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彩:清隽与幽丽问的笔情墨趣

2020-06-15姚颖

东方收藏 2020年3期
关键词:粉彩技法笔墨

姚颖

粉彩产生自康熙后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的影响而创烧的一个新品种,在雍正时期发展到鼎盛,造型、施釉、彩绘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粉彩”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寂园叟作《陶雅》一书中,“康熙硬彩、雍正软彩”“软彩者,粉彩也,红为淡红,绿为谈绿,故约软也”。自此,“粉彩”的称谓沿用至今。(图1、2、3)

粉彩得以烧制首先得益于一种含“砷”的白色玻璃质的彩料,再加入铅及硝酸钾等溶剂的配制,形成的“玻璃白”有一种柔软粉润的感觉,并且复烧温度低于五彩瓷器,所以,在此基础上烧制的瓷器也称为“粉彩”或“软彩”。相较于主要采用单线平涂的五彩,画面比较生硬、缺乏敏感深浅对比,粉彩一改单一技法,直接在“玻璃白”上渲染,如同纸上粉本一样,再粉上施染各种颜料,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深浅、明暗和阴阳向背之分,画面层次感加强,变化万千。特别是官窑胎质轻薄,白度极高,釉色温柔如玉,造型优美,因此具有“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图3、4、5、6)

瓷上绘画领域自宋元时期引入中国画领域以来,作为新的艺术载体,陶瓷不但未减弱中国画的表现力,反因其特有的材质与工艺使中国画的笔墨韵致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引历代无数匠人“竞折腰”。匠人们在陶瓷上尽情挥洒笔墨情趣,賦予国画和陶瓷艺术以新的精神内涵和美学特征。(图7、8)

纵观清代粉彩器物,其清隽之气盈室。清者,清新、明净、舒爽,如身处雨后竹林小径,晨曦点缀其间;隽者,隽永、含蓄、蕴藉,似月下品茗,淡淡茗香,绕于舌尖,融于月色。令你如此神清气爽,却又使你欲闭目涵泳者,便是清新的人物和花鸟粉彩器物。(图9、10)

花鸟画,葡萄树间,一只翠鸟正回头,振翅欲飞,另一只却纵身掠下,充满动势;瞧,两只雏鸡,毛羽未丰,体态饱满,张着嘴,点着脚,充满好奇地抬头看着青翠欲滴的盆花,稚趣可掬;更有几尾金鱼,身体通透,悠游自在,隐现于轻盈流转的荇草间,水气淋漓……

瓷、罐、壶、帽筒等器物上的寄意花鸟虫鱼,构图简洁明快,讲究对比呼应;运笔既求工稳细腻,于小处,须眉毕现,而写意处,又不失自由奔放,尤其是“新没骨”笔法的使用,更将严谨与洒脱合为一体,质韵俱佳;用“墨”则立足传统绘画技法,讲究色彩的层次感、节奏感甚至力度感,达到浓淡相宜、刚柔相济,随情意与物象而能枯能润的水墨效果。

由“笔墨法度”进而更求“笔墨意趣”,于“清”之外更蕴“隽”意,方得粉彩之“真精神”!精彩画面没有囿于技法,而是试图由“技”进于“道”,努力追求“象外之外”“韵外之致”。

在白净的瓷面上,一只飞鸟单脚独立于青色大地,另一只脚却高高抬起,腿完全被身躯遮住,只留一点脚爪,欲前伸,头却转向身后,眼睛朝右上方望去,像是警觉着,又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其身姿如独立风中、格调高古的隐士,又若月下着青袍,手持书卷背于身后,回头望月凝思的才子雅士。画面构图、运笔、用墨极简,不刻意求技法运用和形式营构,青鸟之外皆空白,却意味隽永、耐人咀嚼。

自由运用诸技法,却又努力突破技法,追求韵外之致,瓷画家将自己的笔情墨趣或挥洒于瓷板,或晕染于器皿,在洁白细腻、轻薄匀称的瓷胎上,在水与粉彩料的浓淡相济中,在“新没骨”之“工”与“分水”之“意”的节奏韵律里,清新隽永的笔墨意趣跃然瓷上,这正是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神韵。

