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背景下公共卫生科普信息传播视觉设计提升策略

2020-06-11李孟贾霍楷

湖南包装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普群众信息

李孟贾 霍楷

Li Meng-jia Huo Kai*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4)

全媒体已经成为了社会传播的一大趋势,使信息传播不再拘泥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朝着多维度、多领域的传播方向发展,使受众的感官体验更加多元化,也使公共信息可以更加方便有效地传播给社会大众。近年来,随着重大社会疾病的不断爆发,如2018年印度尼帕病毒的爆发,非洲埃博拉病毒的死灰复燃以及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已经使人们意识到了社会科普信息传播的重要性。科普信息是以提高群众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知识信息,是科普工作最直接有效的大众传播支撑。公共科普信息通过社会媒体进行传播可以实现知识的现实转化,满足人们对科普知识的心理需求,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重大社会疾病的发生[1]。当前,社会科普信息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电视报道、报纸刊登等传统渠道,而是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社会科普信息覆盖率更为广泛、传播能力更为高效,这些都为科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全媒体时代并非百利无一害,社会舆论的强大影响力也为信息的传播造成了新的挑战。如何准确地向民众传达重大社会疾病以及自然灾害防止的科普信息,做好科普宣传以及科普辟谣工作,成为了未来公共科普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了大众化的科普信息传播,才能对社会舆论方向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提高群众的自我判断能力与应急防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突发公共事件损失。

1 全媒体背景下社会科普信息传播特征

1.1 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

以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全媒体,凭借着更好的互动性、参与性与时效性,迅速成为了传播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全媒体时代打破了信息单项化传递的局限性,可以更加迅速地得到群众的信息反馈,增加群众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互动交流渠道[2]。科普信息的传播在全媒体背景下的传播形式更为多样化、内容选择更为多元化,这些都为社会科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此同时,社会科普信息的传播也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发布更加及时有效,可以快速帮助群众答疑解惑,消除群众的恐慌情绪,稳定民心。全媒体时代使社会科普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内容表现形式得到了扩展,为其传播方式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渠道,促进其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1.2 不实信息传播扩大化,对科普信息造成冲击

全媒体时代也使公共信息质量有所下降,一些通过猎奇博取眼球的公众信息层出不穷。这些信息往往借助民间舆论的力量使人信以为真,并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全面宣传,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大肆炒作,使官方社会科普信息的传播受到冲击。而近年来,一些自媒体更为嚣张,不加核实就随意传播错误的公众信息,使大众舆论逐渐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严重的社会公共事件。一些主流媒体不但不及时辟谣还盲目跟风,使科普信息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如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网络上各种媒体肆意鼓吹板蓝根、双黄连等产品可以杀死病毒的错误信息,各大媒体并没有及时有效地辟谣,导致群众信以为真,在市场疯狂抢购,使各大城市的板蓝根、双黄连抢售一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1.3 传播内容多样化,公众对信息的视觉要求有所提高

全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社会科普信息传播的有利条件,又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随着信息传播的扩大化,人们上网浏览各种信息已经成为了日常习惯[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信息本身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视觉包装才能吸引更多群众的点击。而目前大多数的社会科普信息传播存在着生搬硬套、晦涩难懂、缺乏特色等缺点,很难吸引更多群众的广泛关注度,必须通过视觉设计的提升来帮助社会科普信息的进一步传播与普及。这些都是社会科普信息传播必须要考虑到的现实因素。

2 社会科普信息传播视觉设计的应用价值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与传播媒介都朝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领域。无论是社会科普信息的线下传播还是线上传播都离不开视觉设计的包装与完善。社会科普信息以视觉设计为依托开始打破传统的宣传思路,将更多的视觉元素融入科普信息的传播之中,运用矢量图形绘制、三维建模、动态化图形处理等技术手段,创新科普信息的表现形式,使其在保证原本科学性的基础上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通过运用新的视觉设计手段与形式,改变人们科普信息说教化的刻板印象,使社会科普信息更为灵活生动地传播,扩大自身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科普信息,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下文将视觉设计的应用价值概括为3个方面并展开详细论述。

