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外来车辆入校管理模式探讨——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为例

2020-06-12张科威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入校车次车流量

吴 艳 张科威

高校校园外来车辆入校管理模式探讨——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为例

吴 艳 张科威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文章通过分析外来车流量数据,分时点研究了高峰期车流量情况特征。认为在高峰期校区总体车位充足但停车舒适圈无车位的情况下,当前采取的统一引导及黑名单管理制度有效地降低了校内车辆违停现象。为了更好掌握入校人员身份,减少车流量,降低停留时长,结合当前管理方案,本文提出了预约入校及人证识别、超速鸣笛监测、收费管理等后续管理措施,以期为当前高校外来车辆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高校校园;交通管理;外来车辆

根据公安部数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2019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居民出行以自驾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断开放的校园,吸引了无数外来访客。激增的外来车辆给校区交通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管理难度。

一直以来,高校的交通问题备受重视。杨文娟[1]通过分析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在安全意识、交通设施、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面的对策;李文兵[2]等人则通过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车辆管理问题,提出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合理规划停车区域及加强法律宣传等措施;徐汇晴和施佺[3]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分类分析法,分别从机动车泊位优化和校园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校园停车管理建议。也有学者[4][5]对校园停车系统进行了规划,以解决停车难问题。

本文拟通过分析校园道闸系统中外来车辆入校数据,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实施的管理措施,提出优化管理方案。

一、校园外来车辆情况分析

(一)外来车流量及外来车辆情况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是浙大在杭州本部以外建立的首个办学特区,于2015年9月入驻舟山。舟山校区位于临城新区,(一期)占地48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南临海天大道,北靠新城大道。便利的交通,美丽的校园环境以及齐全的海洋类高端设施设备,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参观者、健身者以及学术交流者。2019年日均外来车辆入校385车次,外来车辆143辆。

校区自建立之初便在东门和北门安装了校园智能交通系统。一旦入校、离校车辆感应到地感线,入口、出口的摄像机会提取车牌号码并记录车辆图像,当记录的车牌号与系统内登记的车牌号码(校内车)一致时,道闸自动抬杆放行;反之,则需要取卡进入,还卡出校园。

从近三年的外来车流量和外来车辆情况看,外来车流量和外来车辆数虽有小幅增加,但总体较稳定。而每年除了寒假的1-2月以外,其他月份的入校车辆均较多。

通过对2019年外来车辆入校时点分析,外来车流量高峰主要集中在工作日18:00、8:00、11:00以及双休日15:00、18:00和8:00. 18点的峰值车流量13670车次,月均1139车次,日均38车次。这几个时间点正好与校区食堂就餐高峰期和体育馆对外开放时间相吻合。

图1 2017-2019年外来车流量情况

图2 2017-2019年外来车量情况

图3 2019年外来车辆入校时点车流量情况

(二)外来车辆在校园停留时长

如果将停留时长按照半小时以内、半小时-1小时、1-2小时、2-3小时、3-4小时、4-5小时、5-24小时、24小时以上来分类,则历年来,外来车辆停留校内多以半小时以内及1-2小时为主。通过分析2019年车辆停留时长在1-3小时内的入校时间点发现,在3大车流量高峰期,早上8点和11点入校外来车辆停留时长以1小时以内为主,峰值车流量为6494车次,日均18车次;晚上体育馆开放期间(18点左右)则停留1-3小时居多,峰值车流量为12872车次,日均36车次。

图4 2017-2019年外来车辆停留时长

图5 2019年1-3小时停留时长的车流量情况

(三)违规停车现象

目前校区内有校内车约300辆,校内可用车位共有690个。通过对高峰期外来车流量及停留时长分析,校区内车位数能够满足入校车辆的停车需求。但实际校区内外来车辆乱停放现象较为严重。从校区图上可以看到,在以体育馆为中心的停车舒适圈内,因没有可供体育锻炼者的车位,在体育馆对外开放期间,操场周边的机动车道停满车辆,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

图6 浙大舟山校区图及停车舒适圈示意图

二、当前管理措施及效果

第一阶段,对车辆集中入校多的时间点,进行规范停车引导。停留时间长且入校车辆多的时间点为体育馆对外开放时间,即18:00-21:00. 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在此时间段入校的外来车辆,统一由东门进出,由校区安保人员引导至南部楼宇(第二停车圈)地下车库停车。因该时间段车辆集中入校较多,而校区安保力量有限,导致部分车辆不听引导,私自将车辆停放在机动车道上的现象依旧存在。

