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2020-06-11胡刘鹢
胡刘鹢
摘 要: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政策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坚持以绩效原则配置各项财政资源,通过健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全面分析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本文基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探讨优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问题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在2018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该政策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工作提出了全方位性和全面覆盖性的原则,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首先,积极搭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适应政策规定的表现,也是完善财政预算资金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其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帮助单位组织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将各项经费收支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从而确保发展战略与预算管理的一致性,以实现提升单位社会效益的目的;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既是加强对内部监管的表现,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度的合理举措。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以政府的政策文件作为导向,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预算项目众多、财政资金使用领域较为广泛等,在绩效评价具体落实与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难点问题,首先,单位绩效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公益性质和服务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以财政资金收入作为主要的支出来源。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普遍存在着对财政资金使用意识淡薄的问题,甚至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单位忽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错误地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增加了单位的工作量,减少了预算资金拨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着被动应付和抵触的情绪。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单位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具有较强的联系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其次,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是适应国家政策要求的必要举措,但大部分事業单位都存在“重编制、轻管理”的问题,即预算控制乏力使事业单位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与资金预算编制计划存在较大的差异。预算控制力不足既无法保证对财政支出合理化评估的准确性,也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平客观;同时,由于一些地区缺乏统一的绩效管理标准,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在国库集中支付授权管理制度下,相关部门也很难评估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以一个会计单位作为绩效考核周期,虽然降低了考核工作量,但难免会造成人员控制乏力,影响了预算管理实施成效。
最后,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程度不高。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存在着一些应用缺陷:一方面,单位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质量。这是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视事后评价,且往往以单位自查自评作为评价方式,在缺乏相应监督职能的情况下,难以考证评价结果的深度和质量;另一方面,评价结果应用范围有限。预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仅体现在了预算资金安排以及项目绩效目标批复方面,局限于业务管理层面上。
三、优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应对策
(一)强化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
要想快速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各预算单位中的应用与发展,就必须要从转变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首先,预算单位要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将政策内容与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重要性相结合,采用下发文件的方式引起各级人员的重视;其次,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部门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绩效目标设置以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内容在内部通讯平台上进行公示,要求相关人员深入了解、认真解读,避免工作失误;最后,单位也要以沟通平台为载体,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围绕预算绩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洽谈交流会,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建议,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预算与绩效的有机结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事前评估工作入手,以项目的生命周期作为评估范围,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等指标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并以项目的主次顺序合理安排各项业务;其次,为了强化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单位可以将绩效考核细化为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建立绩效跟踪机制,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控制;最后,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支出评价,在自评与信息公开的双重监督下,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透明度。
(三)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以财政局为例,由于其财政资金涉及领域较多,单位可以依据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规则,将政府采购支出、支农支出、科学事业支出以及卫生事业支出等项目细化和分类,合理规划财政预算资金的支出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体现考核指标的共性特征,还要有突出项目特征的个性指标;同时,综合考虑指标内容的公益性、特殊性及社会影响性,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重点把控项目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可持续影响等内容,利用BSC考核办法全面覆盖单位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服务满意度、人员管理等方面,保证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性。
(四)强化预算考核结果的应用成效
一方面,单位组织应完善专家库及中介库的建设,基于实际情况,借鉴其他省市的预算考核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实用性较强的标准体系,建立事前评估、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评估论证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单位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工作,组织专班或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将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预算安排以及干部提任等直接挂钩,充分应用考核结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资金预算绩效评价是基于政策导向开展的,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控力度的必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单位应立足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转变思想理念、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升考核结果应用等方式,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讯,2019.
[2]王海秀.新形势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问题与对策探究[J].智富时代,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