2.1 丰富公共科普信息的内容与形式,增加公众的关注度

当前社会科普知识为了满足大众获取信息的需求,在传播时往往选择模板化的排版方式与文字解析相组合,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眼球,缺乏良好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排版方式虽然有利于群众进行深入解读,但是也会给阅读者带来一定的视觉疲劳,影响其整体浏览效果。公共科普信息必须打破以往传统的传播形式,借助视觉设计的力量将其内容重新整合,深入挖掘信息本身的特色与风格,进行全面化的视觉提升设计,使其在短视频、H5等新兴传播渠道更好地呈现出来,吸引人群的广泛关注度。公共科普信息只有与受众的审美意识不断贴合,才能逐步扩大其影响力,被受众所接受。而且目前一些媒体报道过分追求科普知识的信息量,使用整幅面的文字介绍,严重缺乏图片信息,使群众的阅读体验感下降,宣传科普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对于公共科普信息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多样的视觉表现手法可以让科普信息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使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更为多元化。如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发布的科普作品——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就很好地利用了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科普信息的展示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科普信息不再是简简单单地依靠文字呈现,而是通过矢量化的图形、图片、图表等多种表现方式组合呈现,吸引群众的点击阅读,加强群众对科普类信息的关注度(图1)。

2.2 增加公共科普信息的科学性,提高公众的信任度

图1 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节选(来自网络)

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来源的渠道日益广泛,也使部分怀有不纯动机的传播者有机可乘,借助媒体大力宣传错误虚假的科普信息,造成虚假新闻的传播,产生严重的后果[4]。一些公共信息虽然打着科普信息的旗号,但是不再以简单的科普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与社会传播效益而编撰的虚假新闻,利用人们猎奇的心理肆意在网上传播,造成了群众的恐慌。一些群众甚至对一些错误报道信以为真,并加以实践,对整个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对公共科普信息进行视觉提升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将其与虚假信息区分开来,利用不同的视觉表现手法来证明信息本身的真实度,增加信息的科学性,使群众真正了解到事实真相。通过对科普信息的视觉包装,使信息更为准确、清晰、真实地呈现在群众面前,消除群众的心理疑虑,帮助群众认清事实的本质。通过对信息内容的提升与完善,为科普观点提供更好的视觉依托,使信息本身更具有可信度与说服力,与那些哗众取宠的虚假信息彻底区分开来,摆正社会舆论的大方向。人们通过科普信息获取了正确的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最后再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去,实现科普信息传播的本质目的。

2.3 扩大公共科普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网络媒体凭借着广泛的人群覆盖率、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以及较低的投入成本,快速成为了当下公共科普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5]。网络媒介使科普信息的传播力与公信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使其传播方式更为生动化,加强了对大众社会行为活动的影响。视觉设计也渐渐与网络媒体技术相融合,通过设计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使信息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认可。目前公共科普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刻板化的大众印象,不利于进一步推广。用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对公共科普信息进行包装,使原本平面化的文字以互动界面的形式呈现,增加信息本身的感染力,使内容具有深层内涵有视觉美感,突破传统公共科普信息的短板,提高其传播影响力。同时视觉设计还可以使公共科普信息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使其以不同的方式更好地在各个平台上呈现,扩大其传播范围,构建公共科普信息传播的新局面。公共科普信息只有与视觉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其传播结构,增强公共科普信息自身的公信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3 科普信息传播视觉设计提升策略分析

3.1 科普信息展示多元化,加强传播兼容性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平面化的视觉展现形式逐渐向网络媒体平台延伸与扩展,信息呈现形式更为多元化,信息的视觉载体也更为丰富。视觉设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6]。视觉设计使静态图片逐步向动态化的展现形式演变,加强信息本身的感官刺激,使其更加清晰直观地传递给受众,从而扩大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公共科普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也需要借助视觉设计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视觉改良设计更好地将知识内涵传递出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视角去重新解读科普知识,使其蕴含的知识内容更为丰富,提高信息传达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视觉设计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技术革新的方式加快信息的传播效率,将多种传播方式相融合,为科普信息传播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传播的普及化,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平台已经逐渐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新支撑,它以更为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大众认可。通过视觉提升设计改变公共科普信息的传统传播形态,加强其兼容性,在保持信息科学性的前提下发展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的传播影响力。

