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关穴位注射地塞米松预防急诊剖腹产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分析

2020-06-11杨宜科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剖腹产恶心心率

杨宜科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南宁 530023

剖宫产为临床常见分娩方式,一般术后给予其注射小剂量吗啡,具有操作方便等特点,同时能够达到24 h镇痛的目的,但易出现依赖性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瘙痒等[1]。恶心呕吐为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易增加患者机体不适感,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恶心呕吐易导致产妇伤口开裂,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导致产后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而如何预防急诊剖腹产术后恶心呕吐为临床治疗关键[2]。该文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接受治疗的400例急诊剖腹产术后患者,分析内关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对急诊剖腹产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400例急诊剖腹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和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年龄在 22~35岁,平均为(28.66±1.23)岁。 对照组年龄在23~35 岁,平均为(29.01±1.12)岁。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实施急诊剖腹产女性;②麻醉方式为腰麻-硬膜外麻醉;③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和凝血功能障碍;④18 kg/㎡<BMI<24 kg/㎡。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语言障碍患者;④内关穴及周围有破损者。

1.2 方法

麻醉方式:所有产妇入室后,给予其常规心电监护,并对其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无创血压进行监测,在实施麻醉前,应为患者开放外周静脉,在10 min后将30 mL的乳酸钠林格液(H51020057)输注,在患者左侧卧位经L3~L4或L2~L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待穿刺成功后,经腰麻针缓慢将2 mL盐酸罗哌卡因(H20103553)注入(5%),应在15 s内注射完,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3 cm,直至回抽无血后固定。将产后左侧卧位进行调节,避免发生仰卧位综合征,并对头脚体位进行调整,使其麻醉平面能够维持在T6水平内。患者一旦出现心动过缓或低血压情况,应给予其10 mg麻黄碱(H50021774)或0.5 mg阿托品(H42021498)对症处理。

对照组行常规方式预防,观察组行内关穴位注射地塞米松(H20093842)预防。采用5号针头在患者内关穴部位快速刺入皮肤,后缓慢进针,进针深度在0.5~1.0 cm,直至回抽无血后,将10 mL地塞米松缓慢注入,待注射完毕起针后,在针眼部位采用无菌干棉球进行按压,并轻轻按摩 1~2 min。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程度、不同时间段VAS评分以及心率和血压情况。

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判定:无恶心呕吐为0度;伴有恶心但无呕吐为1度;1 h内恶心或呕吐1~2次,为2度;1 h内伴有恶心或呕吐,≥3次,为3度。恶心呕吐发生率=(1度+2度+3 度)/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程度

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5.50%%低于对照组 24.00%(χ2=27.218,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程度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不同时间段VAS评分

观察组VAS评分术后1 h(3.01±1.09)分、术后6h(2.89±0.68)分、术后 12 h(2.01±0.45)分和术后 24 h(1.45±0.32)分均低于对照组(t=10.062、7.332、15.438、22.970,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point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points]

组别 术后1 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n=200)对照组(n=200)t值P值3.01±1.09 4.55±1.87 10.062 0.000 2.89±0.68 3.82±1.66 7.332 0.000 2.01±0.45 3.45±1.24 15.438 0.000 1.45±0.32 2.91±0.84 22.970 0.000

2.3 心率和血压情况

观察组急诊剖腹产术后患者 SBP(110.23±3.82)mmHg、DBP(73.23±2.69)mmHg、HR(75.13±3.32)次/min 低于对照组(t=20.772、24.796、36.876,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心率和血压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心率和血压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 时间 SBP(mmHg) SBP(mmHg) HR(次/min)观察组(n=200)对照组(n=200)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后138.45±4.56 110.23±3.82 138.56±4.98 118.45±4.09 86.56±3.09 73.23±2.69 86.78±3.34 80.23±2.95 94.12±4.02 75.13±3.32 94.56±4.62 88.34±3.83

3 讨论

恶心呕吐为手术和麻醉常见并发症类型,其主要发生在术后24~48 h内。术后若出现严重恶心呕吐或长时间出现恶心呕吐,均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引起电解质紊乱、切口疝以及伤口裂开等不良现象,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使患者心理压力以及经济负担增加[3-4]。剖宫产作为临床高危人群,多数产妇在急诊剖腹产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情况,其发生率高达60%[5],故此如何有效预防急诊剖腹产术后恶心呕吐为临床关键内容。

目前临床通常应用抗组胺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预防恶心呕吐,但易增加其锥体外系反应,同时增加其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风险,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6]。根据我国近年研究发现,围术期在患者内关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人体中枢和外周5-HT3的产生和释放进行抑制,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中5-HT3的浓度得以下降,阻止外周5-HT3与受体结合,达到释放内啡肽、拮抗前列腺素的目的,最终起到抗恶心呕吐的作用,与此同时该药物还能通过敏化止吐药受体,达到增强止吐的效果[7-8]。根据其他研究显示,术后疼痛程度与恶心呕吐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性,而糖皮质激素药物通过促进缓激肽降解,从而使疼痛介质产生减少,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降低恶心呕吐发生风险;另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能够使阿片类药物用量得以减少,使由于阿片类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9]。

该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5.50%低于对照组24.00%(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1 h(3.01±1.09)分、术后 6 h(2.89±0.68)分、术后 12 h(2.01±0.45)分和术后 24 h(1.45±0.3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剖腹产术后患者 SBP(110.23±3.82)mmHg、DBP (73.23±2.69)mmHg、HR (75.13±3.32)次/min低于对照组(P<0.05)。焦烨等[4]的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采用地塞米松的A组术后1 h恶心发生率13.33和呕吐发生率 5.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李稳等人[9]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给予10 mL地塞米松注射的观察组VAS 评分 6 h(2.4±0.6)分和 24 h(2.9±0.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内关穴位注射地塞米松预防急诊剖腹产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显著,且能够改善其心率和血压水平,减轻疼痛感。

猜你喜欢

剖腹产恶心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离心率
题出的太恶心
剖腹产率高,因为医生少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别把剖腹产当作分娩捷径
一半准妈妈选择剖腹产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