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重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2020-06-13梁鹏刘庆仁蒋倩敏
梁鹏,刘庆仁,蒋倩敏
(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住院部6楼手术室,广东 东莞 523320)
0 引言
老年危重症患者多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围术期麻醉风险较大[1],选择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方式时,部分患者无法实行麻醉,麻醉后易并发其他严重重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随着临床可视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普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成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良好[2-3]。因此,本组研究主要探究老年危重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分组比较,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老年危重症患者80例入组,入选时间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龄>60岁,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2种及以上合并疾病,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Ⅲ-Ⅳ级。采用随机自愿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7岁,平均(68.94±5.49)岁;体重52-82 kg,平均(71.64±3.57)kg;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2-84岁,平均(67.48±6.59)岁;体重50-84 kg,平均(73.58±4.29)kg;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面罩吸氧30min,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开展心电图、有创动脉压、二氧化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生命体征监督,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观察组患者取侧卧位,静脉给予1 mg咪达唑仑+5μg舒芬太尼,镇静处理,对穿刺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应用超声定位仪对患者的坐骨神经、腰丛进行明确定位,注射0.5%罗哌卡因,坐骨神经20 mL,腰丛注射15 mL,神经阻滞结束。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微泵泵注,速率为0.4μg/(kg·h),应用改良OAA/S评分对输注速度进行调整,使评分控制在2-4级,脑电双频指数(BIS)控制在60-90间[4]。
对照组静脉给予0.02 mg/kg咪达唑仑+0.2 mg/kg依托咪酯+0.3μg/kg+0.6 mg/kg,麻醉诱导插管,静脉给予静脉输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右美托咪定,速率为0.4μg/(kg·h),术中麻醉维持采用舒芬太尼注射液间断静脉注射,BIS值在40-60间。
所有患者均完成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连接PCIA镇痛泵,给予24 h镇痛。
1.3 观察指标
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时间点选择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即可T1、麻醉诱导后5 minT2、麻醉诱导后30 min为T3、术毕即刻T5。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术后2 h、12 h的疼痛平均进行评估[5],记录术后48 h内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剂量。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描述用();计数资料:用χ2值检验,描述用(%);P<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R与MAP在T0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其余时间点的HR与MAP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1 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疼痛与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比较
观察组的右美托咪定使用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与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比较()
表2 两组疼痛评分与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老年危重患者由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选择麻醉药物时,不仅需要对麻醉效果进行关注,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对患者生理影响小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应激反应较小,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可作为老年危重患者手术的辅助性用药[6]。
本组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于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可使患者术中的HR、MVP、SpO2等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术后右美托咪定的给药剂量,提高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危重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