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运用于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分析
2020-06-12刘亚
刘 亚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辅助性器械与侵入性操作常用于重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主要由于其个人身体素质很差,免疫力低,并且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常用的侵入性操作有留置导尿管、静脉导管等。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深静脉置管的技术,为患者建立输液通道,利于患者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成本效益好、安全性高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尽管PICC技术应用不断成熟,但由于置管时间长,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增加患者疼痛感,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当前,我院为了预防PICC并发症,提升护理质量,实施静脉治疗小组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以近三年(2016年1月-2018年12月)274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运用于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274例PICC置管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129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63岁,年龄平均值为(49.35±5.69)岁;脑出血117例,脑梗死99例,颅内感染42例,其他132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治疗期间行PICC置管,离开病房时带管;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行其他静脉治疗方法;精神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成立静疗小组,由7人组成,其中3人已拿到PICC置管资格证书,选取1人担任组长,1人为咨询顾问,1人为副组长兼科室联络员。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1.2.1 血栓早期症状的观察
穿刺点发红、皮温增高、皮肤颜色发绀、置管静脉上臂肌肉出现酸胀疼痛、臂围增粗等情况报告医生,以发现早期血栓形成血栓发现得越早,溶栓治疗效果越好。
1.2.2 心理护理与溶栓治疗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讲述置管后诱发静脉血栓原因,缓解患者焦虑与紧张等负性情绪。溶栓抗凝治疗前告知患者或家属治疗的目的、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以取得其理解与配合,说明治疗期间可能发生出血情况有出现消化道、颅头等出血、肺栓塞。
1.2.3 肢体护理
①对于急性期患者,应当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月1-2周,健侧卧位体位,避免患侧受到压迫,患肢禁止剧烈活动,指导患者做握拳、松拳动作,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进而减轻上臂的肿胀。②将患肢抬高20-30°,有助于血液回流,患肢需加强保暖,调整室温为25℃,患肢不可剧烈运动或者按摩,制动患肢,避免栓子脱落引发肺栓塞。③每天对健肢、患肢的同一水平臂围进行测量,并干茶患肢的消肿情况,以及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④33%硫酸镁湿敷2次/d,每次20~30分钟。⑤喜辽妥外涂4~5次/d。⑥禁止冷敷热敷,主要由于此法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耗氧量增加,不利于患者,其中冷敷诱发血管收缩,对健肢循环、接触疼痛不利。⑦避免患肢静脉注射与输液。
1.2.4 观察全身症状体征
生命体征、意识 ;有无头晕、头痛 ;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胸闷、胸痛 ;检测凝血功能。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与满意度,对比管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心理状态使用HAMA量表与HAMD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涉及数据信息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用t检验,表示方法为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方法为%,若组间比较可见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形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调查结果
274例患者均实施静脉治疗小组护理管理,并发症共22例,占比8.03%;其中堵管8例,占比2.92%;感染4例,占比1.46%;血栓10例,占比3.65%。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
如表1所示,管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管理前,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调查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调查结果(±s)
组别 n HAMA评分 HAMD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管理前 274 12.37±2.67 15.96±3.76 9.71±2.86管理后 274 5.12±1.24 5.38±1.73 15.82±3.35 t值 / 0.2697 7.1387 0.1758 P值 / 0.7881 0.0000 0.969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调查结果
274例患者均实施静脉治疗小组护理管理,满意154例(5 6.00%),比较满意110 例(40.15%),不满意10 例(3.65%);满意度为96.35%。
3 讨 论
行PICC置管治疗,为静脉化疗提供了便利,但伴随多种并发症,以静脉炎较为常见,影响患者治疗。例如,机械性静脉炎,其发生与PICC穿刺与血管刺激等具有相关性[2],在PICC穿刺以后,静脉内膜与静脉瓣受到穿刺针的刺激,损伤血管内膜,从而引发静脉的炎性反应,最终发生机械性静脉炎。PICC置管若发生并发症,则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延长治疗周期,降低生活质量。为了促进患者依从性提高,导管使用时间延长,可采用健康教育,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3]。为了有效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实施静脉治疗小组护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并责任分明,各司其职,使得小组成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同时还可确保护理服务的全面性、综合性与规范性。本次研究中,选取274例患者实施静脉治疗小组护理管理,加强心理护理、肢体护理、环境护理等综合护理,缓解负性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治疗[4]。本研究结果可见,274例患者均实施静脉治疗小组护理管理,并发症共22例,占比8.03%。管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管理前,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满意度为96.35%。
综上,PICC患者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满意评价,提升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