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不可适用于“链长制”
2020-06-12陈宪
陈宪
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河长制的提出、施行和规范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2018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全面建立河长制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表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全面建立河长制,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另有29个省份设立村级河长76万多名,打通了河长制“最后一公里”。2018年10月,全国首个《河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和《湖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在浙江绍兴发布。
河长制适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符合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在近些年来的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果。此后,大致比照河长制,又出现了“街长制”,就是将各片区按路段划分为若干道路网格,由街道居委会主任担任道路管理街长,负责道路沿线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制度。其本质是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进而延伸管理触角,让城市治理更有成效。街长制与五位一体中的社会建设有关。在街长制的实践中,街长一般不由政府官员担任,而是由社区管理机构的负责同志担任,进而起到了协调各方,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作用。
近日,一条中部某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消息受到关注。据报道,该省两个城市的主要领导又多了一个新身份:XX产业链链长。报道中说,链长的责任可真不小: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挂图作业;制定完善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等。
此前也看到其他城市党政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的报道。为了协調产业链上下游各种矛盾和困难,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地方政府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用心良苦,初衷不可谓不好。目前尚无法预测这一做法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推广。但是,产业链和产业发展是经济建设领域的核心问题,经济建设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就在疫情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彰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
产业链链长制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使经过多年改革已经淡出的行政化,重回经济活动。从产业链链长的各项责任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试图主导产业链建设和发展,尽管实际上做不到;唤醒或激发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的“等靠要”想法。产业链链长制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相悖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由城市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实乃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