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维护网络文化安全

2020-06-11朱艳任延东

北方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媒介素养

朱艳 任延东

摘要:2020开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网络传播问题,折射出中国相當数量的网民在媒介素养方面的诸多短板。而提升公众媒介素养,规范网络行为、消除舆情和谣言等等都是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经此一役,信息时代的种种风险,尤其网民媒介素养缺失给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带来的巨大压力可谓前所未有。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既是维护国家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全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水平,是当前构筑网络文化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媒介素养;网络文化安全;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群体迷失

一、媒介素养与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来自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创造、生产、选择、质疑和判断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反应和应对能力。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2020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开始正式实施,这表明有关部门已经把网络信息生态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是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前提条件。

网络信息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是伴随着网络社会而兴起的新型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安全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是国家公共安全重要要素。网络文化安全是网络文化与安全相结合的复合概念,并非简单的相加,网络是物质条件,文化是传播内容,而安全是目标体系,这三个词有机组合,构建了新的内涵体系,也体现了文化在网络时代的风险。维护网络文化安全不仅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权益,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与和谐繁荣。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泄露、网络谣言与网络暴力不断,有学者在“治理理论”、“善治理论”背景下,提出了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及其内容构成(包括网络文化生态结构危机、网络安全危机、网络生态个体危机)等概念,充分显现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

二、网民媒介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被谣言“套路”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每天大众都要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各种传言、流言、谣言充斥其中。最初疫情爆发后,抽烟杀毒、爆竹杀毒、熏醋、喝盐水、吃大蒜等各路谣言粉墨登场。这些谣言和虚假信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述极端夸张又浅显直白,一下子击中很多处于情绪恐慌和信息饥渴中生命健康和社会情绪的网友痛点,根本不求证看到就纷纷复制转发。

谣言虽然大都经不起仔细推敲,但因为与负面、热点事件挂钩,往往极易引爆网络。

疫情期间,一则污蔑腾讯公司“即将开始封群,最近千万别在群里发任何东西”的谣言被广为转发,后公安机关对此进行了辟谣:经核实,该信息非公安机关发布,系谣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冒充公安机关发布不实信息是违法的。微信团队也随之对此进行了辟谣。

2020年1月25日很多学校老师在微信群发布温馨提醒:“今晚9点30分央视13频道,白岩松主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请转发通知学生、家长和老师届时收看”。此消息被一些老师转发到教体系统部分微信群,又由部分老师转发到各学校钉钉群。在2020年1月26日17:30-19:00区间段,该谣言在各种微信群朋友圈大肆传播。此次谣言利用了“权威加持”+“新闻式的写作风格”的套路,加之消息来源于学校这种权威的教育系统,出于对老师的信任,网友们到处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大规模传播。

经查2020年1月25日21:30,CCTV-13新闻频道的节目为《盛典-2020-1》,并非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随后腾讯旗下的较真平台及白岩松本人都予以辟谣。

处于国民综合素质较高层次的老师们都没能警惕防范虚假消息,不会查证消息的真伪,不会判断信息的质量,足以说明我国网民的媒介素养缺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总结出谣言公式:R=I×A。即: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传播学者克罗斯将这一公式发展后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说明谣言的能量有多大,既取决于真实信息的透明度,也取决于受众的判断水平。当然,焦虑恐慌的心理和巨大的群体压力不仅仅是导致谣言的产生原因,更是谣言能产生巨大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乌龙与偏见

今年进入二月份,随着疫情蔓延,多国纷纷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但遗憾的是国内网友关注海外的疫情治理大多转发分享的是矮化他者的信息:意大利人不会戴口罩,韩国人纷纷逃往外国避难,日本人连抄中国作业都不会抄,新加坡不行了……

信息不对称的舆论场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信息茧房会导致的洞穴效应。这些妖魔化世界抗疫努力和他国疫情的内容,导致国人对外国抗疫缺少基本认识。“无知”的偏狭,导致了不少乌龙出现。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则“大批韩国人涌入青岛、上海”消息,及其引发的链式反应。

该消息的生成依据是机票价格:从韩国直飞青岛的机票平时才500元左右,现在暴涨到三四千元。而韩国飞烟台的机票,最高已经达到8000元,且一票难求。

这则消息引发大量传播。有人直言:与韩国联系密切的沿海城市赶紧采取措施,别让涌入的韩国人破坏了中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局势;也有人奚落:看他们混乱的防控手段,“连试卷都不会抄”。