3.2 科普信息表达形式创新化,提升艺术感染力

网络媒体使信息传播的视觉展现方式越来越丰富,信息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特征,无论是信息内容的选择还是视觉元素搭配都有了很大突破。在传播媒介的选择上也更具广泛性,信息表现形式逐步由静态向动态化展现延展,并在图形描绘、色彩搭配以及介质运用上融入更多新奇的创新点,使其更具有艺术美感,加深群众的视觉记忆,从而更好地将信息传达给大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共科普信息如果不注重自身视觉效果的提升,就很难引起大众的阅读兴趣,获得群众的认同感。因此,想要做好公共科普信息的宣传展开,就必须在信息的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尽可能地将科普内容以较为生动的形式展现,如将文字转化创意化的图像、图表、表格等,加强信息本身的艺术表感染力,引发群众的阅读兴趣[7]。《人民日报》在“世界洗手日”发布的作品——正确洗手姿势有6步就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此洗手姿势由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具有很强的科普价值。《人民日报》为了方便群众理解,将原本单一化的文字信息巧妙地转化为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并用箭头详细标注出了运动姿势,更好地方便大家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视觉提升设计还需要注重对科普信息本身内涵的挖掘,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违背信息本身的科学性,造成群众的误读、错读等。科普信息的视觉设计应该以信息的深度加工处理为重点,在保持其原本内涵的同时加入更多新的视觉元素,丰富其表现形式,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为大众所接受(图 2)。

3.3 科普信息表现手法人性化,满足群众心理需求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纸质类的传统传播媒介,而是以网络平台这种“非线性”的传播渠道为主要浏览对象,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庞杂的网络信息也使受众在信息浏览时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对信息本身的视觉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的信息中,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被精细设计完善过的信息阅读,并希望信息在细节的展现上包含一定的人文主义关怀,更加考虑到受众的心理需求,完善其阅读体验感[8]。公共科普的视觉提升设计就必须考虑到群众的期待,通过人性化的信息表现手法,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产生正确的影响,实现科学化、艺术化与人性化完美地融合。此外,科普信息在设计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与想法,通过不同的设计技巧与艺术表现手法,将科普信息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展现出来,更加符合群众的阅读习惯与浏览方式,为群众提供准确有效的科普信息,实现其传播宣传的本质目的。公共科普信息只有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将信息的精髓更好地呈现出来,加强信息本身的人文主义关怀,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群众服务,得到人们的认可。

图2 《人民日报》发布作品:正确洗手姿势有6步

图3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问答(漫画版)》节选(来自网络)

3.4 科普信息内容设计精确化,便于大众理解与掌握

当前,一些公共科普知识尤其是重大社会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要尽可能地做到简洁易懂,使群众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地掌握预防与救援措施,帮助群众更好地应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发挥科普信息的真正意义。公共科普信息知识只有被群众理解消化后,才能潜移默化地转化为群众的切实行动,才能从源头减少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发生,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公共科普信息在进行视觉提升设计时要尽量简单精炼,以实用性为主美观性为辅,通过醒目的图片注解,准确的信息提炼以及鲜明的色彩对比,使群众快速捕捉到公共信息的核心内容,便于群众理解记忆,形成自我意识并付诸行动[9]。而且视觉设计还要注意信息受众的差异化,利用设计来弥补其不足。由于人群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有所偏差,所以针对不同的人群要进行不同的视觉包装。例如在高校宣传公共科普信息就可以侧重于信息的科学性,而针对低龄儿童的科普信息传播就要偏重于图文分析,减少理论性的文字,主要以简单易懂的漫画呈现,帮助儿童群众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问答(漫画版)》一书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书籍主要针对的群体为中小学生,要帮助其更好地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因此书籍中的科普信息全部以简洁的漫画形式呈现,文字通俗易懂,对学生的疾病预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图3)。

4 结论

综上所述,视觉设计在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全媒体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多元化的视觉提升设计,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为公共信息的传播与普及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10]。但是全媒体时代也对公共信息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网络传播具有很强的匿名性与不透明化,虽然有助于与群众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与交流,但也促使了虚假科普信息的泛滥,给群众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带来消极影响,左右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对科普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了挑战。要治理与完善公共科普信息,就需要使用人性化的视觉设计手段,提升公共科普信息的威慑力,使其与虚假的科普信息相区别,缩小虚假信息带来的消极影响,减少重大公共事件的发生。通过对公共科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提升设计,使人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医疗救助知识,摆正社会舆论的方向,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公共信息环境,预防与杜绝虚假科普信息的持续传播。同时,先进的视觉设计手法还可以将公共科普信息更好地呈现出来,在保持原本科学性的同时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从形式与内容上与虚假信息彻底区分开来,阻断虚假新闻持续传播的可能性,摆正社会舆论的姿态。

猜你喜欢

科普群众信息
多让群众咧嘴笑
科普达人养成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科普漫画
订阅信息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