第二阶段,从2019年4月1日开始,对外来车辆实行黑名单制度管理,即对于外来车辆,如果被校区巡逻队员发现有2次违停,即加入道闸系统黑名单。黑名单车辆在经过道闸地感时,显示“特殊车辆”,取卡或遥控操作都不会使道闸抬杆,从而限制车辆入校。实行黑名单制度后,在车流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违停告知单粘贴次数急剧下降,说明车辆停放越来越规范有序。

图7 2019年违规停放告知单贴单情况

图8 2019年黑名单车辆情况

三、后续管理方案

黑名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校区内乱停车现象,但是从我们目前的管理手段中,并未对外来车辆中的人员进行识别,而且他们入校后的行车安全、入校事由、人员是否为公安黑名单等都未在可控范围,更何况校区内有很多化学实验室以及高端仪器设备,一旦这些人员在校园内引发校园安全事故,校区的管理将很被动。此外,经考察,周边楼盘内部车位数远远无法满足房源数,随着周边楼盘入住居民的不断增加,入校车辆数势必有增无减,校区内的车位也将成为周边小区车位的补给站。因此,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以及如何有效减少外来车辆入校,降低外来车辆停留等方面考虑,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预约入校及人证识别

目前浙大华家池校区已开始实行外来车辆预约入校制度,即只有在系统预约过的车辆才能进入校区。舟山校区也可借鉴,将预约权限分配给各部门,对于团体参观、参加培训、开展会议、酒店住户、运动健身等校外人员,在系统预约填写访客信息,入校时出示身份证件于访客系统比对通过后方可入校。这样做,既采集到了访客信息,又能控制入校车辆数,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二)超速、鸣笛监测,列入黑名单管理

为了校区行车行人安全,舟山校区规定校区内行车限速20码,校区内禁止鸣笛。通过对现行车辆的观察,无论是校内车辆还是校外车辆,行车速度都较快,而当前校区内也没有测速测鸣笛装置。后期可以通过安装测速测鸣笛设备,对于超速鸣笛现象进行监测,也列入黑名单管理制度中。

(三)收费管理

实行外来车辆收费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入校车流量,减少车辆校内停留时长,提高车位周转率。根据学者研究[6],非通勤出行中有 42.9%的驾车者尽管他们当前较为依赖小汽车,但实质上对停车费用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变化较为敏感,具备向公交出行转移的可能性。如果据此推算,入校车流量能降低近一半。

四、结语

本文根据外来车辆停留时长和入校时点车流量分析,高峰期车流量时间段正好与校区食堂就餐高峰期及体育馆对外开放时间相吻合。而在车流量高峰期间,校内车位能满足停车需求,然而校内外来车辆违停现象依然严重。在无法改变停车舒适圈无可供体育锻炼者的车位情况下,将外来车辆统一引导至南部楼宇(第二停车圈)地下车库停车,而后实行黑名单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效果。未来,如果在黑名单管理的基础上,能够引入预约入校及人证识别、超速鸣笛监测,甚至收费管理办法,则有望进一步提高校园出入人员管控,减少外来车辆入校,降低车辆校内停留时长,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1]杨文娟.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9,(5):43-45.

[2]李文兵,何志理.高校车辆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5,(9):39-40.

[3]徐汇晴,施佺.基于动态数据的校园停车评价与管理[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8-24.

[4]叶奕辰,钱文雯,杜牧青.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校园停车功能泊位规划[J].生态经济,2017,(14):74-76.

[5]王全志,隽海民,钟绍鹏,赵胜川.基于大数据的大学校园停车系统规划-以大连理工大学凌水主校区为例[J].交通运输研究,2017,(4):37-45.

[6]吴娇蓉,朱启政,叶昕.城市综合体停车收费政策调整敏感人群辨识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7):839-844.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入校车次车流量
调度集中系统车次号技术的研究
动车所车次号处理逻辑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入校
北京大学:“刷脸入校”闸机西南门试运行
“巨掌”
基于车流量监测系统的荆岳大桥拥堵预警方法探讨
CTC系统自动变更折返车次号功能的实现
参考答案
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免费车流量金额算法研究与应用
异星客历险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