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意当一辈子“城市美容师”
——记北京市劳动模范,门头沟区垃圾压缩转运站站长张文敏

2020-06-13

工会博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转运站门头沟区配电柜

她,18岁那年,从一把扫帚开始,书写了30年的 “环卫情缘”。这两个普通数字的背后,篆刻着一位平凡女性的芳华,记录着一位环卫工人的坚守。她叫张文敏,北京市劳模,现任北京市门头沟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站长。30年如一日,她把环卫当成自己家的事。

扫地扫出一套“清扫经”

1990年,年仅18岁的张文敏被分配到门头沟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开始了她的环卫生涯。花一样的年龄,却穿上了环卫衣、扛起了扫帚,随之而来的还有路人投来的异样眼光与亲朋好友的不解,但张文敏却是自信十足。

“当时好多人都说环卫是扫街的,觉得我这个年龄去扫街,很没面子,让我换个体面的工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文敏依旧历历在目。 她觉得,搞好城市清洁卫生,目的是给大家带来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出行环境。

“这份工作并不丢人”。 从此,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蹲墙根、坐路牙、吃冷饭、喝凉水,成为张文敏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辆垃圾清运车就成了张文敏手中的清洁 “法宝”。

“扫大街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回忆刚开始从事环卫工作时,她感慨不已。最初工作的那几年,正值门头沟基础设施建设和京煤集团发展的高潮期,她负责的主干道,每天24小时,大型运输车穿梭不息,煤车泥土撒落满街,清扫十分困难。 “泥巴和小石头,我们加班扫,这些都没事,最怕的就是雪天,手脚冻得没有知觉。”张文敏坦言,人行步道、绿化带,包括交通路口的清扫和保洁,果皮箱、隔离栏的擦拭,春季清扫杨花、雨季清理积水、秋季突击落叶、冬季铲冰扫雪,这些工作早已是不断重复的常规。她还摸索总结出了一套 “清扫经”,即辨别风向顺风扫、逆风保,积水洼地彻底扫、商店门前轻轻扫,人多地方慢些扫,脏的地方反复扫。

正是凭着这份认真和坚守,2004年,张文敏被任命为清扫队副队长。从此门头沟的每个清晨,多了一个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环卫工人。每天,张文敏都要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个路段的业务质量,一天至少要在责任区域转上两圈。遇有特殊天气、重大活动更是要不停巡视,一年下来要骑行至少一万多公里的路程。虽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的工作,但她从没有因为简单乏味而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甚至见到一个被人随意丢弃的废纸片也会顺手拾起。

每次大雪天气,为保障居民安全出行和道路交通畅通无阻。白天,张文敏在人多车多的时候,带领职工们集中清除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车站等处的积冰积雪;晚间,张文敏又利用人少车少的空隙加班加点再清除树坑积雪。在零下十几度的冰天雪地里,寒风夹裹着雪粒扑面而来,即使穿得再厚,裹得再严,脚踩着冰冷的雪泥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手脚也会冻得不听使唤。

每逢过年节假日,人们都沉浸在小家庭的幸福中,张文敏和队员们却要坚守在大街小巷。从除夕到大年十五,他们每年都要清除上百吨的烟花爆竹屑,年年除夕和初一,张文敏都是和清扫队的队员们在大街上度过的。她和工人们干在一起,吃在一起,直到垃圾清运完毕,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为的就是让大街小巷干干净净,人们能喜庆过节。

从北京奥运会到创建卫生城市,再到诸多令人瞩目的大型活动,张文敏早出晚归,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刻都不放松。多年来,她默默感谢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对家庭充满了内疚。

而如今,当初她清扫的那些街道已经日新月异,从窄变宽,从旧变新,从破到美。 “每当看到人们在整洁清新的环境里喜气洋洋,我心里由衷地欣慰和快乐。”张文敏说,她和工友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边扫街面 一边学雷锋

在负责清扫保洁工作的那些年,张文敏已经记不清拾到了多少路人不小心弄丢的重要证件、钱包、其他物品,有的包是小偷将包里现金掏空后顺手丢进垃圾桶的,现金没有了,但包里面还有很多重要的证件。不管包里有没有现金,张文敏总是及时联系失主把包物归原主。

在平时的街面清扫工作中,每天都有很多外来客问路,张文敏不管再累再忙,也会百答不厌。看见盲人过马路时,张文敏总是热情搀扶,把盲人送到安全路段。这样的事在张文敏眼里根本算不上好人好事,就像她扫地那样正常。

