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中的应用

2020-06-15区雪娥欧梅华莫嘉敏李翠茜曾观秀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达标率品管圈成功率

区雪娥 欧梅华 莫嘉敏 李翠茜 曾观秀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在遭受各种急危重症、休克、中毒、创伤、大出血等重大事故时,首先需快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为后续入院治疗做好准备[1-2]。院前急救尚无固定模式,实际工作中各类突发情况与影响因素诸多,如急救物品达标安全性、穿刺成功率、转运技巧与方法、院外环境恶劣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如何有效实施护理管理,降低院外急救的急、危、险、恐及疾病不确定性成为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3-4]。品管圈(QCC)作为由同一专业及同一种类在一个共同场所内的工作人员自愿组成的自上而下的小圈团体,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等领域管理工作[5-6]。本研究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院前急救方式提供理论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106例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我院医护人员院前急救;年龄≥7岁;检查、病理等资料齐全且完整;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严重心、肝、肺功能疾病、肿瘤疾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过敏体质或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急救现场不配合急救治疗;资料不齐全。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7~71岁,平均(42.71±10.65)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8~72岁,平均(41.48±9.9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护理小组强化急救知识,加强责任心,模拟急救现场,提高应急能力。急救中心全天候安排专人值班,询问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及可能病因,立即出发,到达急救现场,迅速判断病情,给予针对性救治;规范转运途中管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避免二次伤害。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品管圈管理:(1)组建QCC小组。护士长担任圈长并选取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以及2名护士共9名成员组成QCC小组,圈长策划及组织小组活动。(2)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待选主题,依照每个问题的紧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预期效果、上级重视程度5方面评分,各项分值范围1~5分,确定研究主题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3)圈内成员组建追踪小组,通过查看急救车、现场跟随及护士访谈,调查急救人员工作状态、操作水平、工作环境等,分析急救过程中的急、危、险、重特点,找出存在问题,即人、物、法、环4个环节,绘制鱼骨图,见图1。

图1 院外急救失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制定目标。经小组讨论,根据目标设定原则及公式目标值 =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目标值为95.0%。(5)分析与改进,制定护理对策。急:组织专业急救知识培训,反复模拟急救现场,施行环境干扰,营造嘈杂、混乱现场氛围,急救护理小组全部由治疗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急救医师,护理技术熟练的急救护士,驾驶技术与路线熟悉的救护车司机组成;设置“远程ICU”沟通共享、急救器材或设备互换平台,接到急救电话后为实现急救院内外、各科室间无缝对接,建立急救中心调度指挥、院前急救人员协调,不同急诊病因责任划分、三级会诊与责任医师制,快速询问患者详细地址等信息,快速准确评估其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携带相关证件静卧等待,3~5 min内立即出诊,准确赶往现场,途中以电话形式询问有无糖尿病等既往病史,配合FAST评分标准指导急救;到达现场立即采用改良MEWS评分后的院前急救危重指数评估量表(CIAS-Pre)标准评估创伤、疼痛、危重程度、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及主诉,最大限度提高分诊准确率,保障器官功能;安排专业心理医师到达急救现场立即密切关注与家属情绪波动并疏导,最短时间内实现转运风险知识宣教和转运指引,及时护送完成转运。危:急救常因个体差异大、流动性高、药品设备多样,急救过程易出现药物包装破损、急救车药物设备乱摆放、药品混装、盲目用药等引发医患纠纷问题[7],应提高急救小组成员药品管理及法律意识,规范急救箱药品摆放位置,将同规格、同品名、同批次药物摆放在同一位置,相似药品分开,按照常用、急救、不常用、罕用药物排放,做好每日检查、维护与储存。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选择患者前臂粗、直、血流丰富、易固定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采取0.8~1.0 cm管腔充盈的颈外静脉替代四肢浅静脉以避免发生静脉炎,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8],全程进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皮肤色泽与肢体温度监测。由于急救环境差、救护车空间小、救护车颠簸等危险因素,救护车上应迅速评估意识不清、高龄及情绪异常患者坠床的风险等级,加强护士人为约束部位训练,必要时请家属协助固定。险:家属或围观人群惊恐大叫会导致患者增强抽搐等应激反应,医护人员迅速携急救箱、便携式氧气枕,疏散人群,依据低氧、低血糖、呼吸阻塞、大出血等个性化病情特征,实施呼吸、体温干预、四肢按压,配合中医左右手以三棱针依次针灸少商、关冲、少泽等穴位放血,快速改善患者大脑血液循环与含氧量,关注双侧瞳孔大小:光反射异常的早期意识表现,协助医师防止脑疝发生。重:如果患者发生心梗、复合伤、昏迷、休克状况,医护人员在急救现场首先依照A(airway, 气道)、B (breath, 呼吸)、C(circulate, 循环)+B(blooding, 出血)、P(pupil,瞳孔)、S (sense,感觉、知觉)检查并迅速评估伤情复杂程度,抓住创伤后抢救“黄金1 h”,对危重采取“先救命后治疗”原则,迅速取出携带的溶栓专用r-t PA箱,立即给予开放气道通气、抗休克、止血处理及溶栓治疗[9-10],同时拍摄伤情照片传送至品管圈急救微信群,电话通知组长立即查看,启动院内急诊救护流程,边抢救边向家属说明危重情况,取出“病危(重)通知书”“特殊治疗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等医疗文书请家属查看,及时耐心平复家属情绪,配合救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急救时间等院前急救效果。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2 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比较[M(QR),min]

3 讨 论

院前急救是院外重、危、急患者发病救治的重要组成,指第1个救援者自接收院外救治任务至到达病发现场展开急救护理措施,并持续至救护车将患者送达医院急诊室的整个过程。院前急救因复杂性、紧张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对急救医护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家属与护士心理压力过高影响医患关系与抢救成功率,如何避免及解决以上问题对改善危急重症院外急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品管圈的创新管理理念通过分析原因、设立目标,寻找护理工作过程的难点,制定对策并开展实施,以顺利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品管圈管理可有效进行院外急救前准备,提高院外急救成功率,降低急救物品不达标率,缩短院外急救耗时[11]。究其原因:第一,加强护士逻辑判断力、时间紧迫性与知识技能培训,理论授课出现低氧、颅内高压、意识障碍、体温偏低、呼吸骤停的处理办法,向医护人员分步讲解急救现场评估、人文关怀、分清主次问题、及时处理重要问题流程;模拟急救现场,施行环境干扰,营造嘈杂、混乱现场氛围,极大提高医护人员心理素质。第二,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明显改善,满足了安全需要,为急救配合缩短了时间。为呼吸衰竭、烦躁不安、缺氧、误吸及意识不清的患者,以最快速度建立静脉通道与转运进程[12-13]。通过组建QCC小组,经头脑风暴、鱼骨图等方式调查急救患者血管状态、心理状态,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引起不良事件薄弱环节以及,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穿刺技术、操作环境等复杂危险因素,根据原因制定对策并调整计划中的不足之处,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目的[14]。

综上所述,品管圈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中,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争取抢救机会,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达标率品管圈成功率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