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LP理解层次理论指导实体眼镜零售
2020-06-15刘哲宇
文 刘哲宇
假设你是眼镜连锁店的加盟商,门店开在某一线城市闹市区有好几年了,雇佣了几名店员,配备了视光师、配镜师,每周到店里了解经营情况,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可是最近,你发现生意越来越差,销售额一直在下滑,甚至某几款太阳镜的进货价竟然比淘宝、主播带货的“发车价”还要高,一些顾客来店里试戴一圈,结果都跑去网上下单了。员工的士气也开始变得低落,你刚要发火,一名员工却突然提出了辞职……你非常苦恼:这个地段的房租开始变得越来越贵;库存因为滞销越积越多;甚至本来热闹的地段,现在逛街的人都开始变少了……店铺盈利困难让你焦头烂额。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抱怨现状型”经营者也许会忿忿不平: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靠谱,承受不了压力,一点不高兴,就不来上班了……”
“线下房租越来越高,利润却薄,我卖半个月眼镜连房租都付不起,眼镜店谁做谁赔钱!”
“马云毁了中国经济!”
……
“顺势而动型”经营者立刻开始思变,不论视野长远与否,一定要动起来:
“销售员没有主观能动性,那就提高销售提成,画饼;以后我一周多来店里几天盯着,用配镜师、升职给员工创造动力,不信还不能多卖几副眼镜。”
“上个月XX款式卖这么好,还有企业集体采购买了一大单,这个月我多打电话、发微信,联系更多的企业,做企业客户。”
“开个淘宝店谁还不会了,我也能把生意搬到网上,镜片、镜架、隐形,来者不拒!”
“勤于思考型”经营者虽不一定马上行动,但尝试找到趋势性的解决办法:
“时代变化太快,新时代一定有我不知道的新方法和技巧,我要去学习一下,新零售、O2O、社群经济……听说都是能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
“其他同行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同行的资源,我去交流学习一下…”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困境,每个人的反应和解决方法如此不同?这里,我们需要用到一个新概念“NLP理解层次”来解释这个现象: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其本质是要研究大脑如何工作、思考问题,因此NLP在香港也被翻译成“身心语法程式学”。NLP理解层次,则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将思考问题的层级分为6级,用以划分、指导人们面对问题时思考、求解的方式,并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演变出了一套思维训练、职场培训的方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著名导演斯皮尔博格等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 NLP培训,世界500强企业中也有60%都采用NLP培训过员工。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分成5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就越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就是所谓厉害的人。笔者将以线下门店的案例举例,为你解析5个不同类型的人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类人
别名:抱怨者
所处理解层次:环境
典型思考模式: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理解层次的最低层是“环境”
此处的“环境”指的是除自己以外的一切外部事物: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市场形势、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甚至还有真正的自然“环境”——天气。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倾向于把问题归因为“外部环境的不好”,比如:
服务没有竞争力,是因为电商价格战太狠;
消费者售后投诉率高,是因为现在的人戴眼镜越来越钻牛角尖;
店铺经营不顺利,是因为员工工作懈怠;
店铺经营不顺利,是因为店长领导无方……
总之,遇到的困难都是别人的问题。这类人寻找解决办法的路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这家公司不好,导致我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就换个公司呗;眼镜店开不走了,我就去做别的生意吧。
这种充满负能量的处事方法,毫无积极意义的行为模式,是由于观察者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地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再也无法看到其他。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了。
第四类人
别名:行动派
所处理解层次:行动
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够努力!