粉彩画面风格多异,多元丰富。在不断突破既有艺术格局中,体验描绘着这粉彩艺术的激情和乐趣。清隽的花朵之外,又在彩间的“幽丽”中尽情挥洒笔墨性情了。

不同于青花,粉彩属釉上彩装饰,低温烧成,以料性稳定、色调丰富鲜丽著称。这一方面增加了瓷绘和烧造的可控性,便于准确传情达意;另一方面却也对工匠们的才情提出了更高要求,当陶瓷的料性规律和烧造气氛易于把握时,也许就只剩匠人的想象力了,粉彩的意味因此可能变得更加纯粹。

以“笔墨情趣”入粉彩,在保留新彩色调丰富、鲜丽的基础上,将笔墨的淡雅情绪和率性洒脱融入其中,小心勾勒,大胆泼墨,创造了“幽丽”的粉彩艺术。幽者,深也、远也、隐也、静也、昧也;丽者,浅也、近也、显也、闹也、亮也。两者如此迥异,却集于一身,可谓瑰奇!

如民国时“珠山八友”的以花卉为题材的粉彩作品,在已烧制过的洁白的瓷板上,以淡绿色的粉料打底作为草地的背景,画面上部近景是勾点的芦苇花和展翅欲飞的两只飞鸟,似山石,以泼墨技法出之。淡绿色打底的草地以及洁白的瓷胎上晕散开,浓淡相问,呈现远近,浓处,墨色滋润,水气淋漓;淡处,墨色蹦散开去,似雨打荷叶,透出浅浅的淡绿底色,极有肌理感,有“飞白”之趣、“皴”法之妙。最浅处,墨已若有若无,似烟,如梦。泼墨技法的芦苇叶子,既大胆又细腻,枯而能润,刚中见柔,富有力度感和韵律感。底部近景的大片绿色占去画面的近一半尺幅,上部中景几多垂下的玫红色植物果实。叶子几与底色同,总体呈浅绿色,然而靠近果实的地方却敷以淡青,果实又是淡玫红,给人以淡雅、滋润、少女之美。芦苇叶以工笔出之,线条细腻灵动。以浓绿和深绿彩料深浅不一,表现阴阳向背,如水墨画般,一气呵成。挺拔有力,让人称奇!上部右半边是两只飞鸟,浅灰中透着浅黄的腹部翩翩而来,欲落于芦苇之上,亦欲啄食植物的果实。(图11、12)

墨色当头,或深或浅,似山石,若污泥,造成幽深之境;浅黄次之,色如古书,含幽远、幽静之意;浅绿、正黄、浅青、蓝灰、浅粉、浅灰辅之,色彩明丽、清雅。诸色共同营造出“幽丽”的瑰奇意境,“幽”与“丽”相辅相成,将花卉超凡脱俗的雅洁之气推向极致,令人感叹,此物只应天上有!从题材、手法,到意境、审美风格,这些瓷器造型精美,再配上淡雅的粉彩料,细细品味,“幽丽”背后仍是“清隽”的笔墨底色。

“清隽”乃至“幽丽”的笔情墨趣背后,是瓷上绘画继青花、五彩等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与发展的结果,更是吸收中国传统的上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层次立体丰富,色彩分润柔和、秀丽雅致。粉彩雉鸡牡丹盘,盘内以浅红、浅黄两种色调表现盛开的牡丹纹样,以深浅不同的两种绿色表现牡丹花叶,非常立体写实。以红彩表现的梅枝尤醒目,梅枝上立着两只锦毛雉鸡。整个画面清新雅致,构图合理,别有韵味。其绘画技法精湛,利用平涂、渲染、点、洗、皴等虚实结合的方法,达到多层次、立体、丰富的艺术效果。(图13、14、15、16、17、18、19)

有些粉彩器中诗、书、画巧妙结合运用,更是使中国文人画的清雅艺术风格得以延续,而纹饰中的博古、八卦、花卉、鸟鱼、蝴蝶以及皮球花等绘画纹饰,可谓琳琅满目,呈现出清代粉彩瓷中或清隽或幽丽的一面,极富时代特色。

猜你喜欢

粉彩技法笔墨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笔墨厨神
秀秀台
为练笔墨才写荷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