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2020-06-12袁卉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系优化新医改内部控制

袁卉

摘 要:医疗是社会的基础性事业,新形势下的医疗制度改革,既是市场机制下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医疗市场准入机制的变革之下,对社会医疗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市场竞争环境的出现和变化,使医院管理必须要依托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以实现医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鉴于此,本文对新医改背景及医院内部控制内涵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使医院能够更好应对市场竞争风险与挑战,全面推进医院整体发展质量。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优化

目前,医院内部控制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医院管理的质量,从而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自新医改实施以来,新公共管理思维得到广泛应用,政府也将医疗机构服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提升医院风险防范及抵御能力,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由于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的差额拨款力度不足,促使医院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市场化运作,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因此,在新医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医院应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为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当前医疗改革形势。

一、新医改及医院内部控制

1.新医改背景

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事关民生问题。“十三五”时期的医疗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实现了医疗服务的覆盖,但我国医疗资源仍然存在均衡性、结构性及主体性问题,从整体的服务角度看,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局限性。为实现这一矛盾的有效调和,持续推进新形势下的医疗改革刻不容缓。而伴随新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医疗机构必须要积极迎合改革趋势,借鉴前期的实践经验及已有成果,将新医改逐步引向深入,加大资源投入及制度创新,使我国医疗事业进入全新的阶段,在满足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能够实现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为新医改惠及社会提供战略支撑。

2.医院内部控制内涵

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全面明确了医院内部控制落实的目标与要求。2015年11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阐明了2020年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根本目标。通常所说的内部控制所指的,一般是以某一主体为达到特定的目标,期间所采取和策略与办法,对其所要控制的客体进行的努力,也是对影响这一目标实现因素的管理与驾驭。

医疗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来源于新医改政策及社会医疗需求。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医院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在满足新医改要求的同时,更为适应医疗发展提供了依据。内部控制体系下的医院管理,使资金决策更趋于科学合理,并促进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升资金预算的执行力与执行效果。总之,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对各项管理机制的优化与完善,使医院具备规避风险、提升效率的能力,控制运营的资金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利用,全面推进国家医疗事业的稳健发展。

二、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困境

1.内部控制意识尚未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内部控制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与普通企业相比,医院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显著滞后,并且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特殊性,使医疗事业内部控制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随着2006年《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的发布,医院内部控制逐步应用,而在很多现行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也大多侧重于医院财务管理领域,而其在快速的市场环境中,其管理内涵显著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需求,导致内部控制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医院为形成有利的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加强对业务领域的关注,而对于内部控制上缺乏管理意识和方法,尤其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还未上升至战略管理层面,制度构建的随意性也使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失衡,严重干扰了在内部控制在医院中的应用。虽然借助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使内部控制得到了重新定位,但短期内显然无法获得收效。

2.内部控制沟通渠道不畅

根据目前的医院管理实际来看,多头管理、产权界定不清等问题,仍然是管理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管理信息的转化要求,但由于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共享,這严重阻碍了信息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尤其是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而言,基于信息平台下的沟通渠道不畅,最终将制约内部控制体系的形成和优化。

首先,从整体来看,缺乏沟通与融合的信息化发展机制,使医院内部管理仅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在本质上却依然存在着管理缺陷,导致内部控制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

其次,医院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必然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的支撑,但实际上医院在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依旧处于初级阶段,“重经营、轻内控”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

最后,以管理层面来分析,医院内部控制的实践落实,离不开与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但由于医院在组织结构体系中的不完善,在组织结构作用发展上存在交叉、重叠,使内部控制在实践过程中走了样。

3.内部控制实施成本过高

一般情况下,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涵盖了设计成本、执行成本及评价成本等内容,并且在完成内部控制过程之中,也会造成部分难以避免的资源损失。这些因素的产生使医院内部控制趋向于复杂化,进而使医院的管理成本逐步增加,给医院的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也增加了其经营方向的负担。

一方面,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无疑是对医院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契合新医改推进的重要内容,但受医院自身成本因素的干扰,较高的内部控制成本成为瓶颈问题。

另一方面,财务因素、管理因素、院内感染因素及医疗技术因素等错综复杂,在各个环节的实践与衔接上,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风险,要想实现高效全面的内部控制,对于风险评价机制的完善至关重要。而在医院所遵循的管理策略中,对于风险控制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导致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的机制缺位失衡,从而使医院内部控制完善所需要的成本提高。

4.缺乏合理监督问责机制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需要依赖于高效的监督问责机制,以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评价。然而,对于部分医疗机构来说,监督问责机制在内部控制中形同虚设,主要源于医院内部控制执行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内部控制的质量无法获得保证,更难以从中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除此之外,问责机制在医院的管理应用中,由于责任划分界限不清,相当一部分的业务流程无具体的责任人,导致问责机制无法落地。并且监督问责机制作为评价机制的前提,更应当充分发挥出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辅助功能,改变传统认知下的内部控制“软肋”,避免新医改背景下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成为纸上谈兵,切实将新医改与内部控制相融合。

