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滋阴消痹方的疗效

2020-06-11贾秀军杨桂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证候用药血糖

贾秀军,杨桂红

1.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康复保健科,山东临沂 276032;2.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骨病康复科,山东临沂 27603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大多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等,夜间疼痛感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稳定血糖、降压与降脂为基本方法,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对症治疗[1]。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善症状,但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由来已久,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为“消渴病”范畴,在治疗理念与方法方面独具特色。为了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滋阴消痹方的疗效,该文共选择2018年5月—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试验组,另随机选择同期治疗的35例同期住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照组。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为:①均符合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③依从性良好;④患者与家属均知情。排除标准:①90 d内服用过其他治疗药物;②器质性病变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哺乳期、妊娠女性;⑤对该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试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 76岁,平均年龄为(56.24±1.93)岁;糖尿病病程为 3~10年,平均病程为(7.01±0.35)年。 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7 岁,平均年龄为(57.34±2.05)岁;糖尿病病程为 3~10年,平均病程为(7.14±0.38)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控制血糖、降脂、降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甲钴胺(H20052564,10 片/板×2 板/盒)治疗,口服0.5 mg/次,3次/d,连续治疗2个月。

试验组患者采用滋阴消痹方治疗,方剂组成:龟板20克,熟地、鸡血藤与桑寄生各15 g,怀牛膝、杜仲各10 g。用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控制(FBG、2 hPBG、HbAlc)情况以及血HCY水平。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研究全部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指标 用药前 用药后试验组(n=35)对照组(n=35)t值 P值28.65±3.22 29.03±3.18 0.103>0.05 14.29±3.49 19.64±3.56 3.861<0.05

2.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FBG、2 h PBG以及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BG、2 h PBG低于对照组,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指标 时间 试验组(n=34)对照组(n=35)t值 P值FBG(mmol/L)2 hPBG(mmol/L)HbAlc(%)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6.29±0.34 5.28±0.25 8.36±0.53 7.64±0.38 6.36±0.47 6.11±0.35 6.25±0.31 5.83±0.28 8.32±0.51 8.11±0.35 6.42±0.51 6.32±0.44 0.008 3.759 0.101 3.982 0.087 3.602>0.05<0.05>0.05<0.05>0.05<0.05

2.3 两组血HCY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HCY比较[(),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H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HCY比较[(),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H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mmol/L]

组别 用药前 用药后试验组(n=34)对照组(n=34)t值 P值16.33±3.14 16.08±3.05 0.167>0.05 12.67±2.37 10.92±2.46 4.086<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累及神经系统,由于患者体质、疾病程度存在差异,所以患者出现的症状也不同[2]。但整体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会出现肢体末端麻木、感觉异常等,部分神经反射减弱。国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1亿人,发病率居于世界首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7年我国2周岁以上人口中大约有400万死于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在28%~90%不等[3]。从年龄结构来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普通人群发病率高于2%,而40周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普通人群20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超过6成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足部感觉异常症状。另有文献报道[4-6],糖尿病患病十年以上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更高。鉴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生理、心理带来的影响,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现代医学认为,DP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是在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免疫系统等共同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管腔直径变小,导致神经纤维退行性变化。祖国医学认为,阴虚、肾亏、血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因病程不同会出现寒湿之邪、湿热邪气等各种邪气的侵袭。有学者认为,肝、肾、脾胃都参与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过程中,而且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7-8]。在历代医学典籍中,众多医家认为肾虚阳亏是DPN发病主要原因,肾主水,肝肾阴虚直接会影响人体水液代谢;同时糖尿病病程越长、病情控制不佳使是肾虚不断加重,阴阳失调,经脉营养不足致使肢体麻木、疼痛。故而,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补肾、固本、滋阴、舒筋、通络为原则。

该研究中采用的滋阴消痹方以熟地、鸡血藤等六味药材组成,其中杜仲归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固本、强筋骨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杜仲对小鼠、麻醉犬有一定的降压功效,其急性降压作用不受阿托品影响[9];杜仲对大鼠等动物还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还可以扩张血管、抗应激。熟地味甘、性温,具有补肾,是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是治疗腰膝痿弱、消渴的良药。现代医学证实,熟地可以调节糖尿病患者血糖,在对小鼠给药14 d后,小鼠血糖值明显降低,还可以增加小鼠的肝糖含原量。龟板味咸、性微寒,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强骨之功效,是治疗肾阴不足、腰痛、失眠的良药。桑寄生为桑寄生干燥带叶茎枝所制,具有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效果,常被用于治疗膝骨酸软、肝肾不足等症,《本草求真》中“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现代医学认为,桑寄生主要由懈皮素、懈皮苷等黄酮类、维生素C、DNJ、钾与镁等微量元素组成,可以明显降低大鼠体内血浆β-内啡肽浓度,在体外能够加速人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对于高血糖具有一定的调节效果。鸡血藤具有舒筋活络、活血调经作用,怀牛膝具有补益肝肾、引血下行功效。诸药合用,可以补肝肾、强筋骨、益真阴。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FBG、2 hPBG、HbAlc水平、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BG、2 hPBG低于对照组,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文研究结果与钱宝珊等人[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滋阴消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更为有效控制血糖,与甲钴胺治疗相比疗效更为确切。

猜你喜欢

证候用药血糖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