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与LBL教学法对医学本科生教学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2020-06-11庞玲霞张学铭李晓航许益笑金可可
庞玲霞,张学铭,李晓航,许益笑,金可可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1.基础医学院;2.第一临床医学院)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基于授课的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由于学生的学习过分依赖教师,因而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且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思维不严谨[1]。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在国外的学校已普遍开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展了PBL教学,但其教学效果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内医学本科生采用PBL和LBL2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PBL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有效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策略 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国内关于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本科生教学的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8年1月,检索词:“PBL”或“基于问题”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医学、本科生。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医学本科生;②随机对照研究;③设立PBL组和LBL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医学本科生的课程学习效果;④有客观评价学习效果的指标,考核成绩分数或及格率。排除标准:①仅设立PBL组,未设立LBL组进行对照比较;②数据不完整或无法利用的文献;③重复研究。
1.3 文献提取与质量评价 由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从随机分配、偏倚、数据完整性、盲法和分配隐藏等方面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如果完全满足上述所有质量评价标准,则研究质量评级为A;如果其中任何1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仅部分满足,则评级为B;如果其中任何1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则该研究质量评级为C。如有分歧,讨论或由第3位研究者协助解决。
1.4 资料分析 采用ReviewManager5.3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考虑到不同文献的效果评价指标采取的测量方法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标准化均差(standardizedmeandifference,SMD)及其95%CI 作为效应尺度。若异质性检验P ≤0.1或I2>50%,认为某指标在研究间具有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若异质性检验P>0.1和I2<50%,认为该指标在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通过漏斗图分析,检验有无发表偏倚。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进行电子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0篇。如表1所示,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主题与文章内容不符及重复文献后获得20篇,进一步浏览全文严格评价文章后最终纳入文献18篇[2-19]。所纳入文献均提及随机分配,并且均有良好的组间均衡性,但由于PBL教学法的特殊性,在实验过程中是无法实现双盲的,所以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为C级。本研究中共涉及医学本科生2528人,其中对照组1203人,实验组1325人。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考核成绩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各研究组间[2-14]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χ2=14.28,P=0.28,I2=16%),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的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显示,PBL和LBL相比,二者的学习效果在考核成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8.60,95%CI=8.03~9.17,P<0.01),见图1,接受PBL教学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接受LBL教学的学生,提示PBL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效果优于LBL。PBL和LBL对医学本科生考核成绩分数影响比较的相关研究的发表偏倚分析见图2。漏斗图分布情况为上窄下宽,基本对称,呈倒漏斗形,两侧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性较低。
图1 PBL组与LBL组考核成绩Meta分析
图2 考核成绩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漏斗图
2.2.2 考核成绩及格率比较: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有5篇[15-19]描述了学生考核成绩的及格率,统计结果显示,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χ2=4.49,P=0.34,I2=11%),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的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显示,PBL和LBL相比,二者的学习效果在考核成绩及格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80,95%CI=2.56~5.65,P<0.01)(见图3)。接受PBL教学的学生比接受LBL教学的学生及格率上升,提示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PBL教学法可降低不及格率。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对医学本科生考核成绩及格率影响比较的相关研究的发表偏倚分析见图4。进行漏斗图检验发现,漏斗图基本对称,呈倒漏斗形,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性较低。
3 讨论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提出的问题,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效果。实践证明,PBL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理念,已成为国际流行的一种医学教学模式,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但是对于从小习惯于传统LBL教学法的我国大学生来说,对该教学法尚有一些不适应。但通过对我国医学本科生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发现,PBL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分数和及格率均高于LBL组,提示PBL优于LBL,可以有效提高医学本科生对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考核分数,还有从调查问卷和实际能力考核等方面研究PBL的学习效果的相关文献,但考虑到其评价标准的不一致性,本研究仅从客观的考核分数进行分析,得出更为可靠的分析结论。虽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本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但各研究间没有明显异质性,且存在发表偏倚的概率较小,所以本研究可以为PBL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根据。
在筛选文献时,有筛选到1200余篇PBL相关文献,提示国内已有较多的医学院校关注PBL教学模式,但是PBL教学法在国内医学院校中尚未广泛开展。实施PBL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PBL教学需要特定的小组学习环境、特殊制定的教学方案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0],这些都是影响PBL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针对我国本土的医学本科生更有效地开展PBL,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内容,建立PBL案例库,提高教师的引导水平,以期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图3 PBL组与LBL组考核成绩及格率Meta分析
图4 考核成绩及格率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漏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