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汉字构形发展的识字教学
2020-06-11梁春光
梁春光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教学中,简单割裂字义、单纯从字形上引导识字的方法,留给学生的是对汉字文化内涵浅显而歪曲的理解,是对汉字字义理解的偏差与错位,不利于学生建立汉字系统的终身学习体系。现以“春”字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春”字课堂教学现状描述
2020年2月4日,是今年的“立春”。“立春”又叫“打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按照节气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吃春卷和春饼来庆祝,称为“咬春”。然而,今年的立春却有些不同寻常。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來袭,人们在家中用各自的方式生活,没了家庭热闹的欢聚,少了学校的如期开学,听不到学生们时隔一个月相见的欢声笑语。在如此特殊时期,各校“停课不停学”,运用网上直播、微课、网络互动等形式进行学习。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一课《春夏秋冬》的第一个生字是“春”,笔者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执教的。
师:“春”是我们学过的认读字。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生:加一加。“三”加上“人”加上“日”就念“春”。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还帮你们编了一个小儿歌“三人一起晒太阳”。这样,这个字就记住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春”。你们看,先写“三”“人”再写“日”,记住了吗?
无独有偶,除了“三人一起晒太阳”,一线教学中还流传着“三人分天下”“三人周末一同见”等“春”字的识字儿歌。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上去让生字好记了,也似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如此记忆,学生幼小的心灵会认为“春”和“三人一起晒太阳”有关,不但对汉字理解偏颇,而且不利于今后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运用于言语表达。
二、溯源“春”字构形及发展
“春”,篆文从“艹”、从“日”形,“屯”声,在隶变中,它的上部逐渐粘合简化,无法讲解了。要想讲它,就必须溯源。
分析甲骨文“春”字的字形可见,中间是一个“日”表示阳光充足;用三个“草木”表示植物茂盛;有一个圆圆的脑袋的字是“屯”。“屯”是什么意思呢?像一颗嫩芽刚刚钻出地面的样子,这颗嫩芽就是“屯”字。上面一横代表地面,下面是小草。地面下面有一根小草在往上生长,想要突破大地。“屯”在《说文解字》的意思就是“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意思就是在艰难中向上积极生长的意思。
从“春”字的构形(如图1)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大地冰封,阳光送来温暖,大地下的小草悄悄地积蓄着生机,最终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在春光的温暖之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小草绵延着,生长着,遍布原野把绿色带到了整个大地之上。这个“春”字非常形象地展现出春天万物苏醒的过程。由此看来,“春”本为会意字。小篆的写法,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屯”,似草木破土而出,艰难生长,土上的部分,表示春季万物生长;“屯”变兼作声符。后来在汉字演化过程中,金文减少了草木的个数,保留了其他的信息,小篆从金文。楷书的三个异体分别保留了不同的意义信息,正体字高度简化,上部粘合,完全失去理据,但下部仍然保留阳光的信息,变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春”字。
追溯“春”的演化过程,不难发现,“春”字属于发生粘合简化的字。纵观汉字简化的历史发现,汉字不论怎样简化,表意的特性都会有所保留。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一书中提出识字教学观点“对粘合、省简、变形、错讹而变得无理据的字不可乱编理据。”
在教学中,对于这类汉字,既不宜过多赘述复杂枯燥的演变过程,又不可随意编造意思,造成对汉字意义的曲解。“三人一起晒太阳”的“春”字教学案例看似增强了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却违背了汉字构造的规律。
三、粘合简化类汉字识字教学探索
依据“春”字的构形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像“春”一样经过隶变、楷化的过程,出现了一批粘合、省简、变形、错讹而部分或全部丧失了理据的字,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溯源知字义,不随意拆形
可以通过溯源来理解它的原初理据,再化成简单易于学生接受的故事进行讲解,不提倡在小学低年级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讲复杂的古文字演变,所以,字理教学怎样化繁杂为科学有趣,考验的正是一线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
(二)字理联字词,教学可双贏
从字形中,我们不难发现:汉字结构的原始设计意图,有时它是某一个词的一个义项的映射。将汉字与词语结合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溯源“春”字的构形及演化,“春”字的意味自然可知。《说文解字》说“春,推也”,也即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理解了一个“春”字,学生再学习“春回大地”“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风得意”这些词语的时候也会迎刃而解。
(三)由字到文化,语文更有味
草木初生,阳光充足,把春天的季候特征表现得一览无余。所以“春”成了四季的第一季度名称。“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天的节气给人带来生机与温暖。
“立春三候”有“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之说。合理地讲解“春”字,适时延展,学生可创造出自己的“视觉世界”,由“春”想到泉水叮咚、万物复苏的美好画面,感受到天地万物的那种蓬勃的生机。
特别是在当下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这样对“春”的理解,谁说不是一种美好的人文情怀呢?有了这份美好,学生那幼小的心灵内也将种下一颗充满生机的“春”的种子,一起盼望着疫情过后,美好春天的到来。再来看一个“春”字教学案例片段。
师:《春夏秋冬》,题目中的第一个生字就是我们要学习写的“春”字。在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四季》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它。“春”字会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生:天越来越暖和了,雪都融化了。
师:我仿佛听到了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的声音。生:好多花都开了,春天很漂亮。
师:我仿佛看到了到了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画面,真美。
生:太阳经常出来,天越来越长了。
师:“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过了春分,北半球的
白天就越来越长了。所以到了春天,我们就想到了太阳。
生:《四季》里说“草芽尖尖”,小草都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大地都绿了。
生:小草的生命力很强。我学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大地下的小草悄悄地积蓄着生机,积蓄着力量。最终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在春光的温暖之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你们的描述让我感受到“春”字带来的力量。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是启蒙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日后阅读与写作乃至获得信息的“中介”。学生们将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学习什么学科,母语的运用能力将由此起步。识字教学奠定了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为这种终身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石,单纯从字形进行拆分割裂,违背汉字自身规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识字的长远目标。
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一定要以遵循汉字构形与构意的科学规律为前提。只有恰当运用汉字的科学属性进行识字教学,学生才会对汉字产生兴趣。溯源汉字构形发展,科学讲解识字教学,才能让学生在低年级种下汉字文化的种子,领略到中华汉字的文化精髓。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