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2020-06-11黄楚仪
黄楚仪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如今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了解小学生阅读现状,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个人能力。
关键词:阅读指导;阅读习惯;小学语文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阅读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其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另外,为了达成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的目标,教师要注重关注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现状
(一)阅读方向不明确,阅读收获少
课外阅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从书籍中有所收获,让学生在畅享阅读乐趣的同时,拓展课外知识,修身养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阅读的书籍参差不齐,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有漫画书、小故事等,这类阅读材料对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作用较小。因此,教师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阅读书目尤为重要。
另外,有的高年级学生虽广泛阅读书籍,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阅读训练,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关注情节,囫囵吞枣,最终收获甚少。
(二)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积极性不高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以独特形式进行内心交流的方式,是反映读者思维能力、提高读者表述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平时的阅读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师在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也大大压缩阅读教学的时间,同时课堂上往往以教师预设的方向走,导致班内的阅读氛围不够浓厚,大大打击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另外,课外阅读的练习作业,更多的是走形式,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被动地阅读文本来完成一些毫无趣味的题目。这种枯燥的被动阅读,使学生对阅读愈发反感。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一)以开放的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他们期待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得到表达甚至是认同,如果课堂上教师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创造条件给学生展现独特理解与感受,那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浓厚,课堂也会更富有生气。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可以以教材文本为阅读素材,通过改变课堂模式,将一节节枯燥的课堂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思维的课堂。
一堂开放的课,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研学时间。研学,包括预习、导学等内容,其中高效预习是研学的第一环节,也是阅读的开端。高效的预习即有目的地初读,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任务。阅读任务可以是:(1)熟读文本,能读准字音,流利朗读;(2)能口头说说文章主要内容并写下来;(3)边读边思考,文章哪些地方最值得我们关注,用笔画出来,并简单写下自己的看法或疑问,等等。阅读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要随着文本改变的,比如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梳理课文所描写的场面是基础,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在预习时以画图的形式总结出开国大典的流程,重点突出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活动。为了减少难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的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通过预习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文本关键信息,形成独特理解的习惯,为日后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导学,则更多地体现在研学后教的开放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在学生熟悉内容后,让学生提出疑问,形成有价值的研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时,教师也善于做一位倾听者,鼓励学生做质疑者,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样的课堂开放、自由、平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提高阅读兴趣。
(二)科学推荐书目,有效拓展延伸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更多的是教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则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个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阅读对应层次的书籍,同时教师选取与课内阅读材料有一定联系的书目,更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强化课外阅读的效果。比如,完成《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原文《故乡》,以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感受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还可以推荐学生看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解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这样,学生就能把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所得到的阅读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并对鲁迅先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课外阅读,也要有恰当的监督和定期的汇报。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比较好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分享给其他学生,让学生相互学习。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失去方向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比如,在学生阅读《故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描写人物、场面等的相关信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归纳写作方法。其中,闰土的变化是学生阅读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停留于感叹闰土的变化,还要当一名小侦探,在文章细节中找到闰土变化的原因。
具有一定规律的、系统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学以致用,从而增强阅读的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巩固良好阅读习惯。
(三)以活动促总结,以氛围促阅读
阅读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当学生完成了课外阅读任务后,教师要及时通过活动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给予学生分享的机会。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课本剧、写给作者的一封信、我与故事人物的对话、读书方法大比拼、我是速读小能手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回顾阅读过的内容,更牢固地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阅读,阅读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人手,营造阅读氛围。在学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发动学生以“读书”为主题,布置教室。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剪纸、练习书法等让教室充满书香气息,同时教师要设立“读书小能手”“阅读之星”等评价制度,让学生随时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另外,教师还要用书柜作为读书漂流的主阵地,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好书,放置在书柜中,其他学生能随时取阅。在家庭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效运用“智慧阅读”等电子阅读平台,教师通过平台随时查看学生阅读进度,表扬积极参与互动的学生。教师还要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亲子阅读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作业形式,而要把每一次的阅读活动系统化,活动开展既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要有趣味性。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好奇心强。教师应当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书为伴的习惯,让学生在书籍中畅游,修身养性,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想象力。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阅读课堂自由开放,阅读材料科学化,阅读活动丰富有趣,阅读氛围浓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郭艺兰.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学周刊,2020(02).
[2]王万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绘本阅读指导策略解析[J].学周刊, 2020(06).
[3]吴丽钦.浅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
[4]王国良.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