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12钟巧欣李慧芳
钟巧欣,李慧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手术室,广东 广州 510760)
自经济全球化发展后,我国医疗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微创技术逐步深入到医疗行业,这为腔镜手术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腔镜手术具备创伤小、不良反应小、恢复快的优势,其管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献报道显示,手术室内使用腔镜设备出现不良情况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足,且技术不合格,制度缺乏等[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开展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与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开展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开展腔镜手术患者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前后均为60例患者。实施前男女占比为1:1,年龄为20~55岁,平均年龄(38.5±8.12)岁,妇科手术20例、消化系统25例、泌尿系统15例;实施后男女占比为1:2,年龄为21~60岁,平均年龄(41.10±9.55)岁,妇科手术30例、消化系统20例、泌尿系统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本文研究所有的手术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且时间段内未发生人事变动,护理团队由8人组成,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2名。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实施前
不实施任何管理措施,按照常规开展。
1.2.2 实施后
期间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1)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科学且合理的流程,组建专门的腔镜设备器械精细化管理小组,护士长负责安排,将所有护士划分为2组,手术组与后勤组。制定器械发放、回收及维护、保养制度,消毒与清洗制度。术中严格核对与清点器械,注重治疗配合,完善制度及流程,完善信息登记,确保交接无缝隙,注重风险管控,做到引导标识,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借助应急预案,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演习,各专科组长分析手术医师习惯,依照科室进行登记整理,增强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度。(2)注重人员培训,确保设备配置合理性与科学性,护士要参与器械培训课程及器械保养课程,定期考核相关知识,并将成绩纳入到年终考核内。(3)注重细节管理,包括:设置专门的器械存放间,成立器械班,合理放置器械;每台设备前要放置操作规程手册、故障处理手册,并对器械零件进行编码管理,建设专门的使用本及登记本,记录相关信息,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优化细节,合理操作,注重器械设备核对,定期消毒,及时清理,妥善保管组件。(4)成立专门的护理技术小组,注重缺陷管理,结合护理操作内容,成立对应技术小组,注重缺陷管理,保障护理安全,并动态调整。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腔镜设备器械不良情况,两组医师及护士管理阶段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使用t检验,以P<0.05为标准,分析数据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腔镜设备器械不良情况对比
实施前不良率为28.33%,实施后不良率为8.33%,实施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腔镜设备器械不良情况对比[n(%)]
2.2 两组医师及护士管理阶段满意度对比
实施后满意率(98.33)高于实施前(85.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师及护士管理阶段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腔镜手术目前已经逐步替代各类开放式手术,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需求[2]。
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护理人员素养,明确岗位职责,掌握护理关键点,并注重风险控制。不仅如此,在实施期间还注重标识的管理,注重交叉感染的预防,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强化医护默契度,以此提升医护满意度,为手术开展奠定基础[3]。
综上所述,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降低人为失误,提升手术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