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探究
2020-06-12尹宏飞徐秀华
尹宏飞 徐秀华
内容摘要 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成果导向教学中取得的效果、解决了学生的持续改进效果不明显、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按照要求或步骤去操作训练,缺少“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等问题,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进行成果导向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成果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创设情境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评量的设计与实施及持续改进4个部分,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课堂形式,使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内容摘要 成果导向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1 引言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往多采用讲授加案例模式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进行转变,但对学生的持续改进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按照要求或步骤去操作训练,缺少“逆向设计,正向实施”。基于上述情况,课题组结合历年教学研究经验,在充分学习与研究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按照学院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及通识素质课程核心能力要求,确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成果、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及参照评价,并按照成果导向闭合式循环结构进行持续改进。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如下4个问题: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按照这4个问题,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进行成果导向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按照学习成果如何创设情境设计教学环节?如何评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使学生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2 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成果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成果要基于基本素养养成构建,使学生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创新[1]。首先,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使思政理念融入每名教师,并且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学习、研讨或总结教师的思想、言谈举止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国家责任和使命。其次,在课程设计中,将华为的创业史、我国量子计算机的成就、5G在我国的建设、密码学界年轻人才王小云等案例引入课堂导读中,让每次的课都有一个榜样、一种力量引导、激励学生,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再次,在课堂案例设计时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等作为学生制作、排版的基本素材,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从国家发展、民生福祉的角度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解决问题。如设计车站引导流程图时,学生在讨论时会重点注意如何方便旅客,在图中会重点强调残障人士可以使用的直梯位置、厕所位置、可充电及热水的位置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讨论“校园贷”“校园替课”等的危害。通过这样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国家政策与方向,了解青年人担负的历史使命,进而指导学生走正确的人生路线。最后,在每次课的评量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核标准,对课堂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予以加分,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如桌椅、显示器、鼠标、键盘的摆放、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同时开展以国家重大事件为主题的板报设计大赛,以赛促评,使学生面貌一新,每个人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基于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构建,培养学生对工作和生产精益求精、持续专注的态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信念。首先,搭建教师持续发展、知识更新平台,提升教师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变化逐步影响学生,使学生热爱学习。开放题库服务器、定期开放实验室,开展学生喜欢的计算机类第二课堂,使学生有持续训练提升、持续学习及创新专研的环境。其次,在课堂中执行工作、生产体制,采取组长负责制,课前检查计算机设备,课中积极研讨,对作品不断改进,学生争做效果第一人、速度第一人,下课时,学生要摆齐设备,整洁环境,课后学生提升作品质量将获得加分奖励。再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积极推进学生参加省考及国考认证。最后,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问题,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评”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成果要基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构建,使学生能够应用信息化手段处理数据,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加工,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未来工作岗位相结合,为未来的工作及创业奠定信息化基础。①到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将学生在企业中要处理的文档、表格、数据等进行收集整理,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构建课堂学生要完成的项目、任务;②构建网络课堂,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学习需求,能够灵活运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能够按照网络课程信息统计与个性分析及时修改学习计划,纠正学习习惯;③按照我国未来发展规划及企业未来10~20年发展规划,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手段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工业机器人等,并结合新技术进行创意创新。最后,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请企业专家或往届毕业学生进行远程点评,使学生的作品更加接近生产实际所需。
3 创设情境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按照工作过程创设教学情境,网络学习答题10 min,了解学生的理解及掌握情况,重点问题详细讲解、强化训练,难点问题剖析研讨、总结提升、按阶段训练,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点及技能点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发布课堂任务,按照学生认知及发展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探讨解决,设计方案,按照SWOT等原则分析讨论方案的优劣,分组讨论、按组辅导、强化训练、以强带弱,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方式及思维模式。评价环节按照评量要求,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组内自评加组间互评方式进行系统及综合的评价。总结环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流程图等,使学生构建学习框架,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规律。
4 评量的设计与实施
按照分层次评价原则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评量表,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量、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评量、学生素养和工作素养养成的评量。每一次评量要有内容、有标准,每名学生都有一个长期的评量表,评量分数是与自己上次的表现作对比评价,而不是与其他同学作对比。
5 持续改进
要想学生持续改进,教师首先要持续改进,不仅要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学习成果的设计、评量方法等,还要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部署持续改进,按照学院及素质课的核心能力需要进行改进,按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持续改进。学生要按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在整个学习、研讨、展示、评价、反馈和总结环节中持续改进,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操、工匠精神、学习热情及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成绩、大赛成绩、第三方评价成绩及对学生性格特点的分析统计,逐步优化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评量方法,为下一轮成果的设计及达成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及课程改革。
综上所述,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着力点,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学资源、评量方式均为了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达成,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按照自上而下的设计原则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明确了学生的发展方向、达成的目标,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第一作者作者系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本文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A类重点课题《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研究——以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门课程为例》(交教研1801-46)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OBE)[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