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2020-06-11闫国

天津教育·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构建新课程

闫国

【摘要】数学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实现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传统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交流较少,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分析初中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同时解决本学科的基本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实现高效课堂的科学化构建。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在高效课堂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高效课堂是指教学效率较高的课堂模式,主要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实现而言,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高效课堂当中,应该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其中,学生负担和课堂容量属于效率范围,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属于效益范围。实现教学效益与效率的有效均衡,能够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其能力思维。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从教学时间、任务量和教学效果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往往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乏味,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未能意识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指导,自身的权威性不容学生质疑,导致学生的个人创造性想法无法得到表达。

三、新课程理念下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融洽的环境,促进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升。传统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教师往往过于严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惧心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将构建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作为重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针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给予学生充足的发言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猜想。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在教学中扮演的引导者角色,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当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认真倾听学生在学习中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建议,增进师生之间、學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势。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消除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紧张感。

(二)加强课堂导人

初中生由于思维较为活跃,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导致初中数学课堂的连续性不足。为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导人环节的科学化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中。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学习行为往往受到兴趣的驱动,通过趣味性导人环节的应用,能够使其在课堂当中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了解数学世界的魅力。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引导和铺垫的方式,降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陌生感。比如在平行线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平行线的永不相交特性,将抽象的知识概念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讨论与探究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通过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在熟知的情境当中学习新的知识,消除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陌生感与疏离感,提升课堂听课与学习效率。教学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使其能够找到新知识学习的突破口。教学情境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包括了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等。教师应该确保教学情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构建情境。同时,也应该实现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防止出现与教学课堂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普遍应用的趋势下,教学情境的构建更加便捷。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知识概念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高效化课堂的构建。

(四)设置课堂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运用层次性问题引导课堂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记忆、背诵和做题,导致其思考空间受到压缩。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其数学学习过程。在设置课堂问题时,除了应该紧密贴合教学内容外,还应该重视问题的启发性与引导性,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与判断空间,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防止问题难度过大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打击,也要防止问题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生活经历、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提问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该通过启发式问题促进其思维的拓展与延伸;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其在回答问题当中掌握基础重视,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引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管理,增强教学课堂的秩序性,实现高效课堂的快速构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为其分派合理的学习任务,督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小组设置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保障小组内个人能力的层次性与小组间整体水平的均衡性。合作能力也是衡量一个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指标,这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一种补充与拓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问题,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想法,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当中获得认知提升。教师应该对不同小组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纠正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实现高效课堂的快速化构建。

(六)鼓励动手实践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会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如果只让学生凭空想象与思考,将会在学习中遇到较大的难度。而通过动手操作与实践,学生能够以形象思维思考问题,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具展开操作,在变形当中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

四、结语

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满足其学习与成长需求,同时提升教学工作水平。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依旧存在。为此,需要通过优化师生关系、加强课堂导人、创设教学情境、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合作学习和鼓励动手实践等途径,增强数学课堂的高效化,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萍.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20(2).

[2]宋晓杰,徐敬敬.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3]王晓艳.谈谈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4]于海燕.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构建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