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放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0-06-12刘智慧
刘智慧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焦作 454001)
食管癌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较高,中晚期食管癌预后相对较差,即使经过外科手术切除或多学科综合治疗后患者的5 a生存率也仅为30%[1]。化疗作为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需要手术的中晚期患者联合使用放疗和化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2-3]。本研究对我院行单纯化疗和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确诊为中晚期食管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伴有吞咽困难的症状。病例排除标准:以往接受了保守治疗;接受了放疗后的食管癌切除术;有复发性肿瘤并接受了放疗或化疗。将所有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3.7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54.3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化疗方案:第1~4天使用便携式电子泵连续输注5-氟尿嘧啶750~1 2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40~100 mg/m2,28 d为1周期。
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调强放疗。具体方案:从化疗的第1天开始使用调强放疗方案,并且照射5野,每例患者分别设计5野治疗计划,肿瘤区域采用特殊的剂量照射,放疗剂量为63(60~81)Gy。
1.3 研究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肿瘤外侵、淋巴结转移及病变范围等。每周期观察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完成治疗后的2个月内进行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4]评估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并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算总有效率。观察并记录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从确诊入组到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时间),同时观察2 a内患者的肿瘤进展情况。
2 结果
2.1 2组总有效率、2 a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2 a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总有效率、2 a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比较 n(%)
2.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食管狭窄、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2组肿瘤外侵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治疗组肿瘤外侵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肿瘤外侵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比较 n(%)
2.4 2组食管钡餐造影所示肿瘤直径比较治疗组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肿瘤直径为(1.21±0.24)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75±0.3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论
对于食管癌,特别是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和化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关于化疗方案以及放疗剂量的选择等尚无统一的标准可参考[5-6]。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食管癌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50或50.4 Gy作为食管癌的放疗剂量[7],但也认为应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放疗剂量的增加。美国放疗肿瘤学协作组相关试验发现放疗联合化疗时放疗剂量64.8 Gy的肿瘤反应率为85%,而50.4 Gy的肿瘤反应率仅为15%[8]。这说明肿瘤反应与放疗的剂量有一定相关性。放疗是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合理放疗剂量的选择原则是在尽可能提高疗效的同时控制放疗所致的不良反应[9]。高剂量放疗对食管癌具有一定的潜在益处,但以往可能由于高剂量放疗患者多数为晚期,导致其相对较高的死亡率,所以放疗剂量增加可能发挥的增效作用被忽略[10]。
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单纯化疗治疗和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同时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治疗组肿瘤外侵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放疗降低了肿瘤转移风险有关;治疗组患者的钡餐造影显示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总之,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改善其疾病无进展生存情况,然而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所得结论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