“环境”的上方,是“行动”层次
“即使暂时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也要先迈开脚步!”“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你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你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这些话,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有时也让人感觉盲目、无脑。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往往显得乐观、积极,充满正能量,不因外部环境而气馁,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把事情做好。面对问题和困境,这些“行动派”“实干家”,喜欢把问题归因于“我还不够努力”:
太阳镜卖不出去?是因为向到店客户推销的频率太低;
供应商让利太少?是因为谈判中我给的压力还不够大;
眼镜店业绩下滑?是因为我作为老板,还不够努力。
面对门店业绩下滑,第四类人多半会扩大门店经营时间、提供加班工资、提高提成,亲自上阵打电话、找资源。努力,的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却不是一定通往成功的万能钥匙,有了努力之后,想要走得更远,就来到了下一层……
第三类人
别名:战术家
所处理解层次:能力
典型思考模式:解决问题先要找对方法。
比“行动”还要重要的,是与之相对应的“能力”层次
现代眼镜零售,专业化转型、数字化升级的本质是什么?视光师替代了验光员,更好的设备换掉了落后的验光仪器,是为了什么?看似是营销方式的变化、工具的更替,本质上是扩展了眼镜店的能力。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的人,面对问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
门店生意不好,是因为我的经营模式太陈旧,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客户复购率……
和同事、领导关系处理不好,是我的沟通技巧有问题,我要去学习在线培训课程、阅读人际关系的书籍……
这类人有着非常强大的学习运用能力,能够很快接受新鲜事物,从中总结出本质和规律,并为自己所用。他们明白,在商业经营中,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处于相似的境遇,并提供了不错的解决办法。除了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用尝试去换取经验与教训外,学习别人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事半功倍。
有了这一层的“能力”与上一层的“行动”,不论工作领域与岗位如何,这类人都是工作单位中最积极、高效,“好用”的人才,也是自主创业的一把好手。接下来的问题是,有什么是具备“能力”后也解决不了的呢?或许是因为选错了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与第一类人
别名:战略家、思考者
所处理解层次:信念/价值观/规则、身份
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我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BVR:前面的层次在做简答题,这一层则是选择题
在NLP理解层次中,这一层名为BVR,即信念(Believe)、价值观(Value)、规则(Rule)。简而言之,相信什么是对的,认为什么更重要,做事的基本规则。经营零售店的长期目标、“N年计划”是什么?是融资进行扩张,还是稳步扩大单店规模、品牌?在可预见的未来,是遍布本地的连锁化视光中心,还是小而美的商圈精品店,你的未来规划是你的行为导向。想清楚了这个问题,遇到经营中的具体事项,应对举措也显得不言自明了。再上一层,思考的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很多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身份。身份: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身份”的层次那么高,因为身份决定了前面一系列层级,不同的身份拥有着不同的BVR,需求不同的特殊能力,采取不一样的具体行为。在线下眼镜店,一般来说经营者都有着相似的基础属性和BVR,即一般眼镜店共通的价值观和准则,更加宏观的行为方向来源于眼镜店自我定位的区别,“身份”的区别。所以我们把“BVR”层级与“身份”层级归为一类人进行总结。
回到开头的案例,这类顶级的人可能会这样思考,门店的出现业绩下滑,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对其造成影响:
1.成本:所处地段的房租越来越贵,门店维护、人力成本高,库存积压,进货成本高于电商甚至是直播带货;
2.团队:视光行业用人难,员工士气低落,甚至有骨干提出辞职;
3.市场:受疫情影响人流量依然不能恢复,线上购镜逐渐成为习惯,门店式微;
4.营销:营销的方式单一,就是门店等客户;
5.渠道:只有线下门店这一渠道。
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是:
1.零售市场细分化更加明显。早期的眼镜零售市场,眼镜店基本上靠信誉和验光的权威制胜。同时,由于消费者需求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解决视力问题方面,对眼镜的款式、材质等没有个性的要求。随着消费者需求逐渐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眼镜店什么都想通吃的做法似乎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2.电商时代、后疫情时代,大众消费结构已出现了变化,实体店相对于电商在成本上的劣势无法逆转。淘宝和主播不需要总代、省代、区域代理,价值传递效率高,有价格优势。
3.线下门店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彰显,眼镜零售半医半商,“医”可体现线下验光、调试、售后的专业性;“商”可体现时尚特性,现场试戴、搭配指南,甚至是网红“打卡”、社交传播属性。但因为种种原因,在比较之中,线下零售店的比较优势被隐没,不再成为消费者购物选择中的考量。
为解决问题背后的本质,“战略家”首先从BVR的角度出发,思考“我想成为什么?”
想成为价格有竞争力、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线下门店,那便是要降低成本。既然淘宝店家可以“短路”中间环节,我为什么不可以?选取供应链环节短、价值传递快的产品,减少商品成本与仓储压力;与供应商谈判,改变合作模式,通过让渡短期利益、承诺长期合作等种种方法,要求获得“大店”专属服务的待遇,进而降低拿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想成为专业为先,以质量和专业程度闻名的实体店,那就要发挥线下独具的“体验感”优势,强化问诊、验光、眼镜装配、试戴等环节的专业属性,适当扩充业务范围,开展视力筛查、视功能训练等凸显专业程度的业务;
想成为精品时尚店,让消费者像选购珠宝饰品一样来店里选购眼镜?那就要精心装修店铺、改变陈列模式,严格选择镜架、太阳镜款式,扩充眼镜周边产品……
不要停留在“行动”层次一股脑地蛮干,也不要在“能力”层次不加选择地学习他人的知识、效仿他人的案例。想清楚你想成为怎样的个体,目前的你与目标之间还有哪些缺失,为了达成目标,你需要用“行为”来提升的“能力”也就显得明晰了。
其实,在NLP理解层次理论中,还有最顶层的一类“精神”认知,属于最顶级的人才,来看看它的定义:精神,思考的是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是个人使命,生而为人,你能为他人、社会和世界带来什么,改变什么。我们还无从企及那样的高度,但遥望金字塔的最顶层,细数自己所处的层级,规划往后一路攀升的路径,希望本文对你的思考,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