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焦虑与时代洪流,中年怕哪个?
2020-06-12谭保罗
谭保罗
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男性60岁和女性55岁的退休年龄已经不适合国情。我国人口正在老龄化,这将导致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这种观点我是支持的,因为退休人口的基数实在太大。数据显示,到2018年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就已达到1.67亿,占总人口数的11.9%。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而且,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首次超过15岁以下人口。
就个体来说,在目前的营养和医疗水平之下,绝大多数男性到60岁,女性到55岁,基本上都精力充沛。在身边的每一个生活小区,我们很容易发现身强力壮的大爷和大妈。只要不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某些对精力有严酷要求的职业,他们到70岁退休都没有任何问题。
你看,到2020年,出生于1930的巴菲特已经90岁,但他依然掌管着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资产管理公司。
显然,他已经不用成天阅读财务报表,只需要手下的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及时汇报经过简化处理的核心信息即可。即使年龄让他的工作时间无法持续太久,但只要他的大脑是清醒的,他就可以在那些核心事项上做出决策,依然充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掌舵者。
比巴菲特还大2岁的李嘉诚,以及很多亚洲大佬也是如此。他们即使八十岁,依然在自己的企业帝国中说一不二。有很多人,甚至对自己指定的家族继承人也不愿意放权,而是希望自己一直干到生命的尾声。
换句话说,到了年龄是否退休,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执掌股权(散户不算),股东是不需要退休的。而需要退休的人,是职业经理人或普通上班族。对后者来说,很多人到四十岁,甚至三十多岁即有危机感。
从贸易摩擦到新冠疫情,这个世界的经济扩张已告一段落。未来,全球经济活动的大范围收缩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但在我看来,这种焦虑可能是过度的,移动互联网放大了这种焦虑。比方说,在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比我们年轻的牛人。但在移动互联时代,真正的少年英才被不断吹捧,尽管他们只是极少数,而假的少年英才,则被不断包装和夸大。这些人被放置在信息洪流中被观瞻,让我们坐立不安,自惭形秽。
其实,过度焦虑大可不必,一个理性的中年人,至少应该有两点认识。
首先,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时区”,有的人在20多岁即达到人生高峰,有的40岁才开始创业,比如任正非、柳传志、宗庆后。同样都是政客,奥巴马56岁的时候,已经当了两届美国总统,而他的副手拜登78岁才开始竞选总统,而且还不一定成功。
“人生时区”和每个人所处的行业、职业有关,也有个人心智,以及客观条件限制的因素。总之,努力就行。人生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好了,不是吗?
但是,乐观归乐观,每一位中年人也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社会的中坚正是由无数个平凡中年人组成的,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必然是少数。现在的“后浪”,多数也会走过同样的人生历程,汇入另一个世代的平凡中年。
更重要的还是,无论“前浪”还是“后浪”,所有人都必须洞察未来可能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从贸易摩擦到新冠疫情,这个世界的经济扩张已告一段落。未来,全球经济活动的大范围收缩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当然,也有一定的概率是一场大复苏。总之,我们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它将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从现在开始,放弃对年龄毫无意义的焦虑,做好迎接时代洪流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