不得不说,此类观点,不论从事实基础还是从价值观层面,都让人遗憾。瘟疫面前,无论何族何地,苦难不容戏谑。

多家航司证实,从韩国飞往中国的航班以中国乘客为主,为长期在韩居住的中国籍留学生、务工人员。中国驻韩使馆的数据也可提供佐证:目前韩国公民申请中国签证的数量,相较于往年不仅没有大幅度增加,甚至略有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并没有出现韩国公民向中国大规模“逃跑”的事情。至于机票涨价的实情是:不是因为乘客多了,而是航班少了。

应对病毒时韩国有的不只是邪教和集会,还有创新的drive-through test检测模式;每天2万人能够受检测;有96个公共和私人实验室来分析结果。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是由于韩国从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经验中学到了教训,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都建立了实验室网络,并且能够在17天内投入运行。

之前不少网友抨击新加坡,说新加坡佛系抗疫,是下一个武汉。实际上新加坡的预警时间非常早,1月份,新加坡就开始在机场布控测体温,同时启动了实施多年的哨点监测,这套体系结合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和家庭诊所联网,并形成了联动防御。一项来自哈佛大学的评估报告说,和新加坡相比全球在检验输入性病例的能力还不到新加坡的四成,新加坡检测冠状病毒能力属“黄金水准”。

关于抢购物资,就不得不说一下德国的民众教育。

德国从1960年代就开始,就在国家层面进行物资储备和民众教育,以防止发生恐慌。据悉德国共在150个秘密地点储藏了80万吨粮食,紧急情况发生时,每个居民可获得十公斤的储备粮。此外,德国政府还专门给民众列了一个清单,详细给出民众应该要囤哪些物资。这份清单建议每个成年人都应贮备可供十天使用的食物,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保障每天两千两百千卡的热量摄入。清单要求至少储备20升饮用水,3.5公斤米面,6.5公斤罐头装蔬菜干果,2.6公斤奶制品以及便于储存的鱼类肉类制品和全蛋粉。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三联生活周刊》刊文所说,当人类互相指责时,病毒正在翻倍。相反,如果疫情带来的是更紧密的全球合作,这将不只是抗击冠状病毒的胜利,还将是抗击所有未来病原体的胜利。偏狭只会造成“洞穴效应”,造成无意识或选择性的忽视,引发恐慌、偏见甚至冲突。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多元的信息才能带来开阔视野。中国网民要打破这种信息茧房,用真实和真诚,常识和理性,尊重和独立,清醒地看待这个世界。

(三)迷失于网络暴力

互联网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以其特有的方式将人与人连接起来,使个体聚集为群体。群体心理作用下,网络中的个体丧失理性,导致集体性的或愚笨、或疯狂、或盲从的现象,称作群体极化或集体无意识。而这也往往与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联系在一起。疫情之下,一些网友放弃独立批判思考能力,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成为盲从、偏执的狂热乌合之众一员。

明星邓超孙俪夫妇在捐出30万元后,评论区却被键盘侠几万条谩骂所攻陷。键盘侠们围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邓超孙俪一共就“只”捐赠了30万。键盘侠讨伐之时,一些接收到邓超孙俪捐赠的医院陆续站出来发声,原来邓超孙俪除了通过壹基金捐赠的30万之外,还默默联系了八家医院进行了物资捐赠。早在韩红发出的支援武汉号召时,孙俪便是其中首批捐款的明星之一。而且邓超孙俪夫妇已经在慈善公益这条路上坚持了十余年。无论是有关于流浪动物还是留守儿童以及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都有他们发声捐款的身影。

对于键盘侠们来说,即使自己并未做什么公益,也不妨碍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替天行道”,打着“正义”的旗号对他人进行审判。也许不少网友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实际上却在不经意间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2020年1月31日下午在发布会上称:随着外地返京人员陆续增加,北京市疫情防治任务艰巨。提醒返京人员向所在社区登记,加强疫情高发区来京人员的筛选。只要没有确认是肺炎病例的,或无明显发烧、咳嗽,应当让返京人员自由地进入小区,当然,要做好测体温、带口罩等措施,社区是一家,大家要相互支持。

这种政策并无不妥。但微博评论区却出现这样一条评论:“让这个局长公布地址,所有外地进京人员都进他们家小区!!!”

