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12副教授
杨 欣 副教授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在城乡二元制改革中如何加速城乡商贸流通业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统筹视角下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商贸流通体系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忻红等(2012)以河北省为例,研究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认为当前河北省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存在组织规模较小、程度低、竞争力弱等困境。任保平等(2014)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现状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工业化水平提升和城市化水平提升有效促进了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提升。张鑫(2017)以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为例研究区域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有效促进了区域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进程。耿继静(2019)认为城乡经济、文化融合促进了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现有研究缺少对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全面评价,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
(一)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客观性原则。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选择必须要从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实际水平出发,能够反映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现状。系统性原则。从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整体性出发,各项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现实水平,并且各项指标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构建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要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所选取指标应该是公开数据能够获取的,可以进行量化处理。可比性原则。本文构建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目的在于测算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并且能够对地区之间差异性进行分析,因此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比性。
(二)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选择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本文将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城乡商流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城乡信息一体化。其中城乡商流一体化主要是指城乡之间商业一体化水平,度量指标有6个,分别是城乡人均收入比、城乡拥有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比、城乡消费水平比、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城乡市场交易额比、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比。城乡物流一体化有3大指标,分别是工业品和农产品物流总额比、农产品物流总额占比、每单位生产总值对农业品物流需求系数。城乡信息一体化有2大指标,分别是城乡电话用户比和城乡居民拥有电视机数量比。
表1 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
(三)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测算结果
利用SPSS22.0进行全域时序主成分分析,KMO检验值为0.78,第一主成分特征值为8.360,贡献率为76.003%,累计贡献率为76.003%,第二主成分特征值为1.411,贡献率为12.830%,累计贡献率为88.833%。随后根据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将权重值和初始值进行数学加权,得到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省级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2010-2018年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我国整体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仅为0.649,而2011年达到了0.739,2012-2016年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2017年有较大程度提升,达到了0.827,2018年达到了0.850。但是我国30个省市间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2010年一体化水平最高与最低的差额为0.357,2018年一体化水平最高与最低的差额为0.65,说明我国30个地区之间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差异性逐步增大。
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通过上文对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测算,明晰了当前我国30个省市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现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原因,本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上文测算的30个省市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使用cx表示。参考现有研究文献,选取如下解释变量:其一,地区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使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用gdp表示。其二,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当前我国存在城乡二元化发展状态,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必然会受到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使用地区城镇人口总数除以常住人口总数衡量,用peo表示。其三,地区居民消费支出规模。商贸流通产业是消费行业的所属行业,因此必然会受到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使用地区人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衡量,用cos表示。其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会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因此会对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产生影响,使用人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衡量,用inc表示。其五,基础设施投资水平。使用年度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衡量,用jc表示。其六,地区零售商品交易总额。使用年度地区零售商品交易总额衡量,用ls表示。以上数据时间跨度为2010-2018年,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国家统计总局。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lngdp与c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9,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之间为明显正相关关系。peo与c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8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之间为明显正相关关系。lncos与c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与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之间为明显正相关关系。lninc与c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与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之间为明显负相关关系。lnjc与c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8,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水平与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之间为明显正相关关系。lnls与c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6,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商品交易总额与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之间为明显正相关关系。
表2 2010-2018年省际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测算结果
(三)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lngdp与cx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546,p值为0.001,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546个百分点。peo与cx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501,p值为0.024,说明地区城市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地区城市化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501个百分点。lncos与cx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413,p值为0.013,说明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413个百分点。lninc与cx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71,p值为0.001,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抑制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会导致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下降0.271个百分点。lnjc与cx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440,p值为0.000,说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440个百分点。lnls与cx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528,p值为0.041,说明地区零售商品交易总额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地区零售商品交易总额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528个百分点。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4 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城乡商流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城乡信息一体化。2010-2018年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产业一体化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了0.850,但是我国30个省市间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而且30个地区之间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差异性逐步增大。经济发展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546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5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4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会导致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下降0.27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440个百分点;地区零售商品交易总额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升0.528个百分点。
(二)政策建议
为加速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稳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本文实证分析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上升,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对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水平上升也具有明显带动作用。为此我国政府应该稳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第二,构建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培育农村物流主体,从政策和法律上给予农民相应扶持,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信息流一体化。基础设施水平与商贸流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为此,我国政府应该扩大年度财政支出在城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加速城乡信息流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