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内侧髌旁入路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结果
2020-06-12吕强
吕强
摘要:目的:探讨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或内侧髌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股内侧肌下入路进行手术操作,同期对照组则运用内侧髌骨旁入路进行手术操作。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与切口引流量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与直腿抬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2组术前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6周、12周观察组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更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并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股内侧肌下入路;内侧髌旁入路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3-040-02
膝关节属于人体最为复杂和最大的关节,近年来各类膝关节疾病的临床患病率显著上升,并且相当比例的患者需要通过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来实现关节功能重建[1]。传统手术中切口大出血量多,并且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如何对外科手术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分析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或内侧髌旁入路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64例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依据手术入路分组,即观察组:32例,男/女:15/17;年龄53~83岁,均值为(69.5±0.3)岁;膝骨关节炎病程6个月~9年,均值(3.2±0.4)年。对照组:32例,男/女:16/16;年龄54~82岁,均值为(69.3±0.4)岁;膝骨关节炎病程5个月~9年,均值(3.3±0.3)年。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股内侧肌下入路进行手术操作,选择患者髌骨上端约5cm的内侧作为手术入路的初始点,之后髌骨内侧直至胫骨结节内侧进行切开,之后对关节囊进行切开,并对髌上囊与并髌脂肪垫等进行充分清除。屈曲膝关节对骨赘进行充分清除,对于前交叉韧带以及半月板等组织进行切除,在髓外定位系统辅助下首先完成胫骨截骨,之后实施股骨截骨,以外旋定位系统辅助旋入两枚固定钉,完成后进行屈曲间隙调整板的安装,测试效果满意后方可去除固定钉与调整板。之后进行截骨以及股骨踝间凹等处理。利用冲洗枪对创面进行充分冲洗,并调制适量骨水泥,截骨面维持干燥,骨面置入骨水泥,并進行假体和垫片的安装,结束后松解止血带,放置止引流管,最后对切口进行组成缝合。同期对照组则在膝关节置换术中运用内侧髌骨旁入路进行手术操作,由髌前正中处作为切口,从髌骨上侧约3cm开始直到胫骨内侧,股直肌与股内侧肌两者之间需要进行切开,之后顺髌骨内侧直至胫骨结节对于髌上囊语髌下脂肪垫进行切除,之后朝外侧对髌骨进行推开,依次对骨赘、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等进行去除,截骨与安装假体等操作流程同观察组。
2组术后均进行补液和抗感染等治疗,并于术后从踝泵运动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离床活动,术后进行随访3~6个月。
1.3评价标准
(1)比较2组患者的常规手术指标,如手术用时、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直腿抬高时间等;(2)2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2周,应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膝关节疼痛度、功能恢复、活动度、以及屈曲和肌力水平等,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手术指标对比
2组的手术用时与切口引流量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与直腿抬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
2.2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2组术前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6周、12周观察组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对膝骨性关节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措施,在缓解疼痛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手术入路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常用的手术入路包括内侧髌骨旁入路、经股内侧肌入路以及股内侧肌下入路等[3]。以往多应用内侧髌旁入路,然而缺点在于容易对伸膝装置产生影响和破坏,对患者术后髌骨血运产生不良影响。股内侧肌下入路的应用则能够维持患者伸肌结构的完整,并有效降低对于髌骨血供产生的损伤,并且操作中无需进行翻转髌骨,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感明显缓解,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离床活动以及功能锻炼[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直腿抬高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术后随访中发现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的应用更有利于提高膝关节置换术的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更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并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黄威,马锐祥,张林林,徐泽,李守民,孔荣,朱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结果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6): 2551-2554.
[2]张志强.内侧髌旁入路与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3):10-12.
[3]王威明.股内侧肌下入路和有限髌旁入路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5):56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