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 时计时法》教学与反思

2020-06-15蔡珍妮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计时

蔡珍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学校图片。

师:同学们,蔡老师来自一所美丽的学校——杏北小学(出示杏北小学图片)。欢迎同学们来做客!

师:杏北小学里有一条安静流淌的小河,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条默默流淌的小河,一去不复返,它是谁?

生:时间。

师:是啊,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今天,蔡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究与时间相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用校园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把低段学生的无意注意转移到课堂上来。】

2.出示小河+水宝图。

师:乐学水宝与小红约了7时到小河边赏鱼,可是乐学水宝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她,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理解的时间不同(一个上午7 时,一个晚上7 时)。

师:也就是只有7 时并不能区分是什么时候的7 时。

师:(小结)像这样加了“上午”“晚上”时间词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为普通计时法,也叫“12 时计时法”(板书)。

师:生活中还有一种计时法,不用时间词也能区分两个7 时,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设计意图:设计小红与水宝相约不成功的问题,引发了本节课的认知冲突,体现出学习24 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又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求知欲。】

3.感受一天的开始。

走进小红的一天(小视频)。

师:小红几时在做什么?

(出示整图)

师:为什么一天出现了3 个12 时?

生:半夜12 时,中午的12时,半夜12 时。

师:(手指前后的12 时)也就是说这两个12 时是一样的。从这个半夜12 时结束后又回到半夜12 时,也就是今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半夜12 时也叫0 时。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播放倒计时视频:

一天就从半夜12 时也是0时开始了。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钟面时间的读数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情境中小红在不同时间做不同的事,感知一天时间的变化。由于学生对时间感知比较抽象,本环节让学生发现一天有两个12 时,从而更好地体会一天的结束与开始。按着播放倒计时的视频,把对“0 时”抽象的理解转换为直观的感知,加深一天的开始是从0 时也是半夜12 时开始的体验。】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操作感知一天有24 小时。

师:究竟钟面上还藏着什么秘密?我们一起动手研究。

操作要求:

(1)拿出钟表拨一拨,仔细观察。

(2)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一题。

①从0 时到中午12 时,经过了( )小时。

②从中午12 时再到0 时,又经过了( )小时。

③一天是( )小时,经过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转了( )圈。

(学生动手操作,填写“学习单”)

(学生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

师:(小结)所以一天有24 小时,时针一天走了2 圈。

2.认识13 时~24 时。

师:回忆一下,刚才时针第一圈走到哪里?

生:12 时。

师:具体是什么时候的12 时?

生:中午12 时。

师:所以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开始的。

(出示钟面)

师:再过1 小时,是几时?

生:下午1 时。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2 时再过1 小时,就是12+1=13(时)。

师:还有谁也是这么想的,请你也说一说。

师:下午1 时也就是13 时,13 时是下午1 时。再过2 小时呢?又是几时?

生:14 时,2+12=14(时)。

(出示挡住数字的钟面)

师:剩下的时间你能表示出来吗?

(完成“学习单”上的第2 题)

师:12+12=24(时)。这时候一天结束了。这里的24 时既是半夜12 时,也是0 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观察算式)

师:为什么加12?

(时针第一圈走的12 个小时)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对时间单位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这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拨钟面和观察动态的时间走向等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得知一天有24 小时。又让学生补充钟面第二圈的时间,观察出第二圈时间要在第一圈的基础上加上12,为后续的时间尺教学奠定基础。】

3.化曲为直,感知时间尺。

师:如果把钟面上时针走过一天的时间展开,会是什么样子呢?(视频)

师:把一天24 小时展开,形成了一把这样的时间尺,把一天平均分成24 份,每份是1 小时。

师:这里的0 时指的是一天的开始,24 时是一天的结束,这两个时间其实是一样的。

师:用0~24 时表示的,称为24 时计时法。这里时针走了几圈?

生:2 圈。

师:你能找出第一圈与第二圈吗?

(贴上凌晨0 时~中午12时)(中午12 时~半夜12 时)

师:也就是这里的12 时把一天分成了两部分。这里12 时具体指的是什么时间?(中午12 时)我们还可以把中午12 时之前的时间称作上午,中午12 时后的时间称作下午。

师:像上面加时间词的计时法,称为12 时计时法。

师:发现上面的数字都是(0~12,0~12)重复了,所以在使用12 时计时法时,就需要在前面加上时间词。

师:(追问)那24 时计时法需要加上时间词吗?为什么?

