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2020-06-11朱菡旻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朱菡旻

摘 要: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做好财务风险控制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核心,想要把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重点把控。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以期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而导致最终的财务结果与经营目标之间发生偏差,从而形成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者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财务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风险种类也不尽相同。

根据资本运动的过程,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资金筹措过程中可能面临影响流动性、丧失偿债能力等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其投资决策所可能导致的亏损、破产等风险;资金营运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可能面对的现金流断裂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指收益分配决策对企业后续经营产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我们还应该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经营活动所造成的影响是不确定的;(4)共存性,即风险往往与收益共存,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

正是由于财务风险遍布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并且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因此财务风险控制和财务危机防范已成为每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第一,我国国企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仍然比较传统,管理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管理手段。第二,很多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都存在着依赖经验主义的情况,根据经验或者主观判断进行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提高,进而加大了财务风险。第三,大多数国有企业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普遍不高,参与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不强。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机制不完善

从制度上来说,很多国有企业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也相对零散,没有形成体系;从管控机制上来说,大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没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系统性、前瞻性的预判,待到危机发生的时候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三)财务风险过程管控的执行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国企对于财务部门在财务风险管控的中发挥的作用仍聚焦在决策的分析环节,财务部门很少能够实现事前决策、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同时,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来做支撑,但现实工作中,财务人员在数据处理、分析和使用上的能力仍显薄弱。因此,很多国有企业即便有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机制,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执行上仍有不到位的情况。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在分析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前,首先应明确国有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偏好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范重大风险,国有企业应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特别是内控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制度是财务核算管理行为的基础,建立一个完整明确的财务业务操作流程及规范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而内控管理制度则是企业财务制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明晰各部门的权责、促进部门间协作,建立各部门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内控制度的设计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的“三重一大”事项应采用集体决策。其次,设置合理的牵制机制,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分离式牵制、业务加财务双线审批的审批式牵制、定期进行全面内审的监督式牵制等。最后,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例如对资金采用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模式,由总部对各成员企业的货币资金实施统一管理。

(二)提高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发展战略确定与之匹配的财务战略,然后根据财务战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范围以及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结合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相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我们仍可以参考资本运动的过程逐一确定企业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可行办法,具体如下:

1、筹资风险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严格控制负债比率、适度负债,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财务结构的平衡。其次,打破单一融资方式,结合自身的行业性质和特点,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从而分散融资风险。最后,保持合理的现金比率,用来抵御流动性变化的风险。

2、投资风险

对于很多国企来说,投资业务(项目投资、股权投资等)在企业业务中的占比较高,因此,管控好投资风险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加大财务部门在投资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如对于项目投资,财务部可以在投資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便参与到项目的管理工作中来,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预判;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对招投标工作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严格监控项目建设过程,对大额签证进行复核,控制工程成本,定期对完工进度进行检查;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对项目决算与预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差异原因,控制成本差异率;项目运行后定期对项目进行支出后评价,判断项目的实际收益是否符合预期,并提出改善建议,优化投资策略。

3、资金营运风险

资金营运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一种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制定严谨的经营决策。一方面,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预算,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资金综合平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商业计划,避免过快增长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保持企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实施全面的过程控制。第一,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对,对预算外事项单独审批。第二,管控资金风险,对各类付款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印章分开保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资金的体外循环。第三,参与经营业务管理,把控业务流程各关键节点:如对销售、采购等合同的经济条款进行审核;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物资抽盘及监盘;确定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过度积压;定期与业务部门进行对账,关注重点客户的应收账款管理,做好账龄分析,并跟踪账款收回。第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加强财务部门内部管理。如税务管理方面,定期对税务风险进行自查和分析;财务基础管理方面,做好票据的相关管理工作,做到购销存均有台账登记、票据与印章分开保管。

最后,及时进行考核监督。一方面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对于实际营运结果与预算偏差较大的项目重点分析原因,以提高经营效率同时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同时针对高风险环节开展专项业务审计,通过不断的自我检查与整改,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收益分配风险

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有效方法是选择一个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股利分配政策,确保企业的留存收益能够保证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能够让股东得到比较满意的回报。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根据企业的各类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于潜在财务风险的监管,对于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行预判,从而提醒企业管理者尽早关注,寻找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四)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对财务及相关岗位员工的教育培训

任何工作的开展与执行都离不开人,国有企业应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开展各类培训,如新税收政策、会计准则方面的培训、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同时定期对非财务专业人员开展财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部门员工的财务知识。此外,公司可以定期向员工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相关知识的宣贯,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中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控制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要在制度、执行、系统控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但最关键的是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让制度得到实施,政策得到落实,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为国有企业的平稳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心合.财务管理需要重大扩展[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5).

[2]韓冬梅.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J].财会通讯,2015(14).

[3]汪玲,高良.如何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配套措施[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1).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