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
2020-06-12张明峰
张明峰
摘 要个性化阅读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理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方案设计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素养,培养学生语言阅读理解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语言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此仅以本文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角度切入,和大家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39-01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新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提升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性,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打造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教学下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教学要求,其中心思想是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注重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阅读成就感,同时通过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加强对学生独特阅读体验感受的引导。纵观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宗旨和教学目标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个性化阅读引导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阅读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情感熏陶。閱读实践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多元的阅读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第二、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可得到一定的启发,通过丰富的阅读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和生活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有助于学生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式的阅读习惯。个性化阅读是基于学生学习个性特点而开展的教学,通过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加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差异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表现的差异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观沧海》一文的学习中,对于古诗文的意境理解和审美鉴赏,不同学生的切入点不同,所以在古诗文的翻译上均略有差异。对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以教师的教学角度和层次来随意批判学生的阅读理解视角,而是让阅读学习成为教师、学生、作者之间的体验交流的媒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别样快乐。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交流之间,讨论各自的阅读心得和阅读感受,通过交换彼此之间的学习心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加强阅读实践活动的组织
阅读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主要是指教师就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个性化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展开,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中心思想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首先,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组人数的合理性。其次,结合本文的文章叙述结构和写作手法等,导入合作探究学习的思路,让学生按照学习思路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的阅读情感得到一定熏陶,在互相的学习交流中,学习思维得到启发和锻炼,进而结合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情感表达联系自我,对父母之爱加深理解。
(三)丰富个性化阅读教学形式
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形式是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随着科技教学时代的发展,电子教学设备逐步完善,教师可充分利用科技来加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创新,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一文的教学中,对于水浒英雄的描写,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首先,选取《水浒传》电视影音资料中对于本段情节的拍摄画面,课前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有声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也可选取《水浒传》中其他典型的故事情节影片资料进行播放,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加深学生对水浒传名著的喜爱之情。
三、结束语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学习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感受。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性;其次,通过阅读实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其审美理解能力;最后,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文韬.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9(3).
[2]王振祥.个性化阅读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