可怕的是,这个评论被点赞超过7000次。

非常时期,全国各地响应机制启动,强化了检疫和隔离措施。对于地方间的管控加强,本是防控之下不得已的措施,但网络上由此兴起、弥漫着一股地域黑,疫情的发源地和重灾区武汉、湖北成了众矢之的。在地域黑的眼里,分散在全国各地本是无辜者、受害者的武汉人、湖北人,成了给他们带去瘟神的施害者。疫情期间只要有新闻称哪里又有武汉人怎么了,一群网友就开始负面攻击鄂籍人士。

据人物杂志报道,因为大理的酒店拒绝接待武汉人,一个在大理经营民宿六年的武汉老板,从2020年1月25日开始在网上发布信息,接待无处可去的老乡。这本应被赞美的义举,却让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暴力。成群结队的网民在网上诅咒他和他的家人。

在网络热点事件中,那些被贴标签的地域,往往更容易引发地域间的攻击性行为。网络的放大功能,加速了其声音和观念的传播,造成了新的疏离和壁垒。

三、媒介素养缺失威胁国家网络文化安全

新媒体时代带来诸多传播风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呈放大效应,其与社会情绪重合后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重大突发疫情的降临,短时间内各类问题交集,矛盾尖锐对立,给公众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当民众处于极度焦灼紧张不安之时,媒介素养缺失会加剧了社会恐慌心理。如果管理不善,引导工作失策,引发“次生舆情”风险,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网络安全危机,影响社会稳定。

实践证明,转发度高的谣言还会引发了泛意识形态化、泛政治化的攻击,甚至将矛头指向政府,影响国家稳定。例如,当得知初期患者多源于华南海鲜市场时,谣传“华南海鲜市场老板是省内某高官儿媳”。网民借此将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宣泄出来,煽动形成传谣的氛围,被蛊惑的网民立场先行,断章取义的帖文就此出现。

又比如网友忽然集中火力攻擊李兰娟院士。2020年2月1日,媒体报道她带队驰援武汉,对151个已经上市的抗病毒和抗炎药物进行虚拟筛选,数日后发布消息,称两种药物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然后就有网友指责李兰娟院士谋财,借疫情捞好处,官学商通吃。论据是几张杭州华卓信息科技公司的截图,说病毒药物研究是该机构开展的,而公司的董事长是李兰娟的儿子,李兰娟是董事。网友们凭着一腔主观的恶感随便扣帽子,指责当事人非法利益输送。幸而辟谣信息及时公布——李兰娟儿子郑杰的公司,杭州华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以通讯技术为主的公司,其经营范围并不涉及药品研发。而且药监局审批的阿比朵尔,生产企业中并没有她儿子的公司。汹涌的社会舆论,差点把受国家委派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功臣的名誉彻底摧毁。

网络信息的传播超越了地域限制,任何一个传播节点上的网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以低廉的代价传播网络谣言,降低政府信息的可信度,扰乱网民对疫情的正确认知,带来社会公信力危机,引发恐慌、偏见甚至冲突。

四、网络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应大众化、终身化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提出,在重大突发疫情事件中,要有效扶正抑偏网民情绪,稳定社会情绪、化解舆论危机。必须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高度参与全球流动性的超大规模社会,人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带来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疾病传播、金融危机、恐怖袭击乃至于网络文化安全等等全球性风险,而这些风险通过互联网的高速流动和传播,造成了心理恐慌、信任危机乃至于政治风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高度的风险社会,然而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大都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防范意识。提高全民媒介素养,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任务。

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媒介素养教育非常滞后。媒介素养尚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部分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有关媒介的知识和应用方法,但总体而言还缺乏系统的教育和指导。相对于青少年,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是几乎为零。信息社会,为适应社会结构、生活形态的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沟通产生空前巨大的需求。对于大众来说,提高媒介素养,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可以成为很好的信息接受者,很好的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从而懂得怎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劳动、学习、生活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

政府和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引导固然重要,但这些是外在的,而公民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是内在的,具有长远意义。公民的媒介素养提高了,那些虚假信息、那些谣言就失去了群众基础,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这才是治本之道。提高整个社会媒介素养,有利于消除社会信息鸿沟,消除误解,化解社会矛盾,引导舆论,进而在全社会普及良好、健康、适宜的媒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媒介素养
“网络暴力”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