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020-06-11邱彩燕
邱彩燕
[摘要]以探究为引线,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知识,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下,可大幅度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很多小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难建立数学学习兴趣,久而久之,数学学习就会变得十分枯燥,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探究式课堂学习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之后,学生才会带着探究的热情展开探究学习,才会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探究式课堂构建的效果。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量都比较小,因此小学生在数学问题的理解上难度较大,一些学生还会出现比较吃力的现象,认为数学知识很枯燥、很难学、很抽象,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其实,数学知识并不抽象,而且十分地贴近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也非常实用,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问题,如果学生学习数学开窍了,掌握数学知就会十分容易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教学技巧,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象认识,建立了明确的形象,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就会更透彻,也会使数学知识变得更直观。情境创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合理的情境,通过情境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够使小学生更清晰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二、合理引导,提高探究效果
(一)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
在探究式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充足的空间,这是开展探究式课堂的前提条件。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就无法对问题展开全面的思考和研究,充足的时间是探究式课堂效果的保证。通常在探究式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就应该使学生积极地开发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做出任何评价和纠正,在探究结束之后,再就关键问题做进一步讲解。
(二)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除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之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才会有更多探索钻研的机会,才会对问题进行更透彻的思考。通常在探究式课堂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的探究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用作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探究评价,充足的时间是探究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尽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探究。
(三)营造多维互动的探究交流氛围
所谓探究,就是集体性的研究活动,只有通过互动交流才会使探究的范围更广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性格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正是由于个体差异给探究式课堂带来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优势不同,知识含量和内容也不同。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展开集体探究,能够使学生各取所长、集思广益,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得到有效的拓展,既增长了知识面,还拓宽了视野,这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强化探究实践
实践在探究式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探究式课堂模式的构建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模式,自主学习就包括自主分析、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实践,要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并验证自己的探究过程。例如在小學数学《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可以通过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来完成实践过程,通过探究强化实践效果。通过实践学生会总结自己对“位置和方向”这一数学问题的认识,将书本中的概念灵活地理解,使学习更容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自我反思,深化探究认知
探究式课堂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式课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式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更主动地展开自主学习,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探究式课堂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整个探究式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较低,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反思,自主反思指的就是对探究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反思,这对探究式学习效果的保证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时会不断整理和总结,从而达到知识深化与认知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探究反思能够使学生科学地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对探究的过程形成新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使认知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面积》一课教学中,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纠正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不断的反思使探究的过程更完善,使探究的结果更准确。
四、探以致用,体验探究成果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才是数学教学的宗旨,使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共同的提升,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因此,探究式课堂构建的目的也应该是为了应用,引导学生探以致用,体验探究成果的价值,才能够使探究式课堂的构建更有实际的意义。因为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不应仅局限于书本中,通过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知识只有在运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最大的价值。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还要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教学中,知识点讲解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关于三角形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什么物体是三角形的?三角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问题提出后,学生就会在探究中思索问题,并站在生活的角度上思考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在生活应用中体会三角形的作用,提高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点的认知。这样建立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成果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地应用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实现探究式课堂构建的价值。
五、分享探究成果,优化探究评价
在探究式课堂的构建中,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分享探究的成果也是十分重要的。分享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分享是相互给予、相互认可的过程,分享必定要建立在集体基础上,探究活动的主体是集体,探究的结果也应该由集体共同分享,探究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探究成果的分享,能够将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进行交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完善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因此在探究成果的分享上,教师应该用沟通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灌输方式。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对于正确的观点,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认可;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采取委婉的方式指出,并且要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小学生创造更多探究成功的条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六、结语
总之,只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探究式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拓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飞林.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