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12董文丽
董文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广西 南宁 530219)
急诊对于危重症病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室。急诊科室人员抢救病患的能力上水平,与病患的生命安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因此,为了探讨急救护理在危重症病患抢救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在此次研究中选择了急诊危重症病患126人展开对照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6名急诊危重症病患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一样,每组皆是63人。实验组病患63人:男42人,女21人;年纪22~67岁。对照组病患63人:男37人,女26人;年纪21~70岁。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急诊危重症病患(脑功能衰竭、各种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并许可此次调查。排除标准:不能够配合此次调查者。将2组病患的年纪与性别等一系列基本资料予以对照,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拥有可行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的护理措施,护士按常规急救标准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规范的急救护理模式:(1)院前急救。救护车辆到达现场后,救护车辆人员应立即查验病患的生命体征,采取止血、吸氧等适当抢救措施,并建立静脉通道以延缓病患的病情。如有必要,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方法抢救病患。(2)在运送过程里,护士需简单地评估病患的病情,向急诊室报告病患的名字、年纪及其他基本资料,并通知急症室的护士根据病患的状况进行急救准备。(3)病患入院后,经验丰富的护士应尽快安排转诊,以免延误危重病患的黄金抢救时间。(4)依据急救标准,明确护士的工作要求,动态观察病患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大小、血氧饱和度等,病患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五)抢救工作结束后,护士将病患转到病房,将病患的状况和抢救用药、检查及护理、抢救过程等交接给病房责任护士,并相应地做好病患的转诊工作。
1.3 评价指标
对照两组病患的各项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由本科自制评价表施行统计调查,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这次实验研究当中的全部数据皆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置,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x±s)体现,以t检验,P<0.05体现差别拥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运用率(%)体现,以卡方查验,P<0.05代表差别拥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病患抢救时间对照
经过两组数据对照可知,实验组危重症病患的各项抢救时间均要比对照组短(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病患抢救时间的对照
2.2 2组病患抢救的满意度状况
经过两组数据对照可知,实验组危重症病患护理满意度明显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病患(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病患抢救满意度对照
3 讨 论
抢救危重病患时,应注意及时、有效,若有轻微的疏忽,就会破坏抢救过程。传统的急救模式由于护士工作分散、对护理过程的理解不同等因素,可能影响抢救效果[2]。规范的急救模式是合理划分各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科学处理急救流程,使急救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以保障急救工作的有序发展和急救的整体质量,提升了抢救工作的效率[3]。因此,急诊科护士需要明确职责,严格遵守急救标准,不断提升专业护理能力和现场急救能力,能够处置和减少护士和病患之间的冲突[4]。在本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抢救时间短,满意度高,这证明了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病患的抢救中,拥有着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病患的抢救时间,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应该予以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