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
2020-06-15俞水香,马斌锋
书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
作者:梅茹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668-3
出版时间:2019 年1 月
定价:41 元
实时掌握学生全面、真实的学习需求,并及时调整、完善和优化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能够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信息时代也赋予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特殊的时代特征和需求,深入研究和分析信息时代的特征可以为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由梅茹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一书内容丰富全面、结构明晰、语言通俗易懂,从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实践等角度出发,深刻剖析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深层内涵和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而论述和分析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原则、策略和方式等,旨在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革新提供更多的启示。笔者在开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7YJC710100)的研究实践时,曾多次参考阅读《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一书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革新优化的论述和阐释,例如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优化的方法、融入过程的策略、实践模式的优化转变以及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等,引发许多思考。
简单来说,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本质就是提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引导后产生的行为与教育者期望的一致性,故在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所提供的教育内容能否与受教育者真正的需求达成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70”“80”后的大学生,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90”“00”后的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物质条件更优渥,所接触的科技、设备也更多和更加的集成化,甚至是思想潮流也更加复杂化,因而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必然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层次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普遍具有以下需求:更深层次和更高效率的学习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和受到尊重的需求。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其根源在于教学方法、理念、模式与时代的要求有距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结果。因而要想切实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必然得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教育理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计算机网络运用技术等深入和广泛地掌握学生的需求变化,注重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文化的引导和调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等提供全面的、立体的帮助。
在需求层次引导方面,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有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实质性的帮助,在切实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其长短期的学习计划的设定和完成情况的反思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为自我实现等理想需求努力奋斗,促进其需求层次的提升。
在分类分层教育实施方面,高校和思政教师都要充分重视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需求特征,讲究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实施的“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在采用集体学习教育、团体引导解决大学生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跨学科的学习竞赛、社团活动、科研创新项目、体育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和条件,同时也通过实践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做好学风建设和文化环境建设,为思政教育革新探索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适宜的土壤。
总体来说,思政教育没有“万能公式”,固步自封,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思变革无异于与时代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思政教育教学的指导理念、方法、模式和策略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德育功能,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