为司机安全运输设置风险点

2012年,张文敏被调到垃圾转运站担任站长工作,肩负着门头沟区每天近300吨的生活垃圾转运任务。调配车辆,察看卸料大厅……每天早上5时,张文敏就来到站里,着手布置一天的工作。每天,她都是从凌晨5时忙到傍晚六七时,有时还要参与抢修出故障的运输车,但她并不觉得这有多苦。

“负责转运垃圾的司机比我辛苦多了!”张文敏说, “我这点算什么,他们把垃圾从中转站拉到处理厂,一个来回要两个小时,每天至少跑20多趟,午休时间都没有。”

由于转运站的垃圾要送到焚烧厂,运输路程较远,且都是山道,为确保司机运输路程上的安全,张文敏通过实地勘察,在整条线路上设置了2名安全员,4处道路高危风险点。 “我们把运输路上必经的急弯、桥梁、急坡、窄道标注出来,提醒司机路过时务必减速慢行,并派安全员监督这个风险点,看司机有没有减速,有没有超车等行为。”张文敏介绍说。

工作中,张文敏坚持按照工作程序和业务标准严格要求和检查业务质量,对违反制度的职工耐心劝导,同时和职工们常谈心交朋友,谈人生理想,也谈家常里短,谈学习工作,也谈柴米油盐。队员中有生病的,她都会及时探望,以真诚赢得队员的理解和支持,更赢得尊重和信任。

“我的的岗位职责,不仅仅是认真检查、严格管理,更多的是和站里的38名职工打成一片。我和大家的关系不仅是同事,更是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只有同甘共苦,才能建立真诚的友谊,才能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工作中的难题,解决更多的问题。”张文敏说。

站长变身“能工巧匠”

即使走上了环卫工作的管理岗位,张文敏更是把转运站当作自己的家。为节约转运站运行成本,从设备的维护,到日常的节水省电,她就像居家过日子那样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哪台车该保养了,压装设备哪儿出现问题需要解决了,后勤保障做没做到位等等,她都了如指掌,及时解决。

一次工作巡检时,张文敏得知,冬季作业车辆后板容易冻住,不能打开,影响正常作业,只能雇用吊车进行提板,成本高,效率低。对此她和职工共同研发制作了属于转运站独有的提板吊架,利用滑轮手动对上冻的车辆后板进行提板,防止提板冻住打不开会增加压装设备液压缸的负担,省去了租赁吊车进行提板的费用,同时也能让职工轻松省力地解决提板被冻住的问题。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职业的敏感性告诉张文敏,门头沟区生活垃圾转运站38名职工每天接触来自不同地点的垃圾,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传染源。“身处特殊岗位,我不仅要保证站内工作正常运转,更要把每一名职工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此,除给职工配发防护物资,进行全站范围消毒外,张文敏还组织职工利用站内废弃的配电柜,将其改造成紫外线消毒间,一线职工作业后或到食堂就餐前,将作业时穿着的蓝大褂、佩戴的帽子、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品,按照名字有序地挂在配电柜内,每日有专人负责对配电柜内用品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台账。此项举措可以杀灭生活垃圾中潜在细菌病毒,利用配电柜的密闭空间,进行紫外线消毒,还可以随时进行,不受时间、人员等因素限制,有效保证了站内职工的健康。

时至今日,张文敏已在环卫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30年。期间,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环境卫生先进个人、首都环境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市劳模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带领着全站38名职工连续7年在历次市城管委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但是对于张文敏而言,时光的流转,岗位的变换,都改变不了那颗朴实无华、爱岗敬业的初心。面对厚厚的证书,她依旧是掌声过后,从零开始。

让张文敏开心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每年都在提高。而且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这几年,市民随意扔垃圾的少了,每天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看到这些改变,心里十分高兴。我愿意干到退休,当一辈子 ‘城市美容师’。”

猜你喜欢

转运站门头沟区配电柜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门头沟区第五届技能大赛园林养护比赛圆满结束
基于DEA模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方法研究
自移式防渗室外配电柜研究
门头沟区总工会 凝聚工会力量 情暖防疫一线职工
门头沟区总工会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电气工程中高低压配电柜安装施工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0kV高压配电柜在配电设备中应用
某竖式垃圾分类转运站结构设计探讨
基于城市更新的转运站布局优化研究
——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