三、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1.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的实施价值

(1)加速内部控制全面发展。医院内部控制的实现,对于医院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与优化,可以规范医院各环节的综合管理效能,实现业务节点与资金管理的高效衔接,使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的经营状况全面掌控,并以此为依据加强管理举措的优化实行。与此同时,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构建,能够帮助单位挖掘潜在风险,并借助与医院制度管理的融合,以形成科学的防控举措,保障医院的经营业务及资金安全,真正发挥出医院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及实践价值。

(2)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从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可知,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需要依托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各项机制的协调,以降低在管理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升医院目标管理的实效性。相比于传统的控制及管理模式,内部控制则更侧重于事前预防管理,它立足于医院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基础,利用对不同环节的规范与管理,协助医院管理目标的完成,使内部控制体系成为一种“黏合剂”,借助对内部管理的高效衔接实现管理控制,也体院出一种全面的协调性,凸显医院不同机构之间的管理职能,实现不再控制因素的综合管理,并最终推动协调机制的形成。

(3)促进科学指导体系形成。伴随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得到了深度的促进,这同时也给现代医疗机制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地位也日益凸显,如何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为医院的战略管理提供支撑,这些已然成为内部控制实践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医院的管理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依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提升内部控制的协调水平,使管理机制落实更为顺畅,并使内部控制为医院财务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依据,为资金运作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实现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2.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

(1)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在新医改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医院要实现平稳、健康、科学的发展,就必然需要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自提出全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来,医疗机构实践探索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加强内部控制的了解与认知,切实理清医院内部控制发展的脉络,从思想上、管理上与制度上加强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在医院实践中得以延伸和拓展。通常而言,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意识,应当从管理者入手,针对医院建设的各个机构、环节,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借助制度完善、考核评价等方式,提升各层面的重视程度,使内部控制能够真正融入日常管理,既增加全体人员的参与感,又能够提升职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医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内部控制纳入教育培训日程,组织全体职工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引导,并在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改进传统的内部管理模式,做到权责统一,走好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实践第一步。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体系优化的关键,在医院的内部控制实践视角下,应不断从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实际出发,加强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医院管理中建立岗位分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划分,并结合现实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切实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医院财务领域是内部控制效能发挥的关键,在实践中要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落实,将会计管理制度化纳入规范的重要范畴,有效的化解财务风险。医院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及科学发展,应以各项流程的完善为依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并且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帮助医院实现综合性的管理,发挥出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科学性及整体性,提升对管理风险的预见性,提升管理内部控制的实践效能。

(3)应用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在网络信息化广泛应用的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决定着各领域的发展高度。医疗事业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的民生保障体系,更应当保持前瞻的发展思维,将信息化引入各项管理之中。内部控制自身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使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在医院的内部控制发展中,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的数据优势,实现相关控制内容的收集、存储、归类、分析、处理及反馈等功能,使内部控制得到最全面的细化与落实,改变了传统人工管理的缺陷,并能够实时将各项控制数据分享到相关职能部门,以提供重要的业务衔接渠道,使互动机制在内部控制中得到应用。

(4)持续强化内部审计效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具备系统性,对于医院而言成本效益是其必然考虑的因素之一,由于医院之间规模、性质、管理等层面的差异,其内部控制之间的成本也存在巨大差距。內部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对内部控制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价值。内部审计所突出的是以监督体系为核心的管理功能,通过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及制度落实,依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进行监督评价,从而对内部控制实现引导与促进,并通过对内部审计效能的强化,让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始终处于更高层面。因此,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彰显内部审计的独特性,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外延。此外,医院在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的同时,应加强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根据现实需求成立监督小组,并积极依靠良好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加快创新改革的发展渠道,通过科学的内部控制监督人才的培养,以保证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制度、规范,以促进内部审计的高效发展,并提升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创造性。

四、结语

总之,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必然成为未来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从医院自身发展格局来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本身与医院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更应该发挥内部控制的自觉性,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水平来实现体系的建立,以契合新医改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为社会医疗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借助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使医院在资源配置及服务供应上,实现更加的全面和高效,为我国整体医疗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莉.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财会学习,2018(34).

2.肖裕艺.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8(22).

3.朱文坤.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2).

4.王彦利.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财会学习,2018(28).

5.刘旭光.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策分析.河北农机,2018(10).

6.叶君君,胡静,龙琼.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分析.财会学习,2018(25).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体系优化新医改内部控制
新医改政策下大学生医保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聘用人员管理的思考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杨梅iPBS—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