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06-11彭佳洁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彭佳洁

摘要:目前,经济网络非常发达,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变得更加便捷,当然,也因此产生了一定的问题。随着网络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已经日益成为了教育的难点。学生若想获得能力的发展,首先需要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心态,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探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健康心理都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中职生很有可能因为成绩不理想,选择了一门专业技术,这些学生的心理往往会较压抑,压力较大,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因此教师必须要让中职生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让中职生了解学习到真正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拥有乐观精神,不能够因为自己是中职生而产生自卑心理,重视其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典型的和人的心理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是为了探索人心理的幸福感及归属感,该学科以一些正常并且健康的人群当做探索对象,通过比较合理的方法引导人们心中潜在力量的激发。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之下,为了能够进一步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使其更加乐观,以正能量的态度来面对之后的人生与所经历的一切。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必须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遭遇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学生也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品质。学生的态度可以决定其毕生的发展,所以应该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二、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教师以及学校起到的辅助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此同时,学生必须要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为了能够让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促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完成相关教育,要开展一些符合心理健康主题的班会。由相关教育工作者指派班里的心理委员,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主题的讨论,全班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生活事宜情况,挑选一个更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或者编排成一个节目,节目当中可以包括存在的某些心理问题,以及学生自己想到的解决办法等。这样的节目表演形式看上去是比较轻松活泼的,但实际上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可以从学校节目里学到很多调节自己情绪的办法,使自己获得提高[2]。

2、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活动

学校要能够按照实际情况,每一个学期给学生举办健康并且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量。根据测量出来的结果,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之后,举办心理知识的竞赛,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积极地参加到比赛过程中去,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被积极的且具有正能量性质的内容影响,这样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次,学生应该尽量多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学生可以慢慢习惯并且可以融入到这样的健康氛围里[3]。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会接受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教育,而这些教育大部分都是來自于课堂或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给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由专业的老师讲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信服力将会更加显著,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其较长时间可以保持正面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讲述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通过对个案的深度剖析的和具体讲解,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心理治疗的手段,这样的讲课方式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也更易于学生理解。进一步来说,和一些比较传统的课本教学比起来,这样的授课方式更加具有实践价值[4]。

4、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中职生年龄大部分都在青春期的阶段,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的使其,因为激素水平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也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变化。为了能够让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保持较长时间的正向积极状态,教师也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平时注意观察,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若发现心理状态持续不佳,或者是行为相对较为反常的学生,可主动与学生聊天对话,了解学生近期是否感受到较大的学业压力或者是否遭遇了重大生活时间,之后再给学生做情绪疏导,尽量避免其他出现习得性无助,从而进一步发展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影响其生活质量与未来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方法,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在讲授这一类课程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对一些行为异常或持续性心境低落的学生尽早进行心理,合适的契机下,敦促其入院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心理健康的标准,约束日常行为,适应变化快速的时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出校后的社会挑战。

参考文献

[1]谷喜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91.

[2]曹义武.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64-165.

[3]江妮.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师,2019(S1):190.

[4]张惠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9(23):92.

猜你喜欢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