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
2020-06-11李晶
李晶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院行尿常规检查的尿液样本500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6月期间的250份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实施质量管理,2018年7—12月期间的250份作为研究组,该组实施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尿液样本检验的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中的样本检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在该院进行常规尿液检查的患者进行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合格率,改善样本污染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尿常规;实验室检查;检验质量;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3(b)-00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routine urine testing. Methods A random sample of 500 urine samples from our hospital for routine urine tests was taken as a research object, of which 250 were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as a control group. This study group did not impl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July to July 2018, as a research group, 250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December 2018 implemented quality management. The pass rate of the urine sample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qualified sampl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urine tests in our hospit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routine urine tes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amination of samples, which has high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Urine routin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spection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尿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检验方法,也是常用的检查指标之一,与血常规、粪便常规共称为临床基础检验项目[1]。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获得的相关数据对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且可以通过相关检测结果了解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变化,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监测价值。尿常规检验尤其在炎症疾病、肾脏相关性疾病、糖尿病筛查等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较高[2]。另外,尿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便,且无创等优点,更受到广大医患的青睐。但在临床检验期间,由于患者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其准确性。因此,通过加强对尿常规检验进行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不合格检查数据的产生。该次研究通过随机抽取2018年1—12月期间该院实施质量管理前后的尿常规检验样本500份进行分析,探讨质量管理实施后对尿常规检查合格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实施质量管理前后的尿常规检验样本500份作为研究样本,其中2018年1—6月期间的250份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实施质量管理,2018年7—12月期间的250份作为研究组,该组实施质量管理。研究组中男女样本数分别为137份,113份;年龄分布于21~75岁,平均为(48.96±6.18)岁。对照组中男女样本数分别为142份,108份;年龄分布于20~78岁,平均为(49.82±6.97)岁。该次研究纳入的样本均由医护人员告知详情并自愿参与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获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中的所有样本均未进行质量管理,并未对待检者检测样本进行不合格情况的分析和管理,仅进行常规取样检查,护理人员均经叮嘱待检者采集空腹尿液样本,给予其一次性尿杯等,并告知其采集中段尿液,采集量为一次性尿杯的1/2水平以上等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 该组纳入的尿液样本均实施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控制。在检验过程中加强对尿液样本不合格情况的检查,并仔细分析不合格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给予相对应的管理策略进行干预。具体质量管理内容为:①加强对该院检验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临检相关工作的培训和考核,针对该院导致的尿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重点培训,以有效规避不合格发生率,培训之后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经过考核不合格者禁止上岗等。②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检查之前,需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尿常規检查的必要性,以及尿常规检查与自身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意义所在,并严格叮嘱患者遵医嘱进行尿液样本采集,以有效降低尿液样本采集的不合格率。另外,叮嘱患者在尿液样本采集之前需加强饮食管理,停用对尿常规检查有影响的药物或者服用必须要在尿检之前需要服用的药物,在用药时需严格按照主治医生的医嘱进行服用。在完成样本采集后送检前需将相关文件交给检验医师进行查阅等。③加强对样本采集前进行防污染管理,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尿液样本的采集,切不可在尿液样本中收集到阴道分泌物,精液以及经血等,避免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叮嘱患者采集尿液样本之前使用0.02%呋布西林彻底清洁,降低尿液样本的污染率;同时减少检验期间的干扰及误差;尿液采集时收集中段尿液。④当患者采集完尿液之后最后及时检验,最大程度上减少因为样本存放时间过长导致的结果误差;另外随着检测季节的不同,尿液夏季采集完后尽量在1 h内检验,冬季最多2 h内完成检验;若由于客观条件无法检测,则尿液样本需保存在2~8℃中,冷藏时间不超过6 h。⑤日常检验结束后续加强对检测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保证检测试纸存放的准确性以及配套溶液打开后需缩短开瓶时间,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存放,禁止之后徒手触摸试纸等,避免仪器或者试纸污染导致的结果误差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尿常规检验期间尿液样本不合格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液样本检验不合格率对比
研究组尿液样本合格率为99.20%(248/250),不合格率为0.80%(2/250);对照组的分别为92.40%(231/250)、7.60%(19/250),研究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设施设备也不断完善,临床检验医学上对尿常规检查的重视度也随着增加。且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临床检验中的监测方法也不断革新[3]。因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保证检验程序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逐渐成为检验医学发展的重点。
尿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也是人们日常健康检查或者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查之一,该检验在临床上具有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及时有效等优点[4]。检验结果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特别对于肾小球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关的疾病等具有较高的监测价值,可以直观的了解机体肾脏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尿常规检验的内容主要有尿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是检验肾脏疾病以及尿路炎症的常规检验方法,其特点在于:临床检验操作方便简单,且检查时无需作过多的准备,检验前患者自行采集尿液样本送检即可;检测速度较快,从送检到出结果的时间较短,可以短时间内准确反映出机体肾脏代谢情况以及体内微循环状态;该方法属于一种无创性操作,具有较高的监测价值[5]。但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于尿常规检验的革新主要在于检测方法和仪器的改变,对样本的采集并无明显的改善,尿液样本采集仍需要患者自己操作,进而导致临床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合格发生率,影响检测结果。
该次研究通过对该院实施质量管理方法前后尿常规检验不合格发生率进行对比。从未实施质量管理方法前随机抽取250份尿常規检验的患者,通过分析总结未实施质量管理方法前导致检验不合格发生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改进。研究中发现,在质量管理方法未实施前,导致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包括受试者采集样本时的操作错误,服用了对尿液检查有一定影响的药物,采集的时间错误或者送检后样本存放时间过长等均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除样本自身因素外,检验仪器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等也是导致样本污染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6-7]。结合上述情况对尿常规检验情况进行质量管理控制,通过加强对检验科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在采集样本前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有效降低人为误差的产生,同时通过定期保养仪器设备,降低因仪器因素导致的样本污染情况,明确规定尿液样本从采集到检测的时间,有效降低由于存放时间过长导致的监测误差;另外,对于患者在自行采集样本前可以通过0.02%呋布西林进行彻底清洁,降低样本中引入其他物质影响检测结果。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质量管理方法后尿常规检验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实施质量管理前的不合格率(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加强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临床检验不合格发生率,减少由于人为误差,操作不当等导致的样本污染等情况,进而提高临床检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欣,吴京,娄加陶.5S管理模式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9,34(6):559-562.
[2] 金婕,金岩.PDCA循环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2):92-93,100.
[3] 麻秋英,韦善求,苏国生,等.传染病医院医学检验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1):1619-1621.
[4] 张鸿伟,李芜婷,吴菊芬,等.急诊检验不正确报告管理措施的探索[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4):649-651.
[5] 李斯文,袁玉亮,张国军.检验项目风险评估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7):769-773.
[6] 成颖.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讨论[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4):115-116.
[7] 任帆.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3):113-114.
(收稿日期: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