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0-06-15梁爱萍
梁爱萍,赵 禹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宝鸡 721006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因其具有创伤性小、可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血氧供应的特点,而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1]。但临床数据显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0%~58%与20%~45%,因此术后需长期诊治,终身进行药物治疗及定期复查以避免不良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另外,PCI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术后常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形成血栓等并发症,在术后随访中需及时识别并进行处理,以减少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3]。延续性护理是PCI术后最为常用的干预方式,但通常只局限于电话随访及登门拜访,且具有时间限制,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及智能化通讯方式的革新,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微信平台为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有效的便利条件[4]。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7~78岁,平均(63.41±3.56)岁;病程6~17年,平均(12.33±2.18)年;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7例,Ⅳ级1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11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63.24±3.73)岁;病程5~18年,平均(12.41±2.3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18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的诊断标准[5],自愿接受PCI术治疗,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可熟练操作智能手机,且排除有精神意识障碍、PCI手术史、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及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及失访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包括每周电话随访1次,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生活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每月登门拜访1次,了解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PCI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对病情预后的好处等。研究组患者接受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科主任、2名心内科主治医师及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微信平台操作方法,在患者出院当日邀请患者关注医院及科室公众号,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公众号各模块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指导其学会挂号功能,查看门诊排班、相关健康资料及科普文章等。(2)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科室微信公众号及平台工作组,并由专人将患者信息与个人诊疗资料进行衔接,由科主任及护士长每日对微信平台上推送的内容进行定稿,内容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视频,系列疾病防治相关的科普文章,并以图片、文字形式推送饮食指导、运动指导、预防并发症等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简称自护)能力等。由2名护士负责公众号的日常维护,2名心内科主治医师负责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评估,并鼓励患者在互动咨询栏目中多与其他病友及医护人员进行互动,由医护人员根据自身职责进行答疑解惑,对于理解能力较差者可进行一对一电话沟通、讲解,彻底解除患者的内心疑虑。(3)互动交流:公众号提供24 h人工咨询服务,随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收集患者反馈的信息,增进与患者的互动交流,提高其就医体验。对患者问题的回复需由科主任及护士长审核把关,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及权威性,之后再由护士在24 h内反馈给患者,紧急时需即刻回复。必要时给予患者微信视频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自护责任感,有效掌握家庭护理技巧,提高自护技能。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评分与自护能力评分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1)生活方式: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从人际关系、压力处理、体育运动、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6个方面进行测评,共计48个条目,采用4分制评分法,“从不”计1分,“有时”计2分,“经常”计3分,“总是”计4分,满分192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方式越健康[6]。(2)自护能力:采用自护能力测量量表(ESCA)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自护健康知识4个维度进行评价,共计43个条目,采用4分制评分法,完全不像我计0分,部分不像我计1分,没意见计2分,部分像我计3分,很像我计4分,满分共计172分[7]。(3)护理满意度:出院当日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测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评分的变化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的变化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评分的变化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的变化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血氧供应不足或坏死的一类心脏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烟酒等。近年来PCI术在临床应用日趋成熟,使得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尽管如此,但冠心病的的危险因素仍无法忽视,还需强化病情监测来预防及减少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风险[8-9]。有研究表明,PCI术后患者康复时间较长,包括院内及院外两个阶段,患者在住院期间可全面享受医护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但出院后患者约束性较低,脱离医护人员的日常监督及管理,部分患者常因自护能力差而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及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强化延续性护理使患者在院内的护理得以延续,对促进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0]。延续性护理是指为患者提供由医院转移到家庭过程中的护理照顾,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及病情特点提供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及预后跟踪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并且及时反馈自我的健康状况信息,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念及遵医行为,从而保证诊治方案的贯彻实施[11-13]。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是在传统延续性护理的条件下采用现代通信工具进行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微信平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提供远程服务,了解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的护理需求,以预防不良预后,促进疾病康复[14]。微信公众号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便利为患者提供健康资料的视频、图片、科普文章等,有效保证了宣教知识的专业性及准确性,通过后台咨询及留言有效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15]。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全面认识自身疾病、健康状态、危险因素,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避免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对疾病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可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充分意识到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掌握自护的相关知识,坚持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优化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心态,有效提高自护能力[16]。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识别不良心血管事件,另外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分享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技巧,创造了良好的沟通氛围,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