生:不需要,数字没有重复。

师:现在你能来说说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12 时计时法需要时间词加0~12 的数字,24 时计时法不需要时间词,数字是0~24。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时间尺,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突出普通计时法与24 计时法之间的关系,渗透数学素养。】

4.两种计时法的互化。

(1)对比时间尺上下两行的关系。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把时间尺,认真思考,发现了什么?

生:上面有时间词,下面没有。

生:上面的数字是0~12,下面是0~24。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

(2)整理思路,小结方法。

师:12 时计时法是怎么转换成24 时计时法的?

生:在上午的时候,直接去掉时间词。

师:(追问)那如果是24 时换成12 时计时法呢?(加时间词)

师:还有谁要补充?

生:在下午的时候,12 时计时法换成24 时计时法,数字要加上12,去掉时间词。

师:反过来呢?

生:减12,加上时间词。

师:你们听懂了吗?再把如何转换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再回到小红与乐学水宝开始约定的7 时,这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师:如果乐学水宝约的是晚上7 时,用24 时计时法怎么表示呢?

【设计意图:认识完24 时计时法后,对本课伊始的问题进行解答,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又凸显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1.

2.下图是水宝书吧的开放时间,文明水宝下午4 时去参观,能进去吗?

3. 用24 时计时法安排你的周末时间。

______________起床

______________去图书馆

______________午休

______________打球

______________看晚间新闻

______________睡觉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第一个层次是对24 时计时法与12 时计时法转换的写法进行巩固;第二个层次是通过解决生活中开放时间的问题来逐步提高学生对24 时计时法的使用;第三层次开放学生的思维,通过书写一天的时间安排,在午休这个时间段,让学生感知如何用24 时计时法表示一天的时间。】

四、畅谈收获

师:有趣的一节课似流水匆匆而过,你们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 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通过观察“时间尺”,使学生掌握24 时计时法与12 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转换。时间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指导思想,并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年龄特点,重视情境创设

课始创设了学校的小河与水宝作为情境导入,“美丽的校园里流淌着一条小河,我们身边也有一条安静流淌的小河”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开始。紧接着,出示水宝与小红遇到跟时间有关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矛盾冲突:“有两个7 时,怎么区分”。利用多媒体与课堂的有效结合,将小红的一天动态过程用电脑呈现,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时间一天的变化,提高学习效率。最后,练习中不仅设计“有开放时间,是否能进书吧参观”的生活问题,呈现知识的实用性。还设置“用24 时计时法安排周末时间”,让学生书写24 时计时法,同时也回到课始的情境,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二、关注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主体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总结方法。比如,在认识一天有24 小时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拨的过程感知一天时针转两圈,一圈有12 小时。并且设计写一写的环节,学生可以把操作得出的结果进行填写,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提问“中午12 时再过1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体会中午1时也是13 时。接着通过观察动画中时针的动态变化过程去理解半夜12 时也是0 时也是24 时,表示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紧接着,通过让学生把钟面上的时间补充完整,老师写出算式,观察每个算式的相同点,得出“第二圈的时间要在几时上加上12”。关注数学表达生成,重视说理能力。在观察时间尺时,注重让学生多表达是如何观察的,并且在多名学生回答之后,总结发现,得出12 时计时法与24 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关系。并且在出示时间尺之前,让学生发现中午12 时把一天分成了两部分,从而为下面总结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做铺垫。

用适当的追问,引导观察方向与归纳语言:“在上午的时候,12 时转换成24 时直接去掉时间词,那如果是24 时换成12 时计时法呢?(加时间词)在下午的时候,12 时计时法换成24 时计时法,数字要加上12,去掉时间词。反过来呢?减12,加上时间词。”以此来让学生的说理更加清楚、明白、有条理。最后再由此进行小结,就这样让转换的方法在步步生成中变得更加顺理成章,学生的说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关注情感态度教育,重视时间观念

本节课既然是教学“时间”,肯定少不了对“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在课中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并要懂得珍惜时间。

本节课中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时间把握不够紧凑,学生最后一题练习的环节就不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呈现。在认识时间尺的环节中,没有很好地解释钟面上没有“0”,为什么时间尺上却出现了“0”,可以通过课件动态呈现化曲为直和把时间尺“化直为曲”,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和全面地认识时间尺,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计时
畅游计时天地
正确的钟面时间
接着画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二年级)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计时工具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