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改变传统背诵模式的策略
2020-06-11潘斐
潘斐
新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明显的变化是更换了百分之四十一左右的课文,在选材上的变动以突出经典性、大幅增加古诗文篇目为主。由此,大量古诗文的背诵难度更加凸显,这对语文教师是不可回避的挑战。
一、背诵: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教育部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对新教科书这样概括:古诗词篇目平均一个学年是二十篇左右,大幅增加古诗文篇目的确是新教材变动较大的地方,据统计,小学一年级就有古诗文,在小学6个年级12册书里,有优秀古诗文120多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
如何带领学生学习为数不少的古诗文篇目,温教授也给出了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要过多解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从温儒敏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材怎么变动,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不可或缺的。国学大师南怀谨说:“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香港大学陈耀南教授在《谈背诵》中强调:“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惟,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除了能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和语文知识积累量的增多以外,也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小多背诵一些经典文章,就能直接受到范文的熏陶感染,积累字词句篇的丰富语言材料,逐步领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可见,背诵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二、困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的苦情戏
实践表明,热爱背诵的学生真的不多。大部分学生只是硬着头皮完成作业,因此不但兴致索然且效率不高,尤其对暂困生来说更加困难。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古诗文大量增加,学生减负课时又缩水,如果依旧采取让学生机械性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肯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将大大妨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习惯采用抽查背诵的传统方式,同时也要求家长检查背诵,结果却是教师、学生、家长都叫苦不迭。背诵,几乎成了每天都在上演的苦情戏。
因此,如何突破背诵的困境,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背诵模式的策略有哪些呢?
三、探索:经典诵读,练就过硬童子功
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看似非常珍惜课堂中的每分每秒,不舍得把时间花费在让学生诵读上,将背诵默写的任务都留在课后。然而,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有些学生在课下花费了大量时间,可能第二天依旧背得磕磕巴巴,效果非但不尽如人意,还有可能使得这类学生对背诵课文产生抵触心理,造成恶性循环。改变,势在必行。
(一)课上有计划集体诵读,取代随意抽查
尽量不留回家背诵、默写的任务,充分利用好早读和语文复习课的时间。采用速读、趣味读、接龙读、小组竞赛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诵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巧妙利用多媒体秒表计时,精确分配诵读任务,有计划地按照“遗忘规律”原理,科学重复,使学生真正烂熟于心。这样,学生会一改在家的懒散和懈怠,在好胜心的驱动下,激发出诵读的欲望,读出了滋味,读出了情趣,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二)抛弃默背,大声诵读刺激感官
比起课上默背,大声诵读优点更多。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大声诵读中,不只调动了眼睛、嘴巴和大脑,诵读的声音传入耳中,相当于又多了一遍记忆的过程。其次,学生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走神和装模作样的现象,尤其是集体诵读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口型进行个别提醒,这是默读所达不到的。另外,大声诵读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下诵读比赛,取代传统背诵作业
诵读取代背诵,虽然只是简单地把作业稍微改动了一下,但实践证明,效果远比背诵作业好得多。
课上抽查课文背诵时,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有错音或断错句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新知识的接收程度不同。有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当堂吸收率不高,回家后又不主动反复朗读课文,因此背诵时会产生错误,进而影响了背诵课文的信心。
学习到重要课文或较难理解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开展朗诵比赛,事先将朗读的示范录音发给学生,让他们模仿学习后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给老师。教师在制订评比规则时,可要求最基本的一条是不出现多字、少字、错音和卡顿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到声情并茂的同学会有额外加分。最终评选出的获胜者,不仅在家长群中公开表扬,还会获得对应的小奖励。对于那些平时语文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可根据表现评选出进步奖和单项特色奖。
这项诵读比赛作业完成起来并不简单。学生为了能录制一条较为满意的音频,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诵读。因为他们在诵读时没有背诵的压力,再加上教师十分重视这项比赛,每次都不遗余力地表扬他们,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兴致浓厚、高质量地完成。曾经有个学习非常被动的学生说,他为了得奖,原本准备读上二十遍,以确保万无一失。结果只认认真真地练读了七遍,不知不觉中竟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可见,获奖的诱惑和展示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替代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
正如理学家朱熹强调的“凡读书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不必刻意为之,也无需机械背诵,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背诵的目的,他们在尝到甜头后把诵读课文变成一种享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学习《笠翁对韵》,助力背诵
中国古典诗词有个鲜明特点,就是在音律与对仗上格外讲究。如果小学生能掌握一些古人写诗的特点,那么不仅有利于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背诵,而且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李渔的《笠翁对韵》,用三十个常见韵脚,将极富文采又符合格律的对子加以串联,不但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包含丰富的历史故事、传说和典故。熟读《笠翁对韵》不但对学生遣词造句、学习声律与对仗有好处,甚至对学写古诗也能起到启蒙作用。因此,把《笠翁对韵》引入课堂,从他们最熟悉的“天对地,雨对风”开始,逐渐有意识地讲解与即将要学习的古诗词有关的对子或典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之前,带领学生学习“清暑殿,广寒宫”一句中蕴含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五)化整为零,减轻背诵压力
对要求背诵的长篇课文,则将旨在说理或言语优美的片段进行分解,带着学生讨论分析,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提炼关键词,先从默写关键词开始,再到默写关键句,最终达到整段默写的目的。
(六)深度学习,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在完成课内背诵篇目的基础上,可以带领学生拓展升华,进行深度学习。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记忆力最佳的孩童时代接触更多课外经典诗文,去触碰、感悟那些诗情画意的句子。
四、出彩:搭建舞台,帮助学生成为主角
运用以上方法,学生完全可以在小学阶段完成《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少年中国说》以及包括《将进酒》《行路難》在内的很多名篇的背诵,或许现在学生还不能完全体会到这些经典所蕴含的深意,但是通过诵读,无疑是在学生最纯真的心灵中留存了一方诗与美的净土。涵咏吟诵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亮出风采。班内可开展“诗词诵读竞赛”“班级诗词大会”“我爱记诗词”等活动,特别注意要有花样繁多的奖赏激励,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教师要积极搭建舞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经典诗文的热爱,让他们不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责任编辑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