乾隆时期高质量瓷器的一个代表,时至今日市场上也很少见到仿品,同时也是乾隆时期工艺美术品的一个缩影,它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极高的造型工艺和熟练的烧制水平,更代表了当时社会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器物的造型之精巧、装饰之繁美、釉彩之丰富,都展现出清代乾隆一朝国富民强和社会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