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治疗干眼病40例临床研究
2020-06-12张晓庆仇山波朱安宁范玲玲
张晓庆 仇山波 朱安宁 范玲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225000)指导:朱新太
干眼病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所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1]。随着电脑、手机等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干眼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我国的干眼病发生率为21%~30%[2]。目前临床治疗以滴眼液的使用为主,但疗效一般,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江苏省名老中医朱新太临证应用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治疗干眼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确诊为干眼病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眼)。治疗组男8例,女3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00±12.27)岁;病程0.5~26个月,平均病程(4.22±6.15)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78±11.71)岁;病程0.5~24个月,平均病程(3.79±4.67)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标准拟定。主症:眼睛干涩、视物易疲劳、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眼痒等。眼部检查:泪液分泌量测定≤10 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10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分。主症符合1项,或者1项以上症状经常或持续存在,眼部检查有1项以上异常者即可诊断为干眼病。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18~70周岁者;(3)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本病者,或已使用其他药物治疗,但已停药2周以上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眼部疾病者,如泪道阻塞、结膜及角膜病变等;(2)干燥综合征患者;(3)屈光、白内障等手术后3个月内者;(4)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5)怀疑或确有药物滥用病史者;(6)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治疗。穴位选择: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四白、风池穴。选用规格为0.30 mm×40 mm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睛明穴针刺时嘱患者轻轻闭眼。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25 mm,不提插捻转,出针后用棉签沿眶壁按压针孔5 min左右,防止出血。太阳、四白穴斜刺15 mm,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平刺15 mm。风池穴针刺时采用朱氏风池三针法操作,即在风池穴及其左右旁开各0.5寸处各进1针,左右两侧各3针,每穴针刺时向鼻尖方向斜刺1寸,进针后行捻转手法,角度在180°~360°之间,频率为60次/min,操作2~3次后,改为提插法,重插轻提,同样操作2~3次,如此循环,行针手法宜轻巧、柔和,平补平泻。一般每穴施针1 min,以促通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患者觉局部酸胀感明显,向头面部方向传导,针毕出针后,双目有“明亮感”。上述诸穴留针30 min。每周针刺3次,共治疗4周。
2.2 对照组 予右旋糖酐羟丙钾纤维素滴眼液(爱尔康眼药厂法国分厂,药品批号:299696F)滴眼,每日5次,每次1~2滴,共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积分 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主症(眼干涩)和次症(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疲劳)按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主症分别记0、2、4、6分,次症分别记0、1、2、3分[4]。
3.1.2 泪液分泌量 用泪液分泌试纸(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检测者用一手食指轻轻下拉患者下眼睑,另一手将试纸一端5 mm处折叠放入下睑外1/3结膜囊内,闭眼5 min,从折叠处测量其湿润长度。如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大于10 mm/5 min则说明泪液分泌正常[5]。泪液分泌量测定是评价泪液分泌的最常用方法,可了解泪液基础分泌情况[6]162。
3.1.3 角膜染色情况 治疗前后将2组患者角膜病变面积平均划分为4个象限,根据染色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各计0、1、2、3分,总分为0~12分[5]。
3.1.4 泪膜破裂时间 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用裂隙灯观察泪膜形成第1个干燥斑所需的时间,每次观察3次,取平均值[5]。泪膜破裂时间用于评价角膜前泪膜的稳定性[6]161。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组内、组间比较分别选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若资料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选用非参数检验法。
3.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泪液分泌量>10 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10 s,角膜荧光素染色(-);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数降低;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泪膜破裂时间或泪液分泌量增加,或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数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等检查均无改善。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只
3.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指标比较 见表2。
4 讨论
干眼病为现代多发病、流行病,其发病原因复杂,随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手机、电脑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日渐增加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西医治疗主要以人工泪液滴眼液为主,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效应时间短暂,症状易反复,长期使用还会造成一定的依赖性。中医将干眼病归属于“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范畴,正如《审视瑶函》曰“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干眼病的发生与人体五脏六腑均有密切关系,《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
朱新太老先生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朱氏风池三针法,临床运用范围广泛,对头面五官等疾病如眩晕、耳聋、耳鸣、头痛、干眼病等均有较好疗效。风池穴在眼病的治疗中很重要,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之经穴,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可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针灸甲乙经》曰:“目泣多,多眵䁾,目内眦赤痛……风池主之。”风池穴位于头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下有枕大、枕小神经、枕动、静脉的分支及椎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分布,针刺风池穴能刺激眼部神经,调节椎动脉、眼动脉血流量,从而对眼部疾病疗效较佳。朱氏风池三针法来源于《灵枢·官针》的齐刺法“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朱老认为风池三针法刺激量较单一取穴刺激量大,刺激时间相对较长,刺激面较广,通过针刺效应的累积能更好地治疗相关疾病。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四白均为眼周取穴,睛明、攒竹均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针灸大成》记载“主目远视不明,恶风泪出……目眩内眦痛,荒荒无见,眦痒……”,与攒竹相配共同调节眼周气血运行,为针灸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组合之一;丝竹空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穴,瞳子髎为足少阳胆经之穴,是手太阳、手足少阳三脉之会,两者合用具有清泻肝胆、明目止痛之功;太阳为经外奇穴,主治目疾;四白属足阳明胃经,可明目利窍,疏风清热。诸穴合用意在疏通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使目有所养。
干眼病的发生与泪液的生成障碍有关[7],而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一方面能有效刺激泪腺的分泌,使泪液量增加;另一方面能扩张眼周血管,增加营养物质供应。研究发现针刺可促进泪膜黏蛋白的表达[8],改善角膜病变程度,增强泪膜的稳定性,从而缓解患者眼部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胀痛等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且不会造成患者的依赖性。本研究发现治疗组在改善干眼症状、角膜染色、刺激泪液分泌量及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75%(P<0.01)。表明朱氏风池三针法配合眼周取穴治疗干眼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泪液分泌,改善角膜病变程度,增加泪膜稳定性。但本次试验未进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针刺如何刺激泪液分泌以及对眼神经、椎动脉、眼动脉血流量等因素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眼部指标比较(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