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2020-06-11顾伟红董建平王超王和平杨永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底节骨瓣引流术

顾伟红,董建平,王超,王和平,杨永华

玉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云南玉溪 6531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自发性脑内出血疾病,患者在罹患该疾病之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界对于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方法会对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疼痛感觉,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状。为此,该文选取了该院于2002年5月—2018年3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4例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4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幕上颅内血肿,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各292例。实验组患者中,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05例,年龄22~89岁,平均年龄60.8岁,平均出血时间10.5 h,对照组患者中,其中男性188例,女性104例,年龄22~88岁,平均年龄60.3岁,平均出血时间10.6 h,其中552例有高血压病史,32例术前或术后CTA检查证实为烟雾病,很多高血压患者需接受降压药品治疗,不过用药缺少规范性。患者术前的GCS评分数据值是:3~5 分 20 例,6~8 分 113 例,9~12 分 324 例;13~15分127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50例,脑叶皮层下出血患者共有137例,丘脑出血患者共有60例,破入脑室患者共有37例,患者的出血量处于30~120 mL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以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具备手术指征;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且当面签署同意书;出血量>60 mL;在手术前存在双侧瞳孔散大或呼吸衰竭者。

排除标准:在进组前已经接受其他方式治疗者;沟通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手术指征:中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皮层血肿部分接受CTA检测将血管畸形患者和动脉瘤患者都排除。血肿处在幕上,其出血量处于30~120 mL之间。

1.2 手术方法

实验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参考头颅CT实施定位检测。于血肿最厚层面位置和距离脑表层最近位置头皮行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长度值是5~6 cm之间,将患者头皮切到其骨膜位置,使患者颅骨予以露,铣刀铣开,骨窗形成直径2.5~3 cm骨窗,骨窗边缘,悬吊硬脑膜,或不悬吊,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多见脑组织外彭,采取脑穿针将少量液化血肿和血性脑脊液吸出,减少脑压数据,当局部脑组织张力数据减少,顺穿刺点将皮层切开,直到其血肿腔,在直视之下将血肿除去,或是采取显微镜辅助、放大镜辅助、颅内镜辅助将血肿除去,术中将血肿尽量全部除去,术中参考实际状况,对血肿壁附近薄层血肿浸润情况不用强行予以除去,将电灼情况减少,若血肿存在残留或是脑室相通情况,可将硅胶引流管留置,术后采取尿激酶对剩余血肿实施引流,直到血肿得以消除。

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与实验组相同,根据CT影像学选择OM基线,皮层下血肿骨窗选择距离颅骨最近的,基底节去血肿位置较为靠前,应采用外侧裂入颅,若部位偏后,应在颞部完成入路,由患者的颞中部位进入到血肿腔中,手术过程中的切口选择为12~15 cm,骨瓣的直径大约控制为8~10 cm,采用铣刀法将骨瓣完全切除,需要将硬膜呈放射状剪开,将病灶部位血肿彻底清除,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良好:患者的病情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所恢复。中度致残: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别人帮助。重度致残:患者保留意识但卧床不起。放弃治疗: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植物生存:患者为植物人生存状态。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将所有患者的相关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之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疗效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总量比较高,多处于30~40 mL之上,参考患者出血总量、出血位置等,选择保守治疗方式或是手术治疗方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之后存在显著占位效应情况,存在显著脑室受压状况和中线结构显著移位情况,应用保守治疗不能得到较好治疗效果,可予以手术处理[1-3]。现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方法包含多种,比如,开颅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4-5]方法、血肿钻孔引流或穿刺血肿碎吸术方法、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法、骨瓣复位手术方法等。近几年来,小骨窗血肿清除手术、立体定位以及定向血肿穿刺手术、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等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渐渐使用,将手术成功情况予以提升[6-7]。

以往临床中常使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但该种治疗方式创伤较大,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康复。较多临床资料显示,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创伤较小、操作还较为简单的特点,符合手术指征之后对其进行治疗,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其对患者的内环境干扰较小,有利于患者在手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显著的稳定或改善。另外,小骨窗开颅手术出血较少,在直视下根据显微镜的实现方向进行手术治疗[8-12],能够彻底的清除患者的血肿情况,还能够有效进行止血的操作,手术时间较短,对患者的内环境干扰较小,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效果。另外,小骨窗开颅手术一般受众比较广,深受患者所青睐,不仅能够对病情起到一定的稳定效果,甚至可能还会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渐有效的稳定。但是,同样,在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手术治疗期间,还有可能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出现死亡的原因一般是因为患者各种部位所出现的脑出血中,而其中,脑干或丘脑出现出血现象所导致的患者死亡的风险较大[13-14],丘脑部位较深,血肿以及其周围水肿会逐渐压迫或损伤患者的脑部结构,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昏迷、消化道出血、内分泌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其还会加重脑血管痉挛现象,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出现升高的状况,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渐恶化,加大患者出现疾病的情况。该文结果显示,小骨窗开颅手术手术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可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能力,尽早清除血肿情况,对患者的局部脑组织过多牵拉,从而有效减少再出血的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手术损伤[15-16]。

近几年,国内有关小骨窗开颅手术实施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研究报告逐渐增加。郑炜[17]相关研究指标数据体现出,对脑出血患者分别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钻孔引流术治疗,开颅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和引流组实施钻孔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时间指标、术中出血量指标、住院时间指标指标予以对比及分析,开颅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以上指标更优一些,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情况是2.56%,引流组实施钻孔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情况是15.38%,开颅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情况更低(P<0.05)。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均比较好,且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效果更优一些,临床应参考脑出血患者实际状况将手术方式予以选择。国健等[18]相关研究指标数据表明,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法、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方法,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法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癫痫情况对比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方法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低,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法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感染情况对比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方法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低(P<0.05)。表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方法对比于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方法得到治疗效果更优一些。李英伟等[19]相关研究指标数据提及,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分组处理,试验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予以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予以锥颅引流术治疗方式,结果发现,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应用锥颅引流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术后并发症方面实施比较,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应用锥颅引流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死亡情况方面实施比较,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状况对比应用锥颅引流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更优,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GCS评分指标改善状况、BI评分指标改善状况对比应用锥颅引流术治疗方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更优(P<0.05)。表明:和锥颅引流术治疗方法实施比较,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在出血量相对比较多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存在更大优越性,具有更优的血肿清除情况,可以促使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意识恢复和功能恢复。上述研究均证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该次研究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主要是以血肿最大层面中心作为一个中点,之后对血肿外以及颅骨最小的距离作为一个开颅的部位,同时有效避免脑皮层的重要功能区以及外侧裂区血管群区[20],具有一定的手术应用价值。最终达到对患者病情稳定、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该次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6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9.25%(P<0.05)。这一研究结论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似:相关研究结论为:小骨窗手术治疗有效率为75.00%,骨瓣手术的治疗有效率为60.00%,由此得出结论:该次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幕上脑出血患者实行小骨窗开颅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基底节骨瓣引流术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