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2020-06-12袁文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脑梗体位障碍

袁文兰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脑供血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导致脑梗死,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甚至引发患者窒息死亡[1]。因此,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及时补充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康复。故本次实验采用两种护理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0例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患者进行护理,旨在探析脑梗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举措和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脑梗患者,经CT和MRI检查均已确诊,且符合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每组均纳入病例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为(62.52±4.41)岁,病程2h—6个月,平均病程为(26.58±6.04)天,根据VFSS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分为:轻度吞咽障碍20例,重度吞咽障碍1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为(62.49±4.39)岁,病程2h—7个月,平均病程为(26.60±6.01)天,根据VFSS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分为:轻度吞咽障碍18例,重度吞咽障碍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患者均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详细内容为:(1)口腔护理:及时清洁患者口腔,早晚进行口腔护理,针对口腔溃疡患者,可予以漱口液,对于口唇干燥患者,可适当涂抹石蜡油。另外,需注意在患者进食后及时清理口腔残渣,防止感染。(2)进食训练:清理患者口腔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确定患者的进食体位、食物形态和入口量。其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当体位,例如卧床者需躯干仰卧位,头部稍微前屈,将枕垫垫在患者瘫痪侧肩部,护理人员立于健侧,防止食物流出;可下床者需坐直头稍前屈位,身体向健侧倾斜约30度,以防误咽。注意要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状况及时调整体位[2]。其二,食物形态:对于嗜睡、吞咽能力中度的患者,予以流食,例如牛奶、果汁,随着病情改善可逐渐过渡至粥状食物。其三,入口量:起始3—4ml,随后可逐渐增加,叮嘱患者可反复吞咽,保证食物咽下,切忌使用吸管。其四,食物分配和方法:遵循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原则。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精神状态和进食量,保证患者清醒状态下进食。(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吞咽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患者可先食用粘性好、不易松散的食物,如布丁、蛋羹等,随后可食用糊状食品,如芝麻糊、粥类,再后来可选择碎状食物,最后过渡到正常饮食。(4)鼻饲护理:重度吞咽障碍患者(不能维持由口摄入足够水和热量的咽部运动障碍患者)应给予插胃管,鼻饲饮食,首先抬高其头部30度,先少量注入流食以防患者不适,随后可缓慢增加,注意每次不可超过200ml,时间间隔应多于2小时,鼻饲完成后需至少保持原来体位30分钟。(5)心理干预:吞咽功能的丧失会严重打击患者自身,易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疏导,耐心解释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后续治疗情况等,做好健康宣导,使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识。(6)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练习“啊”、“我”等字眼,加强口唇肌肉和声门的闭锁;指导患者进行伸舌运动,并鼓励患者磕牙、鼓腮、咳嗽等,以帮助其尽早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进行测评,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具体疗效判定标准为:(1)治愈:护理后,患者吞咽障碍完全消失,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检测患者吞咽情况,发现其一次便可将水咽下;(2)有效:护理后患者吞咽障碍已经有所好转,通过洼田氏饮水试验发现患者饮水需分为两次,且尚未出现呛咳现象;(3)无效:护理后患者吞咽障碍未见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00%[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x2检验;P<0.05时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结果分析: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67%,比较可见观察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是目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居多,由于该病极易在安静或者睡眠状态下发病,且发病较为缓慢,诸多患者尚未进行有效预防,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

吞咽属于复杂性的躯体反射活动,需要多样器官间的相互协调。而吞咽障碍是脑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究其原因就在于患者双侧大脑皮质或者脑干受损,继而出现了假性球麻痹[5]。若脑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则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误吸、饮水呛咳等,应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以避免肺感染、脱水、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通常情况下,临床对于吞咽障碍患者多采用鼻饲护理来维持患者自身营养,然而长期鼻饲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营养失调、完全丧失吞咽功能,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6]。故而针对此类患者及早进行综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恢复其生理功能具有积极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实施综合、系统的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76.67%,足以说明从体位、饮食、康复训练、心理、口腔以及鼻饲等多个方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饮食护理能够保证患者进食状态的良好性,减少误食,避免严重伤害;循序渐进的鼻饲和喂食方法有助于加强患者营养,保证正常人体功能;同时给予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方法练习吞咽、发音、伸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尽早实施系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更好的提高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患者的护理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脑梗体位障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跨越障碍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