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2020-06-13房莉珍

智慧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组间黄芪胃炎

房莉珍

(梅州市大埔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梅州 514299)

0 引言

胃炎属于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该病患者按照发病急缓程度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两种类型[1]。临床研究显示影响胃炎发作的原因较多,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属于常见因素之一,免疫能力低下也较容易引起胃炎,另外长期吸烟、暴饮暴食、酗酒等也会引起慢性胃炎。目前慢性胃炎人群年龄逐渐年轻化[2],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及饮食、娱乐多样化的背景下,不良饮食作息的人群数量增多,这便为胃炎的发生埋下巨大隐患[3]。饮食不规律、偏好生冷刺激等食物会对患者胃部粘膜造成较大刺激损伤,随着时间推移,遍易出现胃部疾病,另外长期心情抑郁、气虚不畅及饮食停滞消化等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胃部疾病[4]。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中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痛及恶心呕吐等,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研究针对脾胃虚寒型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进行治疗,以期取得显著疗效,现将详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共3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18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草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辨证均为脾胃虚寒证:(主证:胃脘胀满、隐痛、喜暖喜按;次证:泛吐清水、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脉象:舌质淡、有齿痕、舌苔薄、脉沉细);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对此次研究使用药物有禁忌症的患者。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例、8例,患者年龄24-52岁;平均(33.50±1.30)岁,患者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1.15±0.15)年;实验组男女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1例、7例,患者年龄23-51岁,平均(33.00±1.50)岁,患者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1.20±0.20)年。两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恶心、胃部反酸、刺痛等。比较上述患者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研究比较的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18例患者行常规西药疗法,口服阿莫西林(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42),每次服用1.0 g,每天服用两次;口服奥美拉唑(北京亚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23096),每次服用20 mg,每天服用两次;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87),每次服用三粒,每天三次;口服甲硝唑片(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651),每次服用剂量为0.5 g,每天服用两次。

观察组18例患者则采用黄芪建中汤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方案,药物组成为黄芪20 g、桂枝10 g、大枣5颗、生姜9 g、甘草10 g、饴糖50 g、白芍9 g组成,采用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一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反酸严重的患者加入黄连、海螵蛸;腹痛严重的患者加入佛手、厚朴;乏力严重的患者加入制附子。一疗程为4 d,共治疗三个疗程。中药穴位贴敷疗法:①药物组成有肉豆蔻30 g、五味子30 g、制附子10 g、花椒30 g、补骨脂30 g、吴茱萸10 g、肉桂30 g、桂枝30 g、丁香30 g将其制成粉剂;②选穴:神阙、双侧胃腧、中脘、双侧脾腧、双侧足三里;③贴敷:将中药粉剂与适量姜汁混合在一起调制为糊剂,平均分成30份,每天使用一份,经胶布将其固定在穴位上,间隔3 h用一次,连续治疗4 d。

两组患者均以14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期间根据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搭配。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胃痛、恶心)完全消失,体力、食欲均已完全恢复,中医症候评分减少的幅度在95%以上;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胃痛、恶心)基本消失,体力、食欲改善较为明显,中医症候评分减少的幅度在70%-94%之间;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胃痛、恶心)改善不明显,或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加重,中医症候评分减少的幅度在69%以下。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有效+显效+无效[5])

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治疗一个疗程,电话随访患者两周,统计并分析患者复发率)

对比两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前后对自身胃脘疼痛情况、恶心呕吐情况的评分(得分在0-10分之间,分数越高,患者情况越差。)

比较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着治疗的总有效率94.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对比两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前后对自身胃脘疼痛情况、恶心呕吐情况的评分

对照组、观察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症状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自身临床症状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自身临床症状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

观察组18例患者中,仅有1例(5.55%)患者复发,而对照组中则有6例(33.33%)患者复发,组间比较明显观察组复发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35<0.05)。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4.5%高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2%,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发病机制与患者个人饮食停滞、情志失调、作息失控等方面有关,临床表现为胃部接近心窝处刺痛、剧烈疼痛、面部发黄、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针对该病多给予药物疗法,奥美拉唑为常用西药,该药对胃酸分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控制过量胃酸对患者胃部的侵蚀,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药物只是单纯抑制胃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6-7]。

祖国医学认为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需给予温和疗法,且必须对其进行健脾通血及止痛治疗,基于疾病本质寻找疾病根源,从而实施对症疗法,做到药到病除,除根拔底。脾胃虚寒型胃炎患者发病关键因素为饮食作息不规律及饮食不当导致,生冷刺激伤脾胃,影响脾胃循环,在脾胃虚寒的情况下导致脾气不通,产生疾病。黄芪建中汤属于临床中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的常见方剂之一,方中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大枣具有补脾的功效,生姜具有温胃的功效,饴糖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诸药合用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寒证,保护脾胃。同时辅以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综合疗效更加。

综上所述,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组间黄芪胃炎
黄芪“跑步鸡”带领乡村产业“跑”起来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初探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黄芪是个